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一本关乎心灵与智慧的书》
第36节作者:
昆X 日期:2019-01-03 16:20:39
正解论语(2)“不戒视成”便是不加告诫就要求成功吗?“五美”“四恶”又有何现实意义?
20·2 子张问孔子曰:“何如斯可以从政矣?”子曰:“尊五美,屏四恶,斯可以从政矣。”子张曰:“何谓五美?”子曰:“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子张曰:“何谓惠而不费?”子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贪?君子无众寡,无大小,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子张曰:“何谓四恶?”子曰:“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
日期:2019-01-03 16:21:02
尊、屏:
尊:可有两种说法。一、尊崇,尊重和推崇,乃至崇拜;二、通“遵”,遵从,遵照并依从。
鉴于子张所问的是“何如斯可以从政矣”,即怎样才能处理好政事,“五美”自然是用来执行的,而非是用来崇拜的。故,取第二说。
屏:同“摒”,排除、丢弃。
惠而不费、因民之所利而利之:
按照民众想要的利益去施利。即我们今天常讲的“想民之所想,办民之所急,办民之所需,干民之所盼”。这样国家的财力便会花费在刀刃上,便可有效避免因无的放矢或华而不实而造成的浪费。
当然,亦不少注家,如杨伯峻先生则将“因民之所利而利之”译作“给民众以恩惠而自已却无所耗费”;换而言之,即:给你恩惠可以,但让我破费不行。
姑且不论这样做是否属开“空头支票”,单就“自己有所耗费则不算美德”这点而言,便不合情理;况且,孔子所说的“四恶”中亦有“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给人财物,却出手吝啬,便算小器。如照此译法。“惠而不费”恐怕当属“四恶”的范畴;故,不从之。
日期:2019-01-03 16:22:24
劳而不怨、择可劳而劳之:
选择民众可以承受的劳役来让民众劳役,这样就不会强人所难,自然便不会引发民怨。
吴子牛先生导演的电视剧《于成龙》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康亲王因战事,率10万八旗骑兵驻扎在福建,人吃马喂,粮草辎重,因计划攻打厦门,需再从地方筹集招纳30000名莝夫。当时,福建的壮丁总数是60000余人,且已经征用了莝夫14000余人;在这种情况下,尽管民众非常理解朝廷的战事,亦不是不愿意当莝夫,“有的兵连命都没了,自己当莝夫又算得了什么”;然而,福建,尤其福州、兴化等地民众的承受能力已达到了极限,如继续一下子征用30000名莝夫,便会导致民怨、甚至会激起民变。所幸,在于成龙的据理力争下,康亲王最终作出减免福建半数徭役、莝夫等民差的决定,使得福建的民众得到安辑,能够“劳而不怨”。
日期:2019-01-03 16:22:57
欲而不贪、欲仁而得仁:
孔子说“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但“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4·5),而自己亦能视不义之富贵为浮云、“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7·14);因此,在他看来,想要心安便能心安,那么又有什么可贪的。如上面提到的于成龙,只求“罢莝夫”、不求“卓异”,为的便是能够不愧于心,这样的人又何来贪念。
“泰而不骄”“君子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
无论他人的势力是强是弱,均能一视同仁,平等地以礼待之。这样便能安泰且不傲慢。若一言蔽之,即君子不势利。
“威而不猛”“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
君子衣冠整齐,目不邪视,使人见了便心生敬畏,却又恰到好处,不会让人觉得凶猛可怕。由此亦告诉我们,提升气质往往可从仪表与着装开始:不求雍容华贵、仪态万千,但求干净整洁、自然大方。
虐、不教而杀:
不经教化就加以杀戮,便叫残忍。
日期:2019-01-03 16:23:41
暴、不戒视成:
不戒视成:可有两种说法。一、不加以警诫便视对方的罪行成立,直接对其宣判、惩处;二、不加告诫便要求成功。
鉴于“警诫”和“告诫”均为规劝规某人勿做某事,与“成功”并无多大关联;故,取第一说。况且,如照第二说,则意味着:要求成功的事,只要事先告诫了,便不能谓之“暴”。
仍以《于成龙》为例:如果于成龙接到康亲王所下的“短期内征集30000名莝夫”谕令后,再也没有收到过任何告诫,自然可视该谕令为“暴”;然而,当谕令下达后,福建总督和福建巡抚均没少告诫于成龙。如此,该谕令自然便不能谓之“暴”,可于成龙仍冒死给康亲王上书的《求罢莝夫启》。我想,熟读《论语》的于成龙显然并不觉得只要“告诫”程序到位,任何事便将无“暴”可言。可见,事物是否存在“暴”,并不由是否履行“告诫”程序来决定的,而是由其本质决定的。
其实,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戒视成”“不加以警诫便视对方的罪行成立,直接对其宣判、惩处”,作为权力斗争的“游戏规则”,屡屡被应用,即便一些明君亦不例外。如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唐太宗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中,不仅斩杀了大哥李建成和三弟李元吉,而且连其十个亲侄亦一并痛下杀手。由于李建成死时三十八岁,李元吉死时更是只有二十四岁,此二人的儿子有多大,可想而知。最小的可能刚刚蹒跚学步,最大的亦不过是弱冠之年。他们又未曾真正地谋逆,何罪之有?只是根据“不戒视成”的游戏规则,如果十个亲侄幸存,便意味潜在的复仇力量和异己势力还在,因此不得不斩草除根、以绝后患;况且,在这场巅峰对决中,如果最终胜出的是李建成,那么李建成亦有可能在杀掉李世民后,同样会向他的儿子们挥起屠刀。不过,我想,纵然这“不戒视成”的理由再充分、再堂皇,亦始终难改其“暴”的本质:十条鲜活且无罪的生命便这样被无情的完结。
日期:2019-01-03 16:24:31
贼、慢令致期:
下达时说好可缓慢执行的命令,却突然限期必须完成,便叫害人。这就譬如,一些需要保证质量的工程,如果仅仅为了领导的某某指示,便不顾客观实际情况,必须赶在什么献礼前完工;那么很有可能会因应付而导致“豆腐渣”工程。这样既害了人,亦害了己。因此,从政者一定要时刻保持冷静,切勿因心血来潮便头脑发热。
“有司”“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
“有司”犹如现代我们所说的部门,如目光短浅、仅着眼于本部门的利益、舍不得付出、给人财物却出手吝啬的话,便会因器具狭小而影响全局的整体利益。
日期:2019-01-03 16:24:55
子张问孔子说:“怎样才能处理好政事呢?”孔子说:“遵从五种美德,排除四种恶政,这样便可处理好政事。”子张问:“五种美德是什么?”孔子说:“君子施惠于民却无所浪费;劳役民众却无所民怨;追求欲望却无贪念;安泰却不傲慢;威敬却不凶暴。”子张说:“什么叫施惠于民却无所浪费呢?”孔子说:“按照民众想要的利益去施利,这不便是施惠于民却无所浪费?选择民众可以承受的劳役来让民众劳役,又有谁会报怨呢?想要心安便能心安,又怎么会心生贪念呢?君子无论他人的势力是强是弱,均能一视同仁,平等地以礼待之,这不便是安泰却不傲慢吗?君子衣冠整齐,目不邪视,使人见了就能让人生敬畏之心,这不便是威敬却不凶暴吗?”子张问:“什么叫四种恶政呢?”孔子说:“不经教化就加以杀戮,便叫残忍;不加以警诫就视对方的罪行成立,便叫欺凌;说好可缓慢执行的命令,却突然限期必须完成,便叫害人;给人财物,却出手吝啬,便叫小器。”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