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世之学 受益终身
自古云:“知人知面不知心,人心难测……”,之所以言此,是因为人们还未找到预测人心的正确方法。人们常常以自身的价值观来推断他人的价值观,以自身的经验来理解他人的经验,以自身的思想境界去揣摩他人的思想境界……这种情形往往导致判断失误。
要正确预测人心就必须掌握两个要点:一是被预测对象的价值观;二是被预测对象所处的具体利害关系。以其价值观在其所处具体利害关系的制约下推断出其对某一特定问题的真实态度,结果可以八九不离十。
人的价值观千差万别,有人崇拜权力、有人喜好金钱、有人注重荣誉、有人崇尚真理、有人敬仰神灵……归结起来不外乎物质与精神方面,各种价值观也不是非此即彼的相互排斥,而是相互融合的有所侧重,把握人的价值观就是要把握住这一侧重点。人所处的利害关系就是其所处的行业、所担任的职位、所受到的制约、所面临的问题等能够影响其利弊得失的具体境遇。
价值观通过人的言论行为而表现出来,不论对方是否刻意掩饰其真实的思想,只要他开口说话、付诸行动就能反映出他的价值观,这是因为人的言行都是在一定的判断、假设前提下而作出的,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就会有什么样的判断前提,如何产生这一判断前提及如何由这一前提推导出结论则反映了其思维的方式与能力,抓住这一前提也就把握住了他的价值观。
为什么能够察己而知人?这是因为人性是相同的,都遵循趋利避害的原则。知人知到什么程度,关键是如何能正确地把握住他人各自不同的具体利害标准,以及对被预测对象所处具体利害关系的资料掌握程度。知人知到什么程度,还要取决于预测主体本身的天赋、境界与经验,一般而言,天赋与境界越高、经验(指理性知识、社会阅历等)越丰富的人,所能包容、理解的事物也越多,所能预测的对象也越广、所预测的结果也越正确。文化背景越接近的人,能相互理解、沟通的程度也越高,所预测的结果也越准确。
人的目的是由信仰(价值观念体系)与利害关系结合而生成的。目的有最终目的与阶段性目的之分。少数志存高远的人有一生追求的最高目标,明确自身的最终目的,他们的目的主要受信仰的影响,不会太计较具体的得失过程,只要这种得失不危及其最终目的的实现;大多数人的目的则受眼前利害关系的制约,跟随自身所处的具体利害关系的发展而变化,他们的目的是阶段性的,只有在眼前目标实现之后才会产生新的目标。前者易于了解后者,而后者却难以理解前者。
预测人心的正确方法就是站在对立的立场,从对方的利害关系出发,以对方的价值观来衡量事物,以对方的思维方式来思考问题,以对方的经验来理解世界。预测人心的真正价值和意义不在于为个人争权夺利而洞察先机(过分的贪求必将使自身陷入自我编造的枷锁之中),而是针对人们的欲望将人们的思想行为引上真理的大道,去构建一个公正、平等、和谐的社会。它的另一方面意义在于铲除以智榨愚的少数人对大多数人专制统治的土壤,代之而起的是少数杰出的人为大多数智慧的人服务的民主制度……
古今中外学者普遍认为世上最难的知识、最高的智慧是对人的了解和掌握、对人类自身的认识与理解,它是人生迈向幸福、欢乐不可或缺的知识。本学说为此创立一个起点,使之理论化、系统化,力图描绘出在人性基础上衍生出的人类社会整体概貌与发展轨迹,希望人们能够沐浴真理的光辉、享受智慧的欢乐。
掌握了人性的本质,也就掌握了产生智慧力量的源泉,人类社会的一切现象与产物都不过是人性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相应反应和表现,事物的各种形态都不过是其本质规律的具体形式与演化。把握了整体也就容易理解局部,如果不了解整体而去细究局部,那就永远无法走出困境,因为局部是整体的构成部分,是整体的表现形式,是为整体服务的。出色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都不如称之为研究“人”的专家,前者是领域形式上的称谓,后者才是其本质上的定义。
认识了人性的基本规律和特征,也就把握了步入人类社会殿堂大门的钥匙,剩下的只是殿内各个房间的小门……
人性是人类支配其思想和行动的本能与习性,它包含人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人的自然属性是人类与生俱来的趋利避害的生物本能,是自然界的普遍规律在人类这一物种身上的特殊、具体的表现形式。人的社会属性是人类在后天环境与他人的合作、斗争的交往过程中而形成的影响其思想、行动的习性,它是建立在人的自然属性的基础上、伴随着人类生活的群体性(社会性)而产生的。
