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汉恩仇录——见证中华民族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
第15节

作者: 折冲万里
收藏本书TXT下载

  大武艺轻启战端,引发了渤海国内亲唐势力的严重不满。大武艺弟弟,曾于唐朝做过质子的大门艺,苦心劝谏道,“黑水请唐家官吏,即欲击之,是背唐也。唐国人众兵强,万倍于我,一朝结怨,但自取灭亡。昔高丽全盛之时,强兵三十余万,抗敌唐家,不事宾伏,唐兵一临,扫地俱尽。今日渤海之众,数倍少于高丽,乃欲违背唐家,事必不可”。然而,此时的大武艺,早就被称雄争霸的美梦,迷住了心窍,哪肯听劝。大武艺盛怒之下,不仅派将替换大门艺,还欲将其召还杀掉。无奈之下,大门艺弃军逃归唐朝。不依不饶的大武艺遣使唐朝,请唐玄宗杀死大门艺,唐玄宗当然要保大门艺。但当时,唐朝正与周边的吐蕃、突厥、契丹、奚等政权激战正酣。唐玄宗并不愿此时同渤海国闹翻,便找个借口,敷衍过去了。

  见所求无果,开元二十年(公元732年)九月,一意孤行的大武艺,命渤海军队水陆并发,进犯唐朝。据《渤海国记》记载,水路由张文休率海盗,进犯登州,杀死唐朝刺史韦俊。陆路为主力,由大武艺亲率,进至马都山(今河北东部)一带,袭扰唐边。唐玄宗命令右领军将军葛福顺,带领军队前去救援登州,击走了渤海水军。同时,又命唐将乌承玼,迎战陆路进犯的大武艺。乌承玼与其族兄乌承恩久经沙场,皆为战功卓著的骁将,号称“辕门二龙”。尤其,在对两番的战争中,二人屡次击败桀骜不驯的契丹、奚两族。当大武艺领军,由陆路来犯时,乌承玼吃准了渤海敝履小国,实力不济,若不能做到因粮于敌,以战养战,断难长期维续战事。故而,面对急于求战的渤海军,乌承玼并不急于与其交锋。而是,在坚壁清野的同时,指挥唐军“窒要路堑以大石亘四百里”。乌承玼的拖延战术非常奏效,直接打中了渤海军的要害。求战不得,又难以维继的大武艺,因“师不得进”,只好撤军乃还。

  渤海国不过边鄙小邦,还是唐朝治下的忽汗州,竟敢如此猖狂悖逆。正值开元盛世的唐朝,咽不下这口恶气。被激怒的唐玄宗,先将渤海国入侍为质子的王弟大朗雅,贬逐“南鄙”。而后,下令出兵讨逆。开元二十一年(公元733年)正月,唐玄宗派遣大门艺前往幽州调集军队,讨伐大武艺。又令新罗起兵直逼渤海国南境,黑水靺鞨、室韦也以五千骑兵为唐军助战。平心而论,唐玄宗在统治前期,励精图治、任贤用能。其麾下云集着一批贤臣良将,此时的唐军异常骁勇精悍。若唐军真与渤海军对阵,渤海国恐怕是凶多吉少。不想,恰逢天下大雪,雪深一丈有余,使得山路阻塞。唐朝的讨逆刚刚开始,就因过半士兵冻伤、冻死,无功而返。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隋文帝曾遣三十万大军进攻高句丽。因逢雨季,道路泥泞,粮草供应不上,以至隋军缺乏粮草,又遭遇疫病。尚未交战,隋军已死十之八九。不想这一幕,竟又在征讨渤海国的唐军身上重演。但笔者认为,唐军的损失有限,起码无碍于全局,可仍让唐玄宗愤恨不已。话说,大武艺无功而返后,同样咽不下恶气,又派人至洛阳行刺大门艺,但未能得逞。所派刺客尽被唐朝捕获,唐玄宗为泄愤,下令将刺客全部处死。

