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论中西全史——人类的『史记』,当代的『通鉴』》
第35节作者:
史书一册 关于这一改革的意义,我们可以这样设想一下。在春秋时代,盐铁这些利润极高的东西被理所当然地认为该归上层社会所有,私人的开矿、煮盐是被严格禁止的。管仲新政策的施行,对齐国百姓来说,等于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我们只要想想,新中国的经济思想为了突破几十年的主义禁锢,走过多少弯路,那么管仲时代,经济思想要突破数百年思维习惯的禁锢,又是何等艰难的事情。我们想想改革开放对我们的意义,再把它放大数倍去衡量管仲改革对齐国居民的意义,那就只有四个字—— 不可估量。
第三招,刺激消费,拉动内需。
1931年,为了度过超级经济大萧条,美国内华达州通过了一个重要法案,宣布赌博业合法。茫茫沙漠之中,居然竖起一座繁华无比的大都市。平地而起的拉斯维加斯,就此成为美国灯红酒绿、花花世界的象征。
管仲使用了同样的策略,只不过开设的不是赌场,而是Ji院,而且不是一家两家,是七百家。我们看看拉斯维加斯就知道,齐国只从色情业抽税就差不多富得流油了。
大约该有人批判管仲缺德了,但我们要这样看这个问题。自古以来,无论中西,蓄养女奴的现象十分严重。由于是家养,根本没有人保护,她们的境遇可想而知,大约连东西都不如。但将她们都置于Ji院之中,反而得到了国家相关法律的保护,遭遇未必更惨。而且,之前因为很多人娶不到老婆,社会治安难以保证,美女根本不敢上街。因此,在那个时代,开办国营Ji院,恐怕是一种社会进步的标志。管仲则是全世界的首创者。
几十年后,雅典的著名改革家梭伦也推出了一模一样的政策,同样大受欢迎,效果奇佳,此是后话了。
第四招,发动贸易战。
齐国由于政策得当,盐铁大量产出,销往国外,赚了个盆满钵盈。管仲称之为“向天下征税”。
但这还不算,管仲还要进一步打击别国。我们看一个有趣的故事。
有一天,桓公把管仲找来说:“咱们想点什么办法收拾收拾鲁国和梁国吧。” 管仲说:“这好办。鲁、梁国民,向来以织绨为业。您就带头穿上绵绨的衣服,下令左右都穿,百姓也就会跟着穿。同时,再下令禁止齐民不准织绨,只从鲁、梁进口。鲁梁二国人民必然会放弃农业而全都跑去织绨了。”
绨是一种丝织品,想来也是很漂亮的。看来那个时候的人就喜欢赶时髦,齐桓公引领了一把时装潮流,数日之后,临淄大街上全是穿绨的齐人了。由于供不应求,绨价暴涨。鲁、梁二国财源滚滚而来,两位国君一看乐了,下令百姓都去织绨。
一年之后,鲁、梁两国的城市里已经相当繁华。可用我们的话说,这叫泡沫经济。管仲对齐桓公讲:“鲁梁可下矣。您现在改穿帛料衣服,百姓也就跟着不再穿绨。”齐桓公乃是花丛高手,想必是很帅的。他成功地再次引领时装潮流,再没齐人穿绨了。
与此同时,还断绝了与鲁、梁的经济往来。数月之后,鲁梁遍地饥民。这时国君再命令百姓停织务农,可粮食不是种下去立刻就长出来的。鲁、梁粮价飞涨,齐国每石米十钱,鲁、梁每石千钱。鲁、梁百姓纷纷大半投奔齐国。
之后,管仲又如法炮制,使得莱、莒、楚、代、衡山诸国都大受打击。大约是因为那个时候信息流通较差,这些国君一个接一个上了同样的当,只不过把织绨换成了柴薪、生鹿、狐皮、兵器而已。在一场接一场的商战中,管仲开始由内向外,将齐国霸业推向高丨潮丨。
但光靠做生意是不行的,富国而不强兵,等于是把自己树成了天下的靶子,等着大家来抢。而管仲真是全才,他的治兵方略也堪称一绝。正是因为有了强大的军队,管仲心中一匡天下的宏图霸业才得以最终实现。管仲的历史形象也就此从一个精明狡诈的商人升格为世人传颂的民族英雄。请看下集——尊王攘夷。
【43】 尊王攘夷(上)
管仲的天才,从他一执政开始,就彻底征服了齐桓公。年轻的姜小白雄心陡长,很快就找来管仲说:“现在大家好久都不打仗了,咱们是不是小小的加强一下军备啊?”管仲的回答,可谓道尽了乱世之中穷兵黩武的危害,他说:“公未始于人而始于兵,外不亲于诸侯,内不亲于民。 ”也就是说,你大张旗鼓地加强军备,会搞得诸侯警觉,民众不安。
之前的郑国霸业正是活生生的例子,连年征战,导致四邻围攻,内政废弛,仅剩下一时之痛快了。
不过齐桓公却是一个追求痛快的人,对于当年鲁国阻挠自己即位之事一直耿耿于怀。他即位仅第二年,也就是公元前684年,齐桓公不听管仲劝告,起兵伐鲁,打了一场有名的长勺之战。
这场长勺之战之所以有名,并不是因为齐桓公,而是因为它成就了鲁国一个毫不起眼的小人物——曹刿。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以逸待劳,堪称中国军事史上的经典战例。《曹刿论战》已经写进了中学的语文课本,我在这里就不再啰嗦了。