人的自然属性是相对稳定的,其变化、发展十分缓慢,它主要受生物学规律的支配,由遗传物质决定。人的社会属性则随着人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变化、随着人类认识水平的逐步提高而不断进步。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初始阶段,原始的生产力决定了人类思维意识水平的低下,人类身上还留存着动物界的浓厚生存本能,这一历史阶段的人性主要是人的自然属性,在趋利避害的原则下,个人间的利害标准没有多少差异,自身的存在与发展是每个人所追求的最大的“利”;自身的伤害和死亡是每个人所竭力避免的最大的“害”。这一时期人性的特征是较单纯、直露,个人行为基本上可以反映出他的思想,一切行为都是理所当然、无需遮掩。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分工的出现、私有制的产生,人类的活动范围越来越广、社会关系日趋复杂,人性中的社会属性逐渐占据了支配地位。由于每个人的天赋、环境和教育因素的差异,导致了世界观、价值观的不同,这意味着在同样的趋利避害原则下,每个人所理解的利与害的内涵已各不相同。
随着社会文化的进步,人类认识世界、了解自身的能力不断提高,思想意识(精神力量)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在物质利害标准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精神上的利害标准(精神上的愉悦与痛苦),并使之与物质利害标准一道成为人类思想与行为的出发点。精神上利害标准的普遍性产生是人类步入文明社会最本质的标志。文明社会的人性主要特征是日渐隐晦、复杂,难以行动结果来断定其真实的思想动机。这种发展趋势是人类社会在生产力不断进步、社会分工逐渐细化、社会关系日趋复杂情形下的历史产物,是人类认识能力与思维水平不断提高的必然结果。
文明社会的人性主要是指其社会属性,这是由于作为人类思想和行为出发点的“利”与“害”已经从单纯的物质标准上升到了精神标准,它制约、支配着物质标准,人的欲望受环境和教育的影响越来越大,而社会环境及教育程度的差别最终导致了价值观的差异,价值观的差异决定了人们追求的目标各异,决定了人们评价事物标准的差别,决定了人们处世态度、行为方式的不同。
人性趋利避害的本能与习性具体表现为各种各样的欲望,欲望产生于生理与心理的需求。对欲望的评估、分析产生了理智;对欲望的体验、感受产生了情感;对欲望的执着、追求产生了意志。
理智是人们在与环境的斗争过程中,为了满足欲望、避免失败的思维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是思维对行为与环境相互作用关系结果的不断反馈与总结的思维产物。 思维能力的不断加强促进了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又促使思维水平的不断提高。理智的产物是各种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这些科学是人类对客观对象和主观意识思索与感受的结果,是人类智慧在各个具体领域的表现形式,反映了人类在各个历史阶段所发展的认识能力、所达到的思维水平。
道德是人类对自身行为进行反省的意识产物,是人类思维能力发展至一定程度的认识结果,表现为羞耻感、责任感、正义感、荣誉感……它起初关注的是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随着认识能力的不断发展,扩展到人与整个世界的关系,保护自然环境、注意生态平衡、与自然和谐相处都是人类道德的认识发展结果。道德标准的发展过程是由狭隘的相对性不断地迈向广泛的统一性(绝对性),它是人类最早的、自发的行为规范……
情感是对欲望是否得到满足、以及满足程度的心理感受、体验。它最基本的表现形式是欲望得到满足时的快乐与不能满足时的痛苦,其它情感都是二者的延伸与发展。一切情感归根结底都是产生于对事物的认识结果,在认识能力低下及文化未形成之前,情感则产生于本能。情感随着认识能力的提高而不断地丰富、细化,在其初始阶段只有恐惧、痛苦、高兴、满足这些对眼前具体现状的感受结果,随着认识能力的发展极其认识的产物-----社会文化的不断丰富,人类情感也从对现实的体验发展至对未来的判断、推理的想象结果而产生的心理反应,产生了忧愁、希望等情感。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