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文化精华大全》
第37节

作者: 皇侠圣君
收藏本书TXT下载
  三、处世当置身于是非之外,方能无所顾忌;处世当置身于是非之中,方能平易近人。二者均极其妙处。
  四、处世当以真实,肝胆照人,事虽未成,久之,人必见我之肝胆;处世以诈伪心肠待人,人即一时受惑,久之,人必见我之心肠。
  五、处世不可任己之意,当悉人之情,更不可任己之见,当悉事之理也。
  六、处世须有耐事之能,方可息多事之心,以无心可息世人之争心,无辩以息谤,无心以止怨。

  七、处世以仁义为重,以忍让为尚。
  八、他人理是,我之理非,让之;他人理非,我之理是,容之,则处世无不融恰也。
  九、处世当留余地,方能使人有所进退,责善戒乎尽言,方能有所思进。
  十、处世持乎平和之心,对事方能缓急相济,事可完美也,切忌躁浮之心,则世难处也。
  十一、处世当思培己身赤挚之心,莫使黑了,如赤心被染后,则必蛀坏,世必将无法处也。

  十二、处世之要极其多,然必运用其妙,存乎一本之心则受用无穷矣。
  十三、处世当由根本起始,修身养性,培德践行,处处得其要,则处世不难也。
  十四、大凡处世有缺者,己身必定有憾,则感难处。如养树,根深蒂固则必茂且盛也。
  十五、世人之对处世,感觉其难处,大凡都在于当要不知其要,其决中不知其决,百思莫解,因而不得其谛,无法处于杂世之中也。
  《处世真诠》第十回 处世碎言

  圣示:世人对于处世常困惑,往往是因为不得其要诀所致,然而处世当然非属简单,亦即是处世只能尽量做到其完美而已,故知无一人是完全之成功者,也无一人是完全之失败者也。
  一、处世当由己身之修养为起点,己身之不修,无法完美己心,接物待人就必有偏,不得其正,不正则歪,他人必有所不平,不平则怨言四起,那己身必受评论,德亦必有所失也。同时,修己工夫之不足,亦必常受人之歧视,导致与他人格格不入,世又怎能处之哉!故之,常似秋风般的律己,方能求得自己之严正,那他人即无隙可论,世必可处矣。

  二、处世当以他人为先,自己能多吃亏,不存占便宜之心,那世必可处也。人之所争,往往在于芝麻之豆点事,并非完全在于大事之争也,父子兄弟姊妹亲友都如此,甚者为些许之事缠斗不已,更不管亲长或故友,比皆是。也常听小事争吵不休,伤及和气,怨恨即出,此时就会感到处世之难矣!且完全在于看不开所导引来的,故此喜占便宜之人,不但背言甚多,同时其处世必将失败,无人称赞,学本着「吃亏就是占便宜」,处世将迎刃而解,无其难矣。三、多研圣贤格言,助处世之臂,且体其要义,履之践之,处世就可少其缺失,或能多加体会日常义理之事,帮助处世之进梯,那处世亦必收效不少。现世之人往往缺此之要领,孤秉己见,私持己意,胡乱而行,处世当然困难重重,同时又缺少自省功夫,自认为是,使己身处世更陷于困境,只不过叹然处世之难也,希能以此点为要诀视之,处世必有所获也。

  四、谨言慎行是处世要点,世人也因为不知此点之重要,处处受阻,又造口业,真是划不来。在日常生活中,可见常有人论东谈西,这个不好,那个不好,然而自己又是怎么好、怎么行呢!同时也因而造业、而全然不知。世人当注意缄己口,慎其言而言之,更不可乱下评论,免损己德,同时也会因而增强己身之处世,利易于人为伍,无所怨处。如不能如此,而说人长短,论人缺失,那有一个度量可容你而与你相处呢?古人常以「寡言者善」来断此人品德来源,其理在此,希世人多注意此点,那对你处世必有裨益也。

  玻璃器
  清代玻璃器在光绪年间每年向外地输出玻璃品七千余担,产品有青□、佩玉、屏风、棋子、念珠、鱼瓶、簪珥、葫芦、砚滴、佛眼等几十种。有些玻璃珠饰曾出口到东南亚各国,有些珠子还被转销到北美洲,受到印第安人的欢迎。
  装饰技法多采用雕刻、描彩、泥金和珐琅彩,代表性的作品有缠丝玻璃瓶等。由于清宫玻璃器具有独特的中国风格,工艺精美,所以深受各国人民的赞赏。欧洲和北美的一些大博物馆都收藏有中国清代宫廷玻璃器,尤其是乾隆时期的作品。 清代宫廷对玻璃器的偏爱,也促进了西方玻璃器的进口,意大利、比利时、捷克等国都曾送给清宫大批玻璃制品,现多保存在故宫博物院、颐和园和河北承德避暑山庄。

