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无悔》
第8节

作者: 王大炮
收藏本书TXT下载

  “老马说的是,小杨到底是学过德国设计的高材生,想必是问题的,而且让小同志早一些参加这种技术工作也算是为国家的发展考虑嘛!我觉得可以!”
  刘波也站了出来发表了意见。
  杨立民终究是荣华厂的人,这样试方案的机会可不是天天都有,如果能参与其无论成功还是失败,都能吸取到一定的经验,既然可以拿着爱民厂的家伙事当试验品来培养自己人他自然乐的前帮腔。
  “老厂长我看让他试试吧!”彭刚最终还是放弃了继续叫人的打算,心里想着实在不行的话自己去也不是不行,于是道:“如果不行我和刘科长场也不晚!”
  作为技转科的科长,彭刚和刘波还是有两把刷子的,这么说也是为了让朱红军吃下一颗定心丸。
  不过刘波那点儿小心思可瞒不过他的眼睛,所以连带着把刘波也拉下了水。
  “好吧!”朱红军点了点头,彭刚的技术他还是相信的,既然彭刚都这么说了他也只好让杨立民试一下,说道:“那请小杨帮下忙了!”
  有了几位领导的同意,杨立民立即开始了工作。

  在制鞋行业里一个技术优良的技术员不一定会设计,可是一个优秀的设计师却绝对是一个优秀的技术员。
  因为一个设计师想要将自己的设计理念通过实物表现出来往往需要涉及到现场操作,而通过他人之手有可能技术员一个回错了意会造成实物与设计理念不符的问题。
  因此一般设计师特别是在做样品、打版的时候往往都是独立操作,只有在一些需要帮忙的时候才会请技术员帮忙。
  杨立民是一位优秀的设计师,试验一下方案自然难不住他,在材料和工具都齐全的情况下他很快了手。
  首先是开料,然后是拿着格板画线、折边,紧接着他又踩起了针车.....不仅技术精湛,甚至他根本没有问过彭刚关于这款鞋的技术要求,竟然直接凭着格板能将制作工艺推敲出来,看的一屋子人目瞪口呆。

  甚至连彭刚都觉得自己是不是眼花了,眼前的这个小青工根本不是什么刚毕业还未参加工作的新人,而是一个有着数十年工作经验的老师傅。
  很快,在杨立民的操作下一只帮面缓缓成型,不过杨立民却并没有停下动作,而是直接拿起刚才开料所剩下的边角料地取材剪了一条大约7个毫米宽的布条,然后在鞋面的帮脚位置车了起来。
  “咔嚓、咔嚓、咔嚓.....”
  随着针车的踏板下起伏,在帮面帮脚位置2毫米的地方一条黑色的直线紧密的将布条和帮面链接了起来,也是这道工序之后这场测试的重点才正式开始。
  在鞋业界流传着这样一句俗语,说的是好看不好看在案,耐穿不耐穿在下案。

  顾名思义,所谓案是指鞋面所包含的诸多工序,而下案则是攀帮以及大底组合和包装等工序。
  当然好看和耐穿都需要鞋制作成成品鞋之后才有直观的体现,爱民厂的人之所以急着试验方案,最主要的则是想要看到帮面攀楦头之后的效果。
  毕竟是帮脚太小重新添加的布条并不是原装货,严格意义来说类似拼接。因为拼接只有一道线,所以到底老不牢固或者说工人在生产大货的时候能不能紧靠着2个毫米的间隙车一条线都需要找出问题。
  显然在2毫米位置车线难度不大,解决的方法也非常简单,无非是在鞋样格板添加几个划线凹槽,然后针车手按照划线位进行作业行。
  这样的操作虽然也有些技术要求,但是一个熟练的针车工绝对可以胜任。
  杨立民看了看自己刚刚做出来的鞋面点了点头,还算满意。
  虽然是穿越而来,不过技术还没有丢,甚至因为年轻的身体他的技术还有细微的加强。

  下一步工作是楦攀帮。
  “彭科长,请问楦头和底准备好了吗?”
  站起身,拿着帮面杨立民看向了一旁目瞪口呆的彭刚。
  “啊...楦头!对,楦头!”彭刚这才反应过来,赶忙准备去找楦头,可一转身又才想起来除了杨立民所说的这些工具外还需要其他工具于是试问道:“小杨同志,要不还是去下案试做台?那边的工具较齐全,还有一只煤球炉子呢,我已经让人生火了!”
  不是彭刚大惊小怪,而是杨立民这一套技术真的把他给震住了!

  开料、组合、针车....这特么一套下来几乎涵盖了下料和案两个部门的工作内容,而且技术还不一般的技术员差!
  试问这样的人会是一个还没有参加工作的青工吗?
  绝对不可能~!
  可是事实却是杨立民不仅是一名还没有参加工作的青工,而别人家还是一名皮革系毕业的大学生!这样的人无疑真实一个人才,连带着他对杨立民的称呼也从小杨变成了小杨同志,完全没有了最开始的不屑和敷衍。
  杨立民也不客气跟着彭刚便去了下案工作台。
  不过杨立民却有些纳闷,去下案工作台彭科长干嘛还要给自己提什么煤球炉子?难不成是因为天气太冷让他烤火不成?
  因为杨立民要试楦,所以其他人也跟着走了过去。
  所谓的下案工作台其实也在技转科里,和案操作室只隔了一间房,不过里面的状态却是让杨立民有点儿不敢恭维。
  下案操作室里大约也二十来平米,一张建议的铁架子摆了张木木板。

  木板摆满了各式各样贴着标签的瓶瓶罐罐,以及一些诸如排钳、榔头之类的小工具,然后平着胸口的位置还吊着一张镁光灯。
  瓶瓶罐罐自然是各种底料的处理水,数了数大约十七八个,限于七十年代的鞋业生产工艺也算凑合,至于工具也是老三样没什么区别,只是连个烤箱都没有难不成自己点个火盆不成?
  一想到火盆,杨立民这才想起了刚才彭刚所谓的煤球炉子,细想一想这才回过味来,感情彭科长的煤球炉子是烤箱的替代品啊!
  想通了这一点杨立民拿起楦头开始了试楦。
  试楦很简单,将底板往楦头固定好之后将帮面攀在楦头看效果成。
  格板不存在问题,技转部既然发放了格板意味着格板是通过了试做标准可以量产大货的。

  所以杨立民这次试楦主要的方向还是测试帮脚拼接布条之后的拉力问题。
  将帮面套在楦头,然后涂黄胶,杨立民左手辅助楦头右手拿着排钳将钳最对准了帮脚方开始了穿越而来的第一钳!
  “咔嚓!”
  一声轻响将所有人的目光都集在了杨立民手的楦头。
  众人只见钳嘴牢牢的抓住了帮脚的一侧,然后很快那一侧便被拉到了楦头内侧的底。因为底和帮脚都涂了胶水,这一重合鞋头部分顷刻间便被牢牢的粘连在了一起。

  “漂亮!”
  老厂长朱红军满脸笑容,张口夸赞了一声。
  杨立民这一钳子无论是力道还是拉边角的部位都非常合适,这样的技术在工厂里已经可以称之为工人师傅了。
  不过不待老厂长继续开口,杨立民左手向下一滑大拇指已经牢牢的按住了刚才拉下来帮脚的位置,右手一颗‘眉毛钉’接踵而来,恰好的被按在了这个位置。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