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人的“聪明才智”仰承几千年“人治”社会的“培养”、“熏陶”,在种种“心术”的“调教”下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入朝可为官,下海能经商,羡煞“老外”,只不过由于个个都“聪明绝顶”,也就难免经常发生“窝里斗”。这些现象都是心术不正的 “才智”与低下的思想境界相结合的必然产物。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真正悲哀不在其物质上的贫困、弱小,而在于精神上的贫匮、懦弱……思想家的职责就是去探求客观存在的真理,去揭示世界的真实面貌,去还原被现实扭曲的真象,去引导民众迈向光明与幸福,即使为此付出生命的代价也在所不惜,因为,这本身就是他们所应担负的历史使命……
世上任何事物都有各自的发展规律,由于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变化发展的统一体,事物在遵循各自发展轨迹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发生碰撞、冲突,其结果必然是力量弱小的一方被力量强大的一方所改变或消灭。各人(各国)在追逐自身利益的过程中难免要与他人(别国)利益发生冲突,为了突破这种障碍,使自我利益能够得到维护、发展,就必须思索、探求能够化解这些障碍的方法和力量,而如何得到这些方法和力量也就形成了问题。
事物的发展规律是指在其产生、发展及消亡过程中占主导地位、起决定作用的内在本质特征受到外部条件和力量的影响、作用时必然导致某种结果的表现形式。各种不同的外在条件与外部力量对事物发展所产生的作用、影响各不相同,事物的发展轨迹就是在种种不同的外部条件与力量的综合作用下所表现出的相应发展方向和结果。
货币是一个国家所发行的政府信用,一国货币能不能成为世界流通货币取决于该国的经济地位与政治状况,只有经济发达、政治稳定、民主法治国家的货币才能成为世界流通货币。
汇率是一国货币对外价值的表现,在非市场经济国家汇率政策主要受政治权力的左右,也就是说它参杂了许多人为因素,这种货币也是不稳定的,从长远来看对外贬值是迟早的事。人们愿意持世界流通货币还是愿意屯积不稳定的货币呢?......
认识事物的发展规律首先要掌握事物的内在本质特征,其次要通晓能够影响、改变这种本质特征的外在条件和力量。发现问题就是在掌握事物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对事物目前所面对的或将要面临的各种环境条件与力量因素作出评估,以确定其在某种特定条件和力量的影响、作用下所要产生的某种必然结果。
形成社会问题的普遍犯罪现象有三种社会根源:第一是教育问题,如果社会教育没有得到普及、教育水平低下,势必造就了众多的文盲与法盲(导致法盲的另一原因是人治社会对法律的漠然与蔑视),势必造成他们不自觉地与社会法律相抵触的犯法行为、不经意地与社会秩序相违背的品行。如果文化程度低下的罪犯在犯罪群体中占了相当规模的比例,则说明了该社会存在着严重的教育普及问题。如果文化程度较高的罪犯在犯罪群体中占了可观的比率,则说明了该社会教育制度、教育方法存在着严重问题而导致受教育者的人生观、价值观等信仰产生扭曲变形。如果因对法律无知或漠视而导致犯罪的人占了较大数量,则说明了该社会法制普及与法制执行状况存在严重问题。
第二是贫困问题,如果罪犯的犯罪动机大多数是在生存欲望的驱使下而产生的,则说明了该社会存在着严重的经济问题或社会分配制度存在着严重不公平、不合理问题。它反映了民众的基本生活得不到保障,难以取得合法、稳定的基本收入,且难以获得社会的必要救助的社会现象。
第三是法制问题,如果法律条文与制度体系不完善、不严密,相互对立、互相冲突,必然会被不法之徒所利用,使他们产生既能满足私欲、又不被法律惩罚的侥幸心理、冒险行为。如果犯罪行为大多是针对法律与制度的漏洞而产生的,则说明了该社会制度与法律在内容上、操作上存在着严重问题。专制制度无法根本杜绝人们对特权的追逐而导致的犯罪(其所引发的社会动荡、所造成的破坏是其他犯罪行为所无法比拟的),因为其本身制度的基础、立法的出发点就是以一部分人的私利凌驾于全体民众利益、国家利益之上,这种引发人们对权力觊觎的制度缺陷是其本身无法消除的。
有鉴于此,对于普遍性犯罪现象,不仅要及时制止、铲除,更要防患于未然,发现导致这些犯罪的社会根源,才能避免屡禁不止、越禁越多的社会怪象。
