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论中西全史——人类的『史记』,当代的『通鉴』》
第36节

作者: 史书一册
收藏本书TXT下载
  齐国同样有着充分的理由去拒绝,但他们没有。在邀请他国未果的情况下,齐军跨出了历史性的一步,独自出征。
  齐桓公亲率三军,管仲辅佐,千里远征。管仲改革之后,齐军战力今非昔比,山戎溃不成军。齐桓公一直追到了山戎老巢孤竹国,灭国而还。仗打得很轻松,但在交通尚不发达之时,远征的路途的确十分艰险。归途中,大军还曾迷失在沙漠里,幸而管仲无所不通,以老马为向导,方才走出困境。这也就是“老马识途”的故事。
  越过齐国北面的燕国去打山戎,春去冬返,历时一年,对齐国来说简直毫无实际利益可言。打下来的土地全归了燕国,而且使得燕国百余年再无外患侵扰。燕庄公感激涕零,将齐桓公一直送入齐国境内。齐桓公却说道:“非天子,诸侯护送不出境,吾不可无礼于燕。”立刻将燕庄公所至之地五十里齐境割给燕国。
  千里救燕,割地护礼,齐国的表现彻底征服了中原诸侯,桓公霸业已具规模。中原人民阔别已久的秩序终于回归。
  公元前661年,狄族攻邢。就是在这个时候,管仲讲出了那番“戎狄豺狼,不可厌也;诸夏亲昵,不可弃也”的名言。齐军救邢,退狄而还。

  公元前660年,狄族攻卫。卫国是一个典型的由于国君代代昏庸而不断堕落的中原大国。到了这个时候,君位传到了以好鹤出名的卫懿公手里。几千年的历史上什么怪人都有,这位老兄什么都不干,就喜欢养鹤。他的鹤有俸禄,有爵位,有车子坐。这位荒唐国君的行为终于引发众怒,狄军攻来之时,国人大喊:“让鹤去打!”
  结果堂堂大卫还不如小小邢国,在齐桓公还没来得及发兵之时就被狄族所灭。史载,卫懿公被狄人活活吃掉。想来城破之景象必然惨不忍睹,由此我们愈发感念齐桓管仲尊王攘夷的大功。
  之后,齐桓公率军赶跑狄人,收容卫国难民,联合宋、鲁、曹三国为他们建起一座新城,重立卫国。
  公元前659年,狄族再次攻邢,破邢都,灭邢国。齐桓公同样赶跑狄人,筑新城,重立邢国。
  在一连串的战争之后,北部戎狄之患终于暂时止歇,管仲去世之前,再未掀起大的风浪。但南部的楚国开始挺进中原了。
  在公元前659年齐国还在忙着救援邢、卫之时,楚国的兵锋就已指向了中原腹心郑国。此时的郑国早已不复几十年前庄公时期的国威,在楚国的接连打击之下,不得不投靠楚国,旁边的蔡国也紧接着依附楚国。
  齐国一看,这还得了,忙完了北面的事情之后,连忙掉转枪头,指向楚国。

  公元前656年,齐桓公聚起数国联军,讨伐附楚的蔡国。蔡人哪里敢挡,立刻举国投降。大军一直开到楚国边境陉邑。楚国见此阵势也怕了,连忙派大臣屈完求和。
  和谈过程中,屈完侃侃而谈,还讲出了一句名言:“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
  这句话把管仲都给噎住了,管仲也找不出什么理由,结果居然翻出了三百年前周昭王(周康王的儿子)南游汉水离奇死亡的陈年旧帐。这件事是一桩历史之谜,没人知道是怎么回事,屈完说:“我也不知道,你问汉水吧。”
  管仲没词了,准备吓唬吓唬对手,就带屈完参观了一下自己的得意之作——齐国军容,然后说,你不怕我打你么?屈完回答说:“君若以德绥诸侯,谁敢不服?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也就是说,咱们可以坐下来和谈,但你要想打,我们楚国有山川之险(方城山、汉水),也不惧你。
  这番话不卑不亢,简直可以作为外交使节的对答样本。屈完,可谓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外交家。
  管仲奉行的军事思想向来是“至善不战,其次一之”,能不打就不打,要打就把敌人一棍子打死。因此他闻听此言,分析了一下局势,觉得确实未必能把楚国怎么样。于是双方签订了召陵之盟。

  但召陵盟会之后,楚国在很长一段时间不敢向中原挺进,开始专注于往东南方向发展。可以说召陵之盟,影响了今后一段时间的中国格局。
  常有人质疑,为什么管仲不能像后世战国一样,行兼并之事。可是仔细想想,如果在那个时候,中原各国就开始相互征伐,戎狄之患谁来防御?楚国之威谁能抵挡?
  我们甚至可以猜想,假设没有管仲的话,那么戎狄与楚国两面夹攻,中原诸侯是否有可能已经不复存在了呢?
  历史不允许假设,但管仲攘夷之功,光耀千古。
  公元前645年,管仲去世。管仲的死,对齐国人民来说,是巨大的打击。但管仲奠定的制度基础,毕竟使得齐国仍旧能够雄踞一方。
  可对齐桓公姜小白来说,管仲之死却是无可挽救的灾难。

