《一些身边发生的灵异小故事,希望大家喜欢。》
第9节作者:
隐暗世界 大背头还参照古法,每次出门前都设几个机关,这样就可以清楚的知道他们走后有没有人进来过。
刚才大背头去门口,就是想看看他的销器儿机关,结果看过才发现,他的机关绝对没有被人动过的痕迹。
也就是说从他们三个上午离开,到下午回来,这段期间没有人进过房间。
三清铃就摆在桌子上,怎么看都不是之前的那个。
大背头想了半夜,也没想出个所以然。
于是估摸着是不是自己的行动都被人监视着,他的机关被人破了之后又放上去,想到这儿大背头就有了计较。
三清铃这么一换,他损失就大了,决意要找到这事儿是谁干的?
第二天一早,大背头带着黑子和尾巴,就去了沙溪旁边的临村,回来路上趁人不注意,就往自己腋下夹着小皮包里塞了个砖头,装成刚收了货的样子。
回到沙溪,又在半个村转了一圈,心里想着,要是真有人偷梁换柱,那他就来个乾坤挪移,逼对方现身。
这一夜休息过后,大背头三人,吃完早饭就出了村。
说是出村,实际上是一路向着山头,他早就找准了一个位置,可以观察到自己住的房子的动向。
三个人在山头上看了一天,也没见到有人进过房间,这就实在想不通了。
大背头觉得事情有些诡异,决定第二天带着黑子和尾巴就离开沙溪。
傍晚睡下的时候,大背头的心里就突然不安起来,总觉得白天蹲在山坡上看那个房间,哪里不对劲?但又说不出到底是什么地方不对劲。
睡到半夜,大背头猛的一挺坐起来,叫醒两个的帮手。
黑子和尾巴睡的迷迷瞪瞪的,硬生生被大背头拉醒。
大背头嘴唇直发抖,上下牙齿打着冷战磕磕绊绊的说:“你~你们两个都~都跟我上了山头,说说我~我们住的这个房子像~像什么?”
两个人睡得迷迷糊糊的,还没清醒过来。
大背头突然把声音放低,凑到两个人耳朵边上说:“你们觉不觉得我们住的这个房子像一口棺材?”
黑子和尾巴一听,立时感到浑身发凉,一下子就吓醒了。
三个人在通铺上坐成品字形,面面相觑。
这一回想起来,房间狭长,一高一低,一宽一窄,房顶还他妈有弧度,门是乌黑的,这活脱脱就是一口大棺材。
觉是别想睡了,大背头只懂得认法器,哪里知道怎么驱邪避妖,三个人吓得连厕所都不敢去了。
黑子回来的时候水喝多了,后来实在是憋不住,坐在通铺上手捂着裆,两条腿夹着一抖一抖的,像是要尿喷一样。
大背头就说,这时候了,也别讲究那么多了,就在墙角尿吧,反正第二天我们也不住了。
黑子一听,就赶紧跑到墙角,哗~哗~哗的尿起来,这一尿就把墙上的沙土给冲开了,露出裸露的青砖。
尿完尿黑子打了两个冷战,向自己尿的地方看去,一看眼睛就挪不开了。
大背头等了好久,等到尿的声音都没了,也不见黑子回来,觉得有些不对,就让尾巴在通铺上戒备,慢慢摸过去。
听到大背头过来的声音,黑子使了个眼色,意思是让大背头看墙角,大背头顺着黑子在墙上的尿迹往下看,就看到裸露的青砖上面隐隐约约有几个阴刻的字,再仔细辨认,上面赫然写着“土府玉圹”。
一看到这几个字,大背头浑身的白毛都竖起来了,后脊背的冷汗瞬间就往下淌,路都走不动了,腿肚子直打嘚瑟,两腿一软就要瘫下去。
黑子眼疾手快,一把扶住大背头,大背头已经吓得话都说不囫囵个了,半天才挤出来一个字“走”。
黑子他们两个跟大背头混了这么久,从没见过大背头这样的,立刻连包都不要了,一左一右扶着大背头,推开门在夜路上狂奔。
直到天有些擦亮,他们才发现,已经跑到了县道上,三个人一屁股坐在地上,大口大口的喘着气,半天缓过神来。
黑子就问:“到底出了什么事?”。
大背头这才说:“那村民租给他们住的房子,根本不是阳宅,是阴宅,而且不是普通的阴宅,叫做镇魂柩。”
“若干年前,这个村落必定是受过天灾或者人祸,横死过很多人,按正常来讲,这样的村子冤魂太多,应该遗弃。但不知是哪路高人,用了镇魂柩这一招来镇住阴魂。这个办法还有个说法叫阴魂不散,是让阴魂凝聚,又逃不出这个房子。具体施法是将横死的尸体烧成灰,再施法,骨灰与黏土搅拌,烧成青砖,这种青砖就叫安土玉符,一尸一砖,一砖一符,能锁住横死者魂魄,再选定聚阴风水穴,以青砖起屋,设上镇物,这种屋子有个叫法,俗称镇魂柩,典籍上叫土府玉圹,咱们三个在哪里睡了两个晚上,其实每晚每一块砖都有个一个横死的人盯着咱们。”
“镇魂柩最大的特点就是能吸收法器的灵气,所以他们收的三清铃,在镇魂柩里放了一夜,看起来像被人掉了包一样,这就是一个人为的大法器。”
说到这儿,大背头又猛干了一杯古岭神说道:“还收法器,老子差点被法器收了,正所谓‘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我这家底儿也足够了,以后还是好好的过太平日子吧。”
日期:2018-09-29 23:04:06
10、金苗子(上)
民国十二年春,陕西渭南洛县石门镇发生了一件大事。
镇上第一大户,张家老奶奶八十大寿岁。
这张家自清朝起就有人做京官,宣统退位后,张家老大张汉元改旗易帜,一转身就成了民国功臣,转眼间张家声望别说在镇上,就算是在县城,也能排的上号。
老奶奶八十大寿,张家自然不会轻视,召告亲朋,寿日大摆流水席。
日子到的那天,老亲故旧,再加上攀交情的,是络绎不绝,光是寿礼就堆满了东西厢房。
这些寿礼中,最引人的,就是张家长孙,前两年在陕西靖国军做旅长的张汉元送上去的金寿桃。
金寿桃刚刚亮相的时候,宾客很是不解。
张家老奶奶最疼爱自己的长孙,这众所周知,但张汉元送上去的金寿桃,却只有小拇指肚大小。
还是镇上的老学究瞿先生带着老花镜颤颤巍巍的上去观瞧,才大呼巧夺天工。
原来这小小的金寿桃上,竟雕刻了整整一百个寿字,这真真是做到了“拜寿”。
有几个跟张家关系近的,也凑上去看,果不其然,祝寿的场面立刻就进入了高丨潮丨。
看到老学究一面捋着山羊胡,一面摇头晃脑,赞叹着技艺精良,孝心独具,刘汉元也觉得自己今晚真是太有面子了,于是又大声的说着祝寿词,祝老奶奶福如东海,延寿百年,末了还对着宾客大声的说,这金寿桃是特意请了省城有名的金店“祥瑞麟”的头把师傅“铜锤李”花了九九八十一天打造的。
这一说,场面更加沸腾了,在场宾客无不赞叹刘旅长的孝心,张家老奶奶也笑的嘴都合不拢嘴儿。
宾客一边吃着流水席议论,一边听着请来的戏班子唱着《五女拜寿》,当真是一个热闹非凡。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