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9-04-20 00:09:25
老人心满意足的看着那还剩一张就可以拼完整的图案,自言自语道:“只是剩下的一张,应该可以了!”
“老人家,刚才你说这是星图,就是天上星星的图么?”我问道。
“是的,”老人的眼睛一直盯着那图案,显然并未将在意我的问题,半晌,长叹一口气,道:“还是不行!必须有那一张!”
“这张图是古时候人们观测天象的时候记录下来,”老人道,“这是一张完整的星图!”
“难道它记录了古时候一次特殊的天文景观?”我问道。
“没有,这就是一张普通的星图!”老人道。
“可是这样的星图有什么?现代的技术,随便看看就能比这张图看的更清楚。”我道,“要说文物价值,可能更重要!”
“没有多少文物价值,”老人道,“这样的星图,在古代中国和外国都很常见,它的价值并不在此!”
“那为何它如此重要?”我问道,“毕竟,这块石板我们也是花了好大的力气才得到!”
“古代的星图是很常见的,光是中国发现的星图,就有数万张,都是是那时候的天文学家或者钦天监的官员在观测星空的时候记录下来的,可是因为古时候观测手段的限制,人们往往只能观测到数颗比较亮的星辰,所以一般的星图只是记载几颗星辰,最多的也不过十数颗,可你们看这张星图,如果加上缺失拿一块,上面总共记录了超过两千颗星辰。”老人道。
日期:2019-04-21 22:58:51
“这就是说他们有很先进的观测手段!”我道。
“不止是先进!你带回来的这块石板上有两个字,你可知道写的是什么?”老人问道。
“不知!”我道,这才发现,老人并没有将那石板上的两个字拓下。
“便是荧惑二字,”老人道,“也就是火星。”
老人用手指着拓片边缘的一个点,“火星的光与其他星辰的白光不同,它的光是橙红色的,所以在古代常常被当成是灾星,如荧惑出现意味着血光之灾。但是在这里它被用作成一个端点。”
“端点?”
“另一个端点便是这里。”老人指着左上角拓片边缘的一个点,“这幅图用点的大小来表示亮度,这是整幅图里面最大的一个点,也是最亮的星辰,它代表岁星,也就是木星。所以这张星图记录了木星到火星之间的星图。这一片区域大约只相当于人类视角30度的范围。即使是现在的观测手段,记录这片星空中如此数量的星辰,也绝非易事。”
老人明显思维停顿,盯着星图看了许久,才又说道:“我敢确定,从你带回的石板拓片来看,上面记录了现在也无法观测到的星辰。”
他指着一个在荧惑旁边却与岁星差不多大小的点说道:“火星的附近却是不该有如此亮度的星辰,所以这颗星辰,现在也未有记载!”
“那是说那些人有着超越我们的观测手段,”我问道,“有比现在的天文望远镜更先进的工具?”
“按理说,应该不是,不过很难说,”老人不置可否,“古人的智慧远超我们,并非是我们能照常理推测的。”
日期:2019-04-24 11:51:08
“这么说这幅图的价值就在于这些被记录下来的星辰,”我问道,“难道我们能够根据这幅图发现一些新的星辰?”
“这可能也是一个方面,不过这幅图案的价值不止于此,你看到的这度图案有三块拓片组成,其中有两块拓片中记录了这副图案的端点,我预计剩下的那一块拓片还有一个端点,”老人道,“只要知道那一个端点,利用现代的天文学知识,我们是可以推演出星辰的运动轨迹,我们就可以测算出这副星图观测的年代,和地点。”
“我们可以找到这副星图的观测地点?”修士的声音里有着压抑不住的兴奋。
“是的,”老人也同样兴奋,“这有可能是历史学上一个新的发现,因为据我们目前现有的资料来看,世界历史上存在的任何一个文明,都不可能有制作这副星图的科技和智慧,所以这应该是一个我们从未知晓的文明的作品。”
“那为何这个文明用了我们的文字,比如石板上的荧惑二字,”她问道。
“那并不是我们的文字,”老人道。
“可是那看上去就像是汉字!”她问道。
“先前我对你们说过,这块石板大约有五万年的历史,如果检测石板所记录的星辰,也就是这些点中的粉末,就会发现粉末与石板的年代不同,也就是说这些粉末是在制作石板上的图案时留下来的,这些粉末的年代大约在公园前8000年!”
“比仓颉造字还要早!”她道。
“是的,据《河图玉版》记载,公元前4745年,仓颉洛汭之处发现灵龟负书,由此仓颉拜受洛书,并创造文字,一时间天雨粟,鬼夜啼!”老人道,“这块石板上的文字,比仓颉创造文字的年代还要早,至于为什么你们觉得这种文字看上去是汉字…”
“是因为仓颉据此文字创造了汉字!”她道。
“是的,据此看来,仓颉跟我的职业差不多呢,”老人笑道,“他是一名历史学研究者!”
“难道说绘制这块星图的文明才是汉字真正的创造者!”我问道。
“不仅于此,”老人道,“一个西方古文字研究者看到这两个字,一定会认为这就是楔形文字。”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