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锋上的文明 - 宋辽金西夏的另类历史》
第21节

作者: 赫连勃勃大王
收藏本书TXT下载
  至道元年(公元995年),李继迁派手下的汉人张浦带着一大群马驼等牲畜,以贡献为名,入汴京觇窥宋朝虚实.宋太宗又使出耀武扬威的老把戏,弄出一大帮军队杂技团,大玩"翘关、超乘、引强、夺槊"的硬气功、特务训练等把戏,万里挑一的宋军大力士还"皆拓两石弓",意气扬扬.观毕表演,宋太宗问张浦,"羌人(党项羌)敢与这样的队伍打仗吗?"

  张浦人精一个,自然溜须拍马:"羌部弓弱箭短,看见皇朝这些高大孔武的汉子早就吓跑了,又怎敢与他们打仗呵."
  宋太宗虚荣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于是,他派使节持诏拜李继迁为鄜州节度使,并勒令他归还宋朝各边境州县抢走的财物.李继迁知道宋朝奈何不了他这个辽朝的"大夏王",又嫌宋朝封官太小,对宋廷的"恩诏",笑而不受.宋太宗没办法,封张浦一个郑州团练的官,把这个西夏人的"智囊"软禁在汴京.不久,李继迁上表说宋朝守将郑文宝诱降党项酋长,宋廷为免生事,竟把郑文宝召回贬官.李继迁仍不消停,自率大军进攻宋朝的清远军(驻地在今甘肃环县),被守将张延击败.

  至道二年(公元996年),宋太宗为了加强灵州(今宁夏灵武附近)的实力,派洛苑使白守荣押送四十万粮草前往.临行,宋太宗特别诫白守荣要把运粮车分成三大队,丁夫发给弓箭自卫,护送兵士以方阵前进,"遇敌则战,可以无失."同时,宋太宗下令会州(守地在今天的甘肃靖远)观察使田绍斌率兵应援.不料,白守荣嫌三队费事,索性编为一个大的车队,役夫军士交混,完全没有应急的准备.运粮大队行至洛浦河,李继迁早已埋伏精骑于林中,忽然出击,麻痹大意的宋军士兵役夫根本没有思想准备,登时大溃,四散奔逃,把四十万粮草扔在当地.假使会州的宋军将领田绍斌依计划护援,杀个回马枪,兴许能转败为胜,但这位田将军为求自保,根本没有出军.至此,四十万粮草顿成李继迁手中之物.很快,他又集大军包围了灵武城.

  宋太宗大怒,又派大将李继隆为环州、庆州等都部署,部分诸将,五路出军,目标是平夏城(今宁夏固原).李继隆自作主张,没有按计划出环州(今甘肃环县),认为从那里出军太绕路,提军从青冈峡绕灵武直趋平夏.李继隆本意很好,以"围魏救赵"之计,想急行军奔抵平夏的李继迁老巢,一方面灵武之围自解,一方面可以在平夏捣毁李继迁的根据地.本来是相约五路军于乌白池(今宁夏灵武东南)一带集结,盛夏行军,地旱人渴,李继隆半路只遇见宋将丁罕一部,合军一处,走了十天,也没看见一个党项兵的影子.至此,军队食水、给养基本用光,只得狼狈还军.另两路宋军,延州的范延召与夏州的王超二人误期,但最终合军于乌白池,忽遇以逸待劳的党项羌兵.王超老将,"持重不进",其实是心里发虚,幸亏他十七岁的儿子王德用激昂求战,请为先锋,激战三日,终于打跑了与宋军交阵的党项人.范延召一部宋军,与西夏兵大小数十战,互有胜负,但最终因粮草不济,缺乏饮水,仅仅自保而已,根本谈不上破敌.此次五路攻夏,以失败告终.

  转年,宋太宗崩,宋真宗继位.为息事宁人,宋朝遣返从前扣留的西夏使臣张浦,并割让夏(陕西横山)、绥(陕西绥德)、银(陕西榆林)、宥(陕西靖边)、静(陕西米脂)五州予李德迁,实际上承认了西夏的独立地位.李继迁派其弟李瑗入朝"谢恩"(实际上又是索要赏物),"未几,复抄边".掠抢成性,李继迁可算是猖狂至极.
  宋真宗咸平五年(公元1002年),李继迁率领诸藩部落,终于攻陷宋朝重镇灵州,并改 名为西平府.灵州正处黄河与浦洛河流交汇处,据形胜之地,"北控河朔,南引庆(州)、凉(州),据诸路上游,扼西陲要害".灵州失陷前,宋朝大臣杨亿、张齐贤、李沆等人认定灵州必不能守,劝宋真宗下令灵州守将提前与当地军民携力,搬空此城,退保环州.真宗皇帝新继位,气锐性刚,仍旧下令守将王超等率六万大军驰援灵州,结果,清远军都监殷义叛降于李继迁,王超大军还没赶到灵州,城池已经陷落.灵州之败,不仅是一城一州之失,其实是宋夏关系的转折点.从此,西夏一下子有了立国的本钱,昔日时叛时降的宋朝边境诸少数民族部落也"王八吃秤砣",铁了心跟随李继迁,抱定了党项这条粗腿.最最重要的,西域通路断绝,党项人不仅隔绝回鹘等国的入贡,还禁止各蕃落向宋朝卖马,古代战争中,战马几乎是决定战争胜负的最关键性因素之一.而且,灵州的陷落,关中地区一下子失去屏障,受到极大危胁.

