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文化精华大全》
第54节

作者: 皇侠圣君
收藏本书TXT下载
  是一门集美术,书法,雕刻等多项技法与一体的艺术.由于受蛋壳本身形体和材质脆薄的限制,蛋雕的设计与创作与别的雕刻绝然不同.要求作者要有扎实的美术和雕刻功底,自始至终要保持心静,手稳,下刀准.特别是在作品的关键处,稍不小心就会前功尽弃,几天来的[心作]也随之化为乌有.做蛋雕就如同走钢丝一样,每一步都如覆薄冰,心惊胆战,所以好的蛋雕作品只有零蛋和一百分的区别. 蛋雕作为[工艺雕刻]领域中的另类艺术,在设计构思和创作技法上与其他门类的雕刻绝然不同,每件作品都要经过多次失败才能成功。

  寇准
  寇准(961-1023),北宋著名政治家,华州下(今陕西渭南东北)人。入朝任枢密直学士、枢密副使等职。为官刚正不阿,敢犯颜直谏,曾一度被排挤出朝。宋真宗即位,入朝任权知开封府、三司使等职。景德元年辽承天太后和辽圣宗亲统大军攻宋,他力排众议,劝真宗亲征,遂与辽订立澶渊之盟。次年,遭参知政事王钦若谗言所害,被罢相知陕州。天禧三年再相,不久又罢相,封莱国公。后因副相丁谓陷害,被贬为道州司马、雷州司户参军,死于雷州贬所。

  包青天
  包拯(999-1062) ,北宋政治家,庐州合肥(今属安徽)人,天圣五年(1027年)考取进士。出任知天长县(今属安徽)、端(今广州高安)等地。因政绩卓著,升任监察御史。曾上书建议朝廷采取裁汰冗官、选将练兵、轻徭薄赋、抑制贵戚权限等措施。至和三年(1056年),以龙图阁直学士权知开封府,经手许多棘手案件,政绩颇著。因不畏权贵,不徇私情,清正廉洁,当时流传有「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的赞誉。后调任三司使、枢密副使等职。六十四岁病逝,谥孝肃。令其「清官」形象及「包青天」的故事家喻户晓,历久不衰。

  文天祥
  文天祥(1236-1283),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南宋末大臣。宋度宗咸淳九年任湖南提点刑狱,次年调任知赣州,得元军渡江的消息,立刻组织万人起兵勤王。德二年(1276年),谢太后向元军投递降表,文天祥被派往元营谈判,被扣留,押解北上,后设法逃脱,再组织民兵抗元。景炎二年文天祥收复兴国等县,包围赣州,军势颇盛。不过,文天祥组织起来的民兵,战斗力不强,很快就被元军击溃,文天祥的妻子也被元军俘掳。他只好收拾残兵奔循州,驻南岭。后在广东的潮州、惠州继续抗元。祥兴元年(1278年),宋廷封文天祥为少保、信国公。十二月,元军从海陆大举进攻,文天祥撤出潮阳,转移海丰。因叛徒的出卖,他在五坡岭再次被元军俘掳。次年正月,被移上海船,经珠江口零丁洋时,写下〈过零丁洋〉一诗。诗中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以明宁死不屈之志。南宋灭亡后,文天祥被押北上,于至元十六年抵达大都(今北京)。前宋丞相留梦炎、受元朝封为瀛国公的宋恭帝,先后向他劝降,都被拒绝。他身在狱中,但诗句墨迹传遍京城,被视同珍宝。又在狱中写下千古传颂的〈正气歌〉,历数各代不畏强权、不怕牺牲的人物,以明自己准备随时为国捐躯的决心。在柴市就义,年四十七。

  刘秉忠
  (1216-1274),元邢州(今河北邢台)人。博学多才,通天文、地理、律历等。以吏职不得志,出家为僧。乃马真后元年(1242年),经海云法师举荐入忽必烈(元世祖)藩邸,参与机要。曾上书建议劝农桑,兴学校,祭孔子,定法度,养儒士等,对忽必烈在北方推行汉法颇有贡献。负责筹建开平城,忽必烈在开平即位,定为都城,后称上都。并参与制定朝仪、官俸、章服等制度。八年,建议定国号为大元。以后又主持大都(今北京)的营建。