自长勺铩羽而归的齐桓公决意要加强军备,管仲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开始了他的军事改革。管仲主要着手在两个方面:
第一,改革兵役制度。
我们上节说过,管仲将士、农、工、商分开居住,士就是兵士阶层。他们与农民一样,可以分到田地,但是不用纳税。如果担任了伍长以上的官职,则连种地都省了,完全由国家养起来。
而且,由于大家自小就在一起长大,相互熟悉,所以“夜战其声相闻,足以无乱;昼战其目相见,足以相识”,配合默契,战斗力也更强。
我们再顺便考察一下齐国军队的编制和规模。齐国有三军,每军一万人,下设四级编制:旅(两千人)、连(两百人)、小戎(五十人)、伍(五人),对应四级行政单位:乡(两千户)、连(两百户)、里(五十户)、轨(五户)。也就是说,士阶层每户只要出一人当兵,即可免除全家种田的赋税,甚至再立点战功,当了军官,全家就可以坐等吃饭了。
我们早在讲述苏美尓和古埃及文明衰落的时候就分析过,正常情况下,文明社会若想保持向游牧民族那么高昂的斗志是相当困难的。因此,要提高战斗力,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管仲的兵制改革,给了当兵之家以实惠,就是一个卓有成效的办法。
第二,注重兵器和训练。
中国的军事科学是相当发达的。比如《左传》,表面是一部历史书,事实上是一部兵书。里面详尽地记载了精彩纷呈的兵家故事。自此之后,几乎每一部史书都少不了对战争的细致描写,甚至深入分析。
但如果我们比较当时的中国战争记述与同时期埃及、亚述这些西方军事强国的战争记述,就会发现有一点不同。中国的记述者们更看重战略、战术这些软件上的东西,而西方记述者们更在乎兵器、阵法这些硬件上的东西。这一点区别,对后来中西方军事科学的发展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此是后话,按下不提。
而管仲提出,必须聚集天下的精良材料,打造精锐无匹的兵器,因为武器装备是取胜之源。管仲是中国历史上明确提出武器必须精良的第一人。仅凭这一点,管仲被称为军事家当之无愧。
此外,管仲还十分重视军事训练。每年春秋两季,必定要各搞一次军事演习。在当时,同样是相当先进的军事理念。
完成整兵之后,齐国尊王攘夷的霸业便逐步展开,而实现这一霸业的手段是一种古老的活动,叫做会盟。
史载齐桓公九合诸侯,其实会盟不止九次。齐桓公与管仲的会盟与以前只有一点不同,那就是多出了一个被遗忘的角色:周王室。
几十年的动乱,将四百年来逐渐形成的礼制思想渐渐抹杀。强大的诸侯就有了两种选择:其一,像郑庄公那样,在落魄的周王室身上再踩上一脚,继续摧毁礼制;其二,像齐桓公和管仲这样,总把周王室抬出来,在礼制维护者的名头下,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郑庄公得了面子,齐桓公得了实惠。人们往往在要面子的时候就忘记了实惠,管仲则给后来的霸主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事实证明,尊王确实给齐国的军事活动带来了方便。在周王室的默许下,齐国自己周边的小国逐个吞并。在管仲在任时期,据《韩非子》记载:“齐桓公并国三十,启地三千里”,极大地拓展了齐国版图。
但是,给齐桓公和管仲带来真正威望的则是他们的攘夷战功。
在春秋初期,诸侯之间打得起劲的时候,早忘了四周游牧民族的威胁。重近忧而轻远虑,见小利而忘大害,是人类历史的常态。
至少在我们的史书记载上,管仲是清醒认识到游牧民族危害的第一人。如果后世的子孙们能牢牢记住管仲对桓公说的那句“戎狄豺狼,不可厌也;诸夏亲昵,不可弃也”(华夏团结,一致对外),中国的历史中将有多少悲剧不会上演,华夏的土地上将有多少家园免遭蹂躏。
管仲,当得起民族英雄之称!请看下集——尊王攘夷(下)。
【44】 尊王攘夷(下)
齐与戎狄的数次战役中,以远征孤竹一仗最让人敬服。
公元前664年,山戎族大举攻燕。燕向中原诸强求救。
其实之前齐桓公搞过数次诸侯会盟,燕国从未参加,对中原诸国可谓极为藐视。可见燕国与中原关系并不密切,大多数诸侯都对燕国的求救无动于衷:怎么这时候想起我们来了。况且跨境远征从无先例,像鲁国群臣就说:“师行数千里,入蛮夷之地,必不返矣。”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