  四十年来,管仲为齐桓公做了所有的事情,替他动用了所有的脑筋。姜小白就像是一个被呵护了四十年的孩子,管仲在时,他显得聪明睿智,割地护礼之时,已有一代霸主之风。但管仲一死,他却是那么的无助,又显得愚蠢之极。
  他不听管仲临终前的劝告,亲近易牙、开方、竖刁三人,终致大权落入小人之手。最为凄惨的是,三人为了控制权利,竟将姜小白锁在深宫之中,断绝饮食。这位创下千古大业的春秋霸主,最终竟然活活饿死宫中,直至死后数十日,腐尸上的蛆爬出宫墙之外,才被人发觉。
  历史,就是这样的无常。昨日的天堂,转瞬就变成人间地狱。
  齐桓公死后,五公子争位,齐国乱。
  中国将走向何方呢?

  因为管仲这一天才的出现,我们已在整个欧亚大陆的东边一隅,齐国,呆得太久了。是时候看看其他文明的发展状况了。请看下集——最后疯狂。
  【45】 最后疯狂
  与管仲治下安居乐业的齐国形成鲜明对照的是魔鬼般血腥的亚述帝国。
  公元前704年,亚述又一个著名君主辛那赫里布接位(见第31节)。由于在他接位之初,国内出现了一段时间的混乱,亚述治下的巴比伦宣布独立。
  辛那赫里布平定内乱之后,率军杀向巴比伦。巴比伦人不想坐以待毙,联合了东边伊朗高原的埃兰人,兴起于波斯湾的迦勒底人,兴起于南面阿拉伯半岛的阿拉伯人,加上亚述的死对头阿拉米人,组成联军奋起反抗。

  联军主力驻扎在基什,另分出一部兵马固守东边屏障库塔,呈犄角之势。可惜亚述君主个个都是军事天才,辛那赫里布一眼就看破了联军布防的奥妙,将一支精兵派往基什,阻住敌军主力,然后亲率主力猛攻库塔城。
  在亚述的强攻之下,库塔城防线崩溃,辛那赫里布转而增援基什,一场恶战过后,联军战败。亚述大军再接再厉,一鼓作气攻下了巴比伦城。
  之后,辛那赫里布掉头向西,去平定迦南和叙利亚地区的叛乱。大军所到之处,阿拉米人、腓尼基人、以色列人望风而降。却在犹大王国首都耶路撒冷遇到了顽强抵抗。对亚述来说,有点意外,因为犹太人在历史上的表现向来有点疲软,而这次,却出奇的勇敢。
  在埃及援兵已经被亚述击溃的情况下,国王希西家率领犹太人死守城池。战争的过程我们知之不详,但对于这次攻城大战的结果,却出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亚述人和犹太人记载了两个截然相反的结果。
  从尼尼微出土的一块石头上这样写着:“对于拒绝向我投降的犹太人希西家,我将他死死地堵在了他的首都耶路撒冷,就像一只笼中之鸟。如果有人胆敢从城中迈出一步,我就要让他为他国王的愚蠢付出代价。最后,我劫掠了他的城市,将这座城夷为平地。”

  而《旧约·以赛亚书》却是这样写的:“他(辛那赫里布)从哪条路来,必将从哪条路回去,不可能进入这座城池,这是耶和华说的。耶和华的使者出去,在亚述营中杀了十八万五千人。清早有人一看,只剩下死尸了,辛那赫里布已经拔营回到尼尼微。”
  历史是由人来记载的,就必定不会完全真实。可犹太人和亚述人却是数得着的两个能吹的民族。犹太人擅长夸大其词是我们已经知道的事情了,亚述的文字记载更是从来没有记载过一次自己的失败。
  掩耳盗铃,不知道是不是人类的专利。
  考古学家并没有考证出耶路撒冷曾经在这个时候毁于战火,看来犹太人对了一次。当然,就当时的整个西亚格局来看,耶路撒冷的得失无关痛痒。辛那赫里布基本上横扫整个西亚,巩固了前辈创下的亚述帝国。
  但公元前691年,巴比伦在埃兰人的支持下再度反叛。辛那赫里布前来镇压,遭到了空前的顽抗。这一场巴比伦攻城战居然持续了两年多,亚述伤亡惨重。但最终,由于埃兰爆发内乱,辛那赫里布趁机拿下巴比伦。

  我们可以想象的是,接下来就将发生人类有史以来最为疯狂的暴行。辛那赫里布歇斯底里地喊着:“他们的居民,无论老幼,一个都不留,我要用他们的尸体填平城市的街道。”
  巴比伦城血流成河。
  最终,堆积如山的尸体,连同一座座伟大的神庙,终于在漫天大火中尽数化为灰烬。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