  攻克灵州后,李继迁感受一下子不可自抑,建国称帝,似乎指日可图.不顾宋朝割五州之地的示好表示,他又率大军进攻麟州(今陕西神木),遇挫后,老哥们并不气馁,回军而西,渡黄河,跨贺兰山,进攻凉州,大有把河西走廊一统域内的野心.
  凉州治所西凉府(今甘肃武威)当时由宋朝派去的知府丁惟清管理,但周边广大地区皆是吐蕃六谷部酋长潘罗支的地盘.这位吐蕃人本人是亲宋派,加之凉州当地吐蕃人汉化较深,汉蕃关系很不错.
  李继迁声东击西,先扬言要进攻环州,实际上主力党项军马不停蹄向凉州飞驰.咸平六年(公元1003年)年底,猝不及防的宋朝凉州知府丁惟清早晨刚刚醒来,就有兵卒苍惶中跑进府,言城中已冲入党项兵.没缓过神,党项骑兵已进冲入知府衙门,一刀砍死了丁惟清.至此,宋朝又一西北重镇凉州也被李继迁攻取.
  凉州城虽被党项人攻下,周遭的吐蕃部落并未完全降服.李继迁正部署军队准备进击,忽然接到吐蕃首领潘罗支的降书,约李继迁出城,在一块山谷之地举行仪式,正式向李继迁归附.谋士张浦等人认为潘罗支是诈降,劝说应施反诈降计,突然集兵冲入约降地点杀尽吐蕃人.李继迁被胜利冲昏头,认定潘罗支是力屈而降,认为杀掉他们会"阻(诸蕃)向化之心."野蛮人如果用正常人的脑子去思考问题,他悲惨的命运肯定就不可避免.

  结果,李继迁率大军出凉州城,浩浩荡荡,毫不防备地向约降山谷挺进,远远望见潘罗支等人站在当地"恭侯".刚刚想扭头和左右人夸耀自己的战功.吐蕃人埋伏的劲弩和弓箭一时齐发,有几枝大箭嗖嗖而来,把李继迁身体几处洞穿.党项军大败,奔还灵州.半路,李继迁伤重而死,时年四十二.满打满算,这位爷只是在西北折腾了二十二年,终于为子孙挣得了日后发家立国的本钱.

  李继迁死,其子李德明得立,时年二十三.
  李德明小名叫阿移,其母为野利氏.李德明初立,心中无底,属下又有一些部落头人投奔宋朝,见势不妙,李德明派人奉表"归顺".由于宋朝与辽国的战事吃紧,也积极派人同西夏讲和.
  李继迁临死前,特别嘱托儿子一定要与宋朝讲和,"一表不听则再请,虽累百表,不得请,勿止也."李继迁很有政治头脑,虽然恃功冒险受重伤,对当时的"国际形势"还是心中有数.
  景德三年,宋朝封李德明为西平王,行夏州刺史,并授检校太师兼侍中的荣衔,赐金银绢茶一大批,同时,诏令李德明遣子弟入传(即送直系亲属入汴京当人质),此令遭到李德明"婉拒",但仍派人上献御马二十五匹以及一批良马、橐驼之类的土产.同时,李德明也向辽国示好,被辽朝封为"大夏国王",两边买好,得受双份厚赐.同时,脚踏宋、辽两只船,西夏更加进退自如.

  当时,宋将曹玮上表宋真宗,认为应该趁李继迁刚死、其子李德明新立之时,出奇制胜,倾大兵而进袭,一举捣毁西夏老巢.但是,宋朝君臣当时注意力皆在抵御辽国的军事进攻,不想两个战场同时打仗,没有听从曹玮的建议.此后,由于宋辽签订了澶渊之盟,李德明更不想自触霉头,对宋朝和辽朝"称臣"的同时,只想对这两个冤大头国家打"经济"算盘.除每年从两朝得到大量赏赐外,李德明派出的"贡使"还大肆走私,售卖马匹等物.对此严重扰乱本朝经济的举动,宋、辽两国睁一眼闭一眼,"顾全大局".同时,李德明在榷场与宋朝进行正常交易的同时,又鼓励西夏人在边境地区大卖青盐、粮食等违禁品,很获厚利.不仅如此,西夏军队还时常拦截来自西域的商人和使团,明抢贡物和金珠,惟利是图.无论如何,二十多年间,李德明在位其间宋辽没有发生大的战事,仅仅在大中祥符三年(公元1010年)因夏州发生饥荒,李德明上表宋朝,"求粟百万",大有兴兵勒索的意思.对此,宋朝君臣很不好拿捏,下诏"切责"或者服软"输粟"都不好拿捏,幸亏宰相王旦出主意,下诏明示李德明:"已敕令有司在京师聚粟百万,可遣众来取."不卑不亢,李德明见诏"大惭",嘴里念叨"朝廷有人",遂不敢再妄加讹诈和勒索.

  李德明在位时,虽然与宋辽"交好"没有大的战事,也没有闲着,倾力向河西走廊发展,南击吐蕃,西攻回鹘,大大拓展了党项羌族的生存空间.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