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陶潜,字渊明。东晋末、南朝宋之间的杰出诗人。陶渊明生活在没落的官宦家庭,少年时受玄学影响,闲静少言,不慕荣利,闲居乡里多年。他在二十九岁出仕,经历了十三年时宦时隐的生活,其间发生了桓玄谋位、刘裕起兵等政治风波。陶渊明看透了官场的虚伪和政治的黑暗,由是更加渴望返归田园,摆脱为「口腹自役」的生活,保持纯真质朴的本性。四十一岁时,因家贫,求为彭泽县令,为官八十余日便借故辞官,赋《归去来兮辞》,息绝交游,不再出仕,躬耕自资,饮酒赋诗,自娱心志。陶渊明的「田园诗」在中国文学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他高洁孤傲的人格和「桃花源」的理想,以及诗意化的生活情趣,对后世文人士大夫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
谢灵
运东晋南朝大族,著名山水诗人,出身高门士族,少好学,博览群书,文章之美与颜延之俱为江左第一。东晋时,官至相国从事中郎。入南朝,降为侯爵,历任永嘉太守、侍中、临川内史等职。他热衷于政治权势,又出身于豪门世族,「自谓才能宜参权要」,但在南朝刘宋时未被重用,故心怀愤恨。虽身居官职,却不理政务,肆意遨游山水。后竟辞官回家,常役使数百人凿山浚湖,探奇访胜,以排遣政治上的不满情绪。
萧统
萧统南朝梁文学家。武帝长子。世称昭明太子。信佛能文。曾招聚文学之士,编集《文选》三十卷,对后代文学颇有影响。
王勃
王勃唐文学家。少时即显露才华。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文词齐名,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他和卢照邻等皆企图改变当时"争构纤微,竞为雕刻"的诗风。其诗长于五律,偏于描写个人经历,多思乡怀人、酬赠往还之作,风格较为清新流丽。其文多为骈体,重辞采而有气势,以《滕王阁序》为较有名。
骆宾王
骆宾王唐文学家。曾任临海丞。后随徐敬业起兵反对武则天,兵败后下落不明,或说被杀,或说为僧。其诗以七言歌行见长,多悲愤之词。又善骈文。
王维
王维唐诗人、画家。累官至给事中。安禄山军陷长安时曾受伪职,乱平后,降为太子中允。官至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中年后居蓝田辋川,过着亦官亦隐的优游生活。前期写过一些以边塞为题材的诗篇。但其作品以山水诗最为后世所称,通过田园山水的描绘,宣扬隐士生活和佛教禅理;艺术上极见功力,体物精细,状写传神,具有独特成京。兼通音乐,精绘画。善写破墨山水及松石,笔迹雄壮,似吴道子,始用皴法和渲晕,布置重深,尤工平远之景。曾绘《辋川图》,山谷郁郁盘盘,云水飞动。北宋苏轼称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明董其昌推为"南宗"之祖,并说"文人之画,自王右丞始"。亦擅人物、肖像、丛竹等。
白居易
唐代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早年家境贫困,颇历艰辛。贞元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元和年间任左拾遗及左赞善大夫。后官至刑部尚书。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继承《诗经》"风雅比兴"的传统和杜甫的创作精神,反对 "嘲风雪,弄花草"而别无寄托的作品。早期所作讽谕诗,如《秦中叶》、《新乐府》中的不少篇章较广泛尖锐地揭发了时政弊端和社会矛盾,于民生困苦也多有反映。自遭受贬谪后,意志逐渐消沉,晚年尤甚,诗文多怡情悦性、流连光景之作。其诗语言通俗,相传老妪也能听懂。除讽谕诗外,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也很有名。和元稹友谊甚笃,与之齐名,世称"地白"晚年与刘禹锡唱和甚多,人称"刘白"。有《白氏长庆集》。
白居易怒打行贿人
唐朝贞元年间,著名诗人白居易考中进士后,被派往陕西周至当县令。他刚上任,城西的赵乡绅和李财主就为争夺一块地跑到县衙打官司。为了能打赢官司,赵乡绅差人买了一条大鲤鱼,在鱼肚中塞满银子送到县衙。而李财主则命长工从 田里挑了个大西瓜,掏出瓜瓤,也塞满银子送了来。收到两份“重礼”后,白居易吩咐手下贴出告示,明天公开审案。
第二天,县衙 门外挤满了看热闹的百姓。白居易升堂后问道:“你们哪个先讲?”赵乡绅抢着说:“大人,我的理(鲤)长,我先讲。”李财主也不甘示弱说:“我的理(瓜) 大,该我先讲。”白居易沉下脸说:“什么理长理大?成何体统!”赵乡绅以为县太爷忘了自己送的礼,连忙说:“大人息怒,小人是个愚(鱼)民啊!”白居易微微一笑说:“本官耳聪目明,用不着你们旁敲侧击,更不喜欢有人暗通关节。来人,把贿赂之物取来示众。”衙役取来鲤鱼和西瓜,当众抖出银子,听审者一片哗然。白居易厉声喝道:“大胆刁民,胆敢公然贿赂本官,按大唐律法各打40大板!”众百姓无不拍手称快。至于这些行贿的银子,白居易就用来救济贫苦百姓了。
刘禹锡
刘禹锡唐文学家、哲学家。贞元进士,又登博学宏词科。授监察御史,参加王叔文集团,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和柳宗元交谊很深,人称"刘柳",晚年与白居易唱和甚多,并称"刘白"。其诗通俗清新,善用比兴寄托手法。《竹枝词》、《杨柳枝词》和《插田歌》等组诗,富有民歌特色,为唐诗中别开生面之作。为文长于说理。又通医学。重要哲学著作《天论》三篇,提出"天与人交相胜"、"还相用"的学说。认为自然的职能在于"生万物",人的职能在于"治万物".