  宋濂
  (1301-1381),与刘基等被朱元璋聘入应天(今南京)礼贤馆,并向朱元璋建言,「得天下以人心为本」,得人心则天下可定。明初之礼乐典章,宋濂所裁定者居多,为开国文臣之首。他博通经史百氏,文章雄丽温雅,享负盛名。濂久为太子师,对其言行皆以礼法讽劝。后朱元璋欲杀之,得皇后及太子力保得免,但仍遭贬官。
  方孝孺
  (1357-1402),明浙江宁海人。幼聪颖,有「小韩子」之誉。建文初,召为翰林侍讲,迁侍讲学士,后改文学博士。力主复古改制,创行井田,对建文朝政影响较大。靖难之役中,朝廷诏檄多出其手。曾致书燕世子朱高炽,谋离间燕王父子,以缓燕师,均未成。燕王夺位后,命起草登基诏,坚执不从,被灭十族。忧死狱中的廉吏杨士奇
  杨士奇
  (1365-1444),明江西泰和人,建文初入翰林,充编纂官。成祖北巡,与蹇义等留辅太子。仁宗即位,以东宫旧臣升礼部左侍郎兼华盖殿大学士,历兵部尚书。仁宣朝及英宗初年,长期主持内阁。力主停止交军事,屡请益蠲租税。知人善任,引荐于谦、周忱、况钟等人。居官清廉,为天下最。以子稷下狱,忧死。
  王守仁
  王守仁(1472-1529),明浙江余姚人,大思想家,人称阳明先生。弘治进士,历任刑、兵部主事。因镇压民变有功,晋右副都御史,世袭锦衣卫副千户。创心学,认为心是天地万物之主,心即理,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又以知行合一、致良知为标帜,世称「王学」,学者云从,风靡南北。
  守仁求心

  王守仁家学渊源,父亲王华官至礼部左侍郎,经常对皇上和官员们宣讲《大学》等经典,深受孝宗的欣赏。王守仁自幼就有一股特殊的英勇气概,聪颖过人。在他十二岁的时候,曾向老师请问:人生第一等大事是什么?老师回答:读书登第嘛。守仁却说:登第考取功名恐怕不是第一等事,读书应该是学圣学贤吧。小小年纪的他已经明白了,志在圣贤,才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在当时,守仁与一般文人一样,爱好钻研理学,虽然潜心研究,但由于缺少明师的点拨,无法理解其中的意趣。有一天,他想起事物都有高深的道理,可以通过穷究义 理、通过「格物」得到,于是很高兴地约了一位朋友,试着去「格」庭院中的竹子。他们整天对着竹子沉思、默想,想觉悟其中的道理。结果,那位朋友连续格了三天,什么都没格出来,便支持不住病倒了;守仁认真地坚持了七天,同样也病倒了。而竹子的道理,丝毫没有被格通。在怅然失望之余,他深深体悟到,只靠苦思冥想穷究物理不是学习圣贤的道路。黯然退出宦途后,守仁在家乡的阳明洞里筑室静修学习。他慢慢体会到离世脱尘的消极态度是没有益处的,入世救世才是人生的大道。此后,他毅然倡导圣贤之学,并且开始讲学,孜孜不倦地以教化世人为己任。

  三十五岁那年,守仁出任兵部主事。当时太监刘瑾得到皇上的宠信,专横跋扈,引起大臣的不满。一些正直的大臣先后因劝谏皇上而遭祸,王守仁也因此被贬到贵州龙场驿(约在今贵州省修文县境内)作驿丞的小官。龙场驿位居贵州西北,万山丛棘,瘴气逼人,毒虫蛇蝎,遍地都是。这里杂居着苗族、壮族、布依族等少数民族,在这里,个人的功名利禄、得失荣辱,都是一场空。龙场驿的环境恶劣,衣食住行没有一样能够具备,同去的人抵挡不过山中种种病毒的侵袭,纷纷病倒,相继去世了,侥幸存活的人个个暮气沉沉。守仁见此,告诉自己,不能再消沉下去了,于是振作精神,以身作则,每天快乐地工作,打柴担水,熬粥做饭,饮食起居……都一肩扛起,并且唱起歌来,把家乡小调也高亢地唱出来,一时大家的精神都被调动起来,从此战胜了意志消沉及一切的疾病,龙场驿焕然一新。

  由于仰慕王守仁深厚的道德修养和渊博的知识,附近的人们渐渐依附在他周围。为了教育当地人,他建造了龙冈书院、君子亭等场所,在那里讲学。他根据当地的风土民情,因势利导,用传统的儒家思想教化他们。渐渐地,当地土著民族大为开化,贵州学儒的风气从此盛行起来。谪居龙场的艰苦日子,对个人生活来说是不幸的,但是对于成就一生的思想学问,却是最宝贵的转机。一天,守仁忽然悟出了困扰多年的「格物致知」的道理,他喟然 叹息道:「从前我一直被格物致知的道理所困惑,如今才明白,圣贤学问的关键在于将一颗浮动的心定下来,不再向外驰求,能做到反复地求诸自心,就可以改造周围的环境。成圣成贤是每个人都可以做到的。」后来,朝廷派守仁去广东、广西平定土酋的叛乱。由于征战劳顿,使守仁身心疲惫。在重病之中,他上疏给皇上,请求辞官回乡。因为病情严重,守仁匆匆返回故乡。临终前看到学生哭泣不止,微笑着说:「我的心中一片光明,有什么遗憾呢?」守仁去世时,五十七岁。他的灵柩路过江西,当地的军民身着缟素,痛哭着为他送行。

  于谦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