要发现、检查、核实某一具体事物是否存在问题,最基本方法就是将这一整体分解为各个部分,对各个部分加以仔细分析、研究后的结果再组合、返原成一个整体,看其能否协调、统一。
要正确、有效地解决问题,就必须做好问题的调查与研究,根据问题已否发生,可分为暴露性问题和潜在性问题;根据问题持续时间的长短,可分为长期性问题和暂时性问题;根据问题可能对人们造成危害程度的大小,可分为主要问题和次要问题。同时,问题也因主体的认识标准和认识程度的差异而具有相对性和层次性。
没有标题、零散地阅读及穿插期间的问答可能使文章看起来有点凌乱,不过只要稍加提炼、总结就可以掌握脉络,至此,除了第二章内容,已讲到第六章,有兴趣的诸位可以自己去分段总结。
第一章人性
第一节 研究人性的意义
第二节 人性的构成与特征
第三节 利与害的内涵
第二章人的价值与人生的意义
第一节 人的价值
第二节 人生的意义
第三节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第三章人类的思维
第一节 人类思维的形成与发展
第二节 人类思维的模式
第三节 人类思维的出发点与评价标准
第四节 人类取舍手段方法的准则
第五节 人类思维的依据
第六节 人类思维的认识规律
第七节 人类思维的时代性、民族性及个性
第四章 预测人的思想行为
第一节 预测人思想行为的意义
第二节 人类思想的表现形式
第三节 人类思想观念的形成与变化
第四节 制定国家政策法规的人性依据
第五节 决定行动的准则与条件
第六节 动机与效果的关系
第五章 引导人的思想行为
第一节 引导人思想行为的社会意义与理论基础
第二节 引导人们思想行为的方法
第三节 引导、利用人所应具备的资源条件
第四节 社会价值导向对人们思想行为的影响与作用
第六章 人类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
第一节 问题的产生与发现
第二节 问题的调查与研究
第三节 解决问题的立场与态度
第四节 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效果
第七章 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势
第一节 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
第二节 人类社会制度的发展与理想的社会制度
第三节 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性与偶然性
潜在性问题的解决要在依据事物本身性质和规律的基础上,对其将来可能所处的不同环境条件与可能遇到的各种外力因素作出充分的预测、估计,将其中可能出现的导致不利后果发生的一系列不利因素进行消除、改变和防范,从而达到避免潜在性问题发生的目的。当然,如果人们无力消除、改变这些不利因素而无法阻止问题发生的话,那么,人们至少可以事先做一些预防准备工作,将问题所造成的不利后果降至最低程度。
对于已发生的暴露性问题,必须寻找、确定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是必然性因素造成的,还是偶然性因素所致。如果是必然性因素造成的(即没有认识到事物的发展规律,或对事物发展可能遇到的各种不利因素没有充分的估计和预防而导致的),就应该着重于消除、改变那些可能致使同类问题再度产生的根源;如果是偶然性因素所致(指人力不可预测、不可抗拒的因素),就应当侧重于问题的善后工作。
人们时常同时面临多种问题的困扰,由于时间和能力的限制,就必然要对这些问题进行轻重缓急的排序。一般而言,人们首先解决的是那些时间紧迫、危害性较大的问题,其次才是一些危害程度较轻、有较长准备时间的问题。人们对问题的关注程度是与该问题和自身利益的关联程度成正比的,对长期性问题的关注程度要超过那些暂时性问题,这是由于长期性问题对人们利害关系的影响、作用是长久的,而暂时性问题对人们利害关系所产生的作用、影响则是短暂、临时的,只要它所造成的危害程度不超出人们能够忍受的限度。根据问题对人们整体利害关系的影响程度,可分为全局性问题(主要问题)和个别性问题(次要问题)。对于全局性问题,因其事关整体根本利益的存在与发展,决定其立场、着眼点应当是整体、长远的利益,而不必过于注重眼前、局部的利益得失。至于个别性问题,所遵循的原则是不能让它激化、上升为全局性问题而影响整体利益的规划发展,因此,必须慎重选择与掌握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和尺度。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