  于是乎,唐朝与渤海国唯一一次武装冲突,就这样突兀地结束了。双方剑拔弩张,你来我往,可除了渤海国对登州的骚扰外,谁都没打成。有意思的是,《渤海国记》对渤海国此战的损失,言语避讳。而素以客观、全面著称,即使较大的败仗也不讳言,俱如实记载的唐代文献,对己方损失的记述,也很简略。只一句,“属山阻寒冻,雪深丈余,兵士死者过半,无功而还”。笔者认为,这是因为此次冲突,历时很短、规模很小,双方的损失都很有限,对时局的影响也很轻微。尤其,对唐朝而言,此次冲突,根本无法与唐朝同突厥、吐蕃、契丹的大战、恶战,相提并论。或者说,唐朝压根就没把这次冲突,看得有多重。所以,唐朝的文献记载,才会如此简略。同时,我们也可推断,此次冲突,渤海国的损失也应不大。否则,唐朝方面一定会大书特书,己方的斩获战果。但比较而言,唐朝的损失,应要多一些。

  别看此次与唐朝交锋,渤海国未曾吃亏,那不过是侥幸而已。就在唐渤冲突期间,唐朝凭借雄厚的国力,在其他方向上,取得一系列辉煌胜利。一下子,就把气焰嚣张的大武艺镇住了!先是,曾经的北方强国后东突厥汗国,国势日益衰落。为缓和内外局势,后突厥毗伽可汗主动向唐朝求和,谦逊地表示“请父事天子”,并在唐蕃冲突中,识相地站到了唐朝一边。毗伽可汗竭力想平稳内部局势,却还是于开元二十二年(公元734年),死于突厥内讧。毗伽可汗死后,后东突厥汗国加速瓦解。其次,西部强国吐蕃,也不敌唐朝的凌厉攻势。开元年间,吐蕃先后在武街、松洲、九曲、青海湖、瓜州、渴波谷、祁连城,数度惨败于唐朝。尤其,开元十七年(公元729年),唐朝名将信安王李暐攻取石堡城(即第一次石堡城之战),把吐蕃打得丧魂落魄。吐蕃被迫于开元二十一年(公元733年)向唐朝祈和,情愿放弃曾经坚持的对等国礼,同唐朝签订了较为屈辱的赤岭之盟。再有,就在大武艺举兵犯唐的同一年,即开元二十年(公元732年)三月,唐幽州长史赵含章被困白山,唐将乌承玼出兵解救。此战,乌承玼一举击败契丹、奚两番联军。信安王李暐率唐军主力及时赶到后,李暐抓住有利战机,乘胜奋勇追击,大破契丹、奚诸部,俘斩甚众。契丹叛首可突于率残部远逃,其余众流窜山谷,奚酋李诗琐高率五千余帐投降。开元二十二年(公元734年),调任幽州的唐朝名将张守珪平定契丹,契丹首领可突于被部下李过折所杀,传首东都,契丹叛乱暂告一段。

  眼见后东突厥、吐蕃这两大强国,还有强悍的契丹、奚两番,先后落败于唐朝。曾经头脑发热、雄心不已的大武艺终于冷静下来。至于原因有二:其一、在与唐朝的冲突中,渤海国在军事上确实没吃亏。但双方的冲突,导致了渤海国与唐朝的朝贡贸易中断。虽然,渤海国也能与新罗、日本贸易。可对唐朝贡贸易的收益却是最丰厚得,同时,也是渤海国重要的经济来源。即便,渤海国能在军事上小胜,相比于失去的朝贡收益,那也是得不偿失。其二、大武艺也意识到,唐朝的强大,不是渤海国所能挑战得。该见好就收了,否则,待唐朝腾出手来,渤海国的下场,绝会不比被打残的契丹好多少!且不说,唐朝先前给予的优惠条件会泡汤。只怕,渤海国和渤海王也要被废黜。权衡利弊后,开元二十一年(公元733年),大武艺派使臣大诚庆赴唐,向唐玄宗俯伏谢罪。当时,唐朝正集聚全力,攻打北方的后突厥和西方的吐蕃,也不愿因渤海国而分散精力。故而,唐玄宗宽宏地颁下敕书,予以赦免。作为回应,大武艺撤兵,并送还唐朝俘虏。唐朝亦对其进行赏赐,唐渤之间的隶属关系得以恢复。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