李贺
唐诗人。其诗长于乐府,多表现政治上不得意的悲愤,对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的现实,也有所揭露、讽刺。又因其多病早衰,生活困顿,诗中于世事沧桑、生死荣枯,感触尤多。善于熔铸词采,驰骋想像,运用神话传说,创造出新奇瑰丽的诗境,在诗史上独树一帜.
孟郊
唐诗人。与韩愈交谊颇深。其诗感伤遭遇,多寒苦之音。用字造句力避平庸浅率,追求瘦硬。与贾岛齐名,有"郊寒岛瘦"之言。有《孟东野诗集》。
陆龟蒙
唐文学家。与皮日休齐名,世称"皮陆"。所作散文《野庙碑》等,对当时的社会矛盾和统治者腐朽,作了讽刺和揭露。诗多写景咏物这作。有《笠泽丛收》、《甫里集》。
贾岛
贾岛唐诗人。曾任长江主簿,世称贾长江。官终普州司仓参军。其诗喜定荒凉枯寂之境,颇多寒苦之辞。以五律见长,注重词句锤炼,刻苦求工,"推敲"的典故即在晚唐、宋初和南宋中叶颇有影响。有《长江集》。
李商
隐唐诗人。其诗对当时藩镇割据、宦官擅权和时政弊端多有所反映,《行次西郊作一百韵》、《有感二首》、《重有感》等皆著名;所作咏史诗多托古以拆时政。"无题"诗脍炙人口、意旨隐晦之病。也工四六文。有《李义山诗集》。
韦应物
韦应物唐诗人。其诗以写田园风物著名,寄情悠远,语言简淡。涉及时政和民生疾苦之作,亦颇有佳篇。后世以其与柳宗元并称为韦柳。有《韦苏州集》。
李白
李白(七零一 ~ 七六二),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附近),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诗雄奇豪阔、热情奔放。李白的诗歌今存990多首。李白少年时代的学习范围很广泛,除儒家经典、古代文史名著外,还浏览诸子百家之书,并好剑术。他很早就相信当时流行的道教,喜欢隐居山林,求仙学道;天宝三载,李白在洛阳与杜甫认识,结成好友,同游今河南、山东的一些地方,携手探胜,把酒论文,亲密无间,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佳话。次年两人分手,此后未再会面,但彼此都写下了感情深挚的怀念诗篇。与杜甫并称“李杜”。
杜牧
唐文学家。以济世之才自负,曾注曹操所定《孙子兵法》十三篇。感于藩镇跋扈和吐蕃、回纥的攻掠,诗文中多指陈讽谕时政之作。小诗写景抒情,多清俊生动。也有一些诗写他早年的纵酒狎妓,为"小杜"。亦能文《阿房宫赋》颇有名。
司马光
北宋大臣,史学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知永兴军。次年,判西京御史台,居洛阳十五年。哲宗即位,还朝任职。元丰八年任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主持朝政,排斥新党,废止新法。他的主要成就反映在学术上。他主持编写的《资治通鉴》,为编年体通史,学术价值很高。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著述甚丰.
温公尽忠
宋朝司马光,字君实,谥号文正,人称司马温公,是北宋时期的一位贤明的宰相和知名的学者。他投注了一生的心血所编纂的《资治通鉴》,记载了中国历史中许多善恶成败的经验教训,为后世子孙留下了一部珍贵的政治殷鉴的宝典。
司马光年仅六岁,就具有非同寻常的气质。有一次他听到《春秋左传》的故事之后,非常地兴奋,回到家里就讲给家人听,对其中的道理都能很清楚地讲述出来。从那以后他就手不释卷、刻苦读书,有时读到入了神了,连吃饭睡觉都忘记了。
在拜读圣贤书的过程中,他不但种下了对历史殷鉴的深刻印象,从而奠定了编纂《资治通鉴》深厚的史学基础,而且也树立了救国救民的远大志向。所以,他一生不但在学问上博古通今,在品德上更是卓绝超迈。 。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