  【《说苑粹英》汉 刘向】
  《说苑粹英》为汉刘向所撰,全书凡二十卷。内容涉及广泛,诸多义理,言简意赅,饶富深远意趣。其精华佳句如下: 
  《说苑粹英》 ( 第一篇 )
  ◎ 婚姻之道废,则男女之道悖,而淫佚之路兴矣。  
  ◎ 地广而不平.人将平之;财聚而不散,人将争之。  
  ◎ 善言进,则不善无由入矣;不进善言,则善亦无由入矣。  
  ◎ 圣王布德施惠,非求报于百姓;郊望褅尝,非求报于鬼神。  
  ◎ 有阴德者,必有阳报;有隐行者,必有昭名。    

  ◎ 百姓不亲,五品不逊。契教以君臣之义,父子之亲,夫妇之辨,长幼之序。
  ◎ 君子博学,患其不习;既习之,患其不能行之;既能行之,患其不能以让也。
  ◎ 修身者,智之府也;爱施者,仁之端也;取予者,义之符也;耻辱者勇之决也;立名者,行之极也。  
  ◎ 枝无忘其根,德无忘其报,见利必念害身。故君子留精神寄心于三者,吉祥及子孙矣。
  ◎ 高山之巅无美木,伤于多阳也;大树之下无美草,伤于多阴也。

  ◎ 福生于微,祸生于忽,日夜恐惧,惟恐不卒。
  ◎ 道以优游故能化,德以纯厚故能豪。
  ◎ 言人之善,泽于膏沐;言人之恶,痛于矛戟。
  ◎ 为善不直,必终其曲;为丑不释,必终其恶。
  ◎ 恭以敬,可以摄勇;宽以正,可以容众;恭以洁,可以亲上。

  ◎ 无多言,多言多败;无多事,多事多患。
  ◎ 能忍耻者安,能忍辱者存。
  ◎ 富在知足,贵在求退。
  ◎ 圣人以心导耳目,小人以耳目导心。
  ◎ 为上人者,患在不明;为下人者,患在不忠。
  ◎ 知命者不怨天,知己者不怨人。
  ◎ 君子有终身之忧而无一朝之患,顺道而行,循理而言,喜不加易,怒不加难。

  ◎ 君子之学也,入于耳,藏于心,行之以身。
  ◎ 君子不羞学,不羞问。
  《说苑粹英》 ( 第二篇 )
  ◎ 夫水出于山而入于海,稼生于田而藏于廪,圣人见所生,则知所归矣。
  ◎ 谋先事则昌,事先谋则亡。
  ◎ 不修其身,求之于人,是谓失伦;不治其内,而修其外,是谓大废。
  ◎ 积德无细,积怨无大,多少必报,固其势也。

  ◎ 口者关也,舌者机也,出言不当,四马不能追也。
  ◎ 夫言行者,君子之枢机。枢机之发,荣辱之本也。可不慎乎!
  ◎ 万物得其本者生,百事得其道者成。道之所在,天下归之;德之所在,天下贵之;仁之所在,天下爱之;义之所在,天下畏之。  
  ◎ 学问不倦,所以治己也;教诲不厌,所以治人也。
  ◎ 好称人恶,人亦道其恶;好憎人者,亦为人所憎。衣食足,知荣辱; 仓廪实,知礼节。江河之溢,不过三日;飘风暴雨,须臾而毕。

  ◎ 力胜贫,谨胜祸,慎胜害,戒胜灾。
  ◎ 为善者天报以德,为不善者天报以祸。
  ◎ 君子得时如水,小人得时如火。
  ◎ 富必念贫,壮必念老;年虽幼少,虑之必早。
  ◎ 知者始于悟,终于谐;愚者始于乐,终于哀。
  ◎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力虽不能,心必务为。
  ◎ 慎终如始,常以为戒。战战栗栗,日慎其事。

  ◎ 两高不可重,两大不可容,两势不可同,两贵不可双。夫重容同双,必争其功。故君子嗜欲,各守其足,乃能长久。
  《说苑粹英》 ( 第三篇 )
  ◎寸而度之,至丈必差;铢而称之,至石必过。石称丈量,径而寡失;简丝数米,烦而不察。故大较易为智,曲辩难为慧。 
  ◎天地之道,极则反,满则损。五采耀眼,有时而渝;茂木丰草,有时而落。物有盛衰,安得自若。
  ◎一言而适,可以却敌;一言而得,可以保国。

  ◎曾子曰:「狎甚则相简也;庄甚则不亲。是故君子之狎足以交欢,庄足以成礼而已。」
  ◎曾子曰:「君子茍不求利禄,则不害其身。」
  ◎圣人之衣也,便体以安身;其食也,安于腹。适衣节食,不听口目。
  ◎言善毋及身,言恶毋及人。
  ◎财不如义高,势不如德尊。
  ◎君子行德以全其身,小人行贪以亡其身。

  ◎上清而无欲,则下正而民朴。
  ◎营于利者多患,轻诺者寡信。
  ◎卑而正者可增,高而倚者且崩。
  ◎江河大溃从蚁穴,山以小阤而大崩。
  ◎祸福非从地中出,非从天上来,己自生之。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