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500强外企其实很简单—完整版!》
第51节

作者: 生命的北斗星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09-07-29 22:37:56

  2.就业/职业/事业
  我们每个人从第一份工作开始,工作的历程主要包括三个阶段:就业阶段、职业阶段和事业阶段。刚从学校出来的年青人,第一件要做的事情就是先就业。我们需要赶快先找一份工作,不要再让父母养活了。而在就业之后,随着对工作的深入了解,慢慢的,我们就会发现自己最擅长做的事情是什么?自己最爱做的事情是什么?当我们具备了必备的职业技能,并且已经开始做自己最喜欢而且也是最擅长的工作,这就进入了职业阶段。到达职业阶段后,通常来说工作已经非常稳定了,自己也已经在所做的领域有了比较深厚的积累,不会再轻易做出改变了。要达到职业阶段,一般都需要5到8年的时间来摸索和积累。所以刚开始工作的年青人,不要太心急,不用急于确定一个职业发展方向,因为我们在进入社会以后需要时间来了解、尝试和修正。当你职业做到一定程度,比如说你做了会计,最后自己出来开一个会计事务所,这就变成你的事业了。更多的朋友决定终身就在企业做职业经理人了,那这时候也就把所做的事情当作了自己终身追求的事业。

  就业从来都是一个热门话题,对于我们刚毕业的学生,或者是一些刚刚工作不久的朋友而言,就业都是最现实和最紧迫的问题。就业,是一个人参加到一个行业的初始过程,是一切事情开始的基础。一般说来,就业的目的很简单,就是首先要能够养活自己,然后在此基础上再谋求下一步的发展。这里就包含了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就是要找一个能够养活自己的谋生手段,第二层意思才是选择一个有发展机会的工作。我一直觉得现在的很多年轻人依赖性太强,很多人甚至在大学毕业以后还要靠父母亲养活,我自己觉得这实在个人能力方面的一种耻辱。按照法律的规定,18岁以后公民就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了。而根据我们的国情,多数家庭都是负责抚养孩子一直到大学毕业,一般都到22,23岁左右。按照目前的消费状况,抚养一个孩子从小学到大学毕业,随地区不同,估计都要20万到50万,最近的统计说上海抚养一个孩子从出生到6岁,平均花费在12万元。

  父母的辛苦付出,就是为了子女有朝一日能够自立成才。可是如果我们大学毕业后还要依靠父母来养活,我们是没有任何理由来解释自己的这种依赖行为的。我个人认为现在的大学生不少人都有种眼高手低的毛病,首先是脏活累活不愿意干,多数人都希望自己能够过上体面的办公室白领生活,这当然无可厚非,人往高处走嘛,可是如果我们自己暂时得不到这样的工作机会,我们为了实现养活自己的第一要务,是否要考虑退而求其次呢?而且,即使是办公室白领生活,很多人也都还觉得自己的工作不够重要而不喜欢。前几天听广播,话题是聊热门的大学生就业,外企服务总公司的一个经理提到一个实习生的例子,他们刚招收了一位实习生,中文系的,刚开始安排这位同学校验一些稿子,做了两天后就不来了,原因是觉得做稿子校验的工作太枯燥,学不到什么东西。这位经理说,文稿校验是每位编辑都要做的基本工作,即使他们将来就业后,很多中文系毕业的如果做编辑工作的话,刚开始主要做的就是文稿校验。尽管有的人觉得这样的工作不具有挑战性,但是实际上这样的办公室工作本身还并不是太多,所以就会出现当前大家都觉得就业难的问题。

  另外,我觉得大学生对于第一份工作的认识还有一定的问题,很多人觉得自己如果不能找到一个好工作,就应该再念一个研究生,然后再去找那些需要研究生学历的工作,以减小竞争。或者是以研究生的身份,去做比较好的本科生才能获得的工作机会,这样可以提升自己的竞争力。这其实就是“集体考研无意识”最主要的根源!无数就业的现实案例证明这是一个充满迷惑性的怪圈!而在这过程中,很多考研补习机构为了商业利益,不负责任的宣传也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让很多单纯的大学生陷入“为了工作而考研究生”的恶性循环。他们可曾知道:多少人在研究生毕业以后才发现自己面对的竞争比本科的时候居然有增无减,甚至是去国外念过书,拿到一个硕士洋文凭以后竞争力也反而不如从前。我认识的朋友中间有不少年轻人,在美国、英国和新加坡等等国家念了硕士回来,就呆在家里,没有找到工作,痛苦地看着自己从“海龟”变成了“海待”。因为工作的回报率实在太低,收回成本好像遥遥无期。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为什么我们多付出了两年的学习和更大的投资,竞争力反而降低了呢?原因在于两个方面。(待续)

日期:2009-07-29 23:04:48

  To: alwin268
  “北斗星前辈,您好:
  正在徘徊中,看到您的帖子,感觉您分析的相当透彻,同时您也是一位热心肠的人,衷心希望能得到您的指导。

  我8年前本科毕业后就在现在的公司,是家中美合资企业,规模不大,只有二十个人,现在做到经理级别,不过只有1个小兵(大家不要见笑)。说实在的公司领导还是挺重用我的,在这里比较自由,但是由于是中方在管理,就是国企的管理,国企的工资,根本没有外气的管理风格。我是想做点事件,学点东西的,但根本就学不到什么东西,好多新东西都是我自学,然后一个人在公司导入,领导和员工不懂这些也根本不想改变(领导和大部分员工都在混日子),真的感觉在这里是浪费时间和青春。我也去500强面试过,但好多管理工具我自学过,但没有实际的运用经验,还有就是说我的沟通能力不够。

  以下问题希望能得到北斗星的指点,不胜感激!
  1、我该不该跳槽?我很想到外企去做点事情,实现自己的价值。
  2、如何在面试的时候证明我能胜任当前的职位?
  3、如何增加沟通能力,如何在面试的时候体现沟通能力?
  再次感谢北斗星前辈为我们提供这么好的一个交流的平台。”

  1.你是否该跳槽,是否该去外企,取决于你的职业目标是怎么样的?外企的确是有比较好的平台,但是同样也有很多限制,外企并不适合所有人,就像我在第二章里面介绍的,外企的那些考核机制,以及工作的分工,每个人相对比较明确的责任,也会让不少人不适应。所以建议你要先考虑清楚你自己的职业目标,然后再看怎样去实现,也许根本就不需要进外企,也许需要进外企,这样的选择结果才不是盲目的,毕竟你已经工作这么长时间了,选择就应该慎重一些。

  2.后面有专门谈这个话题的,你可以继续关注本贴。简单地说,就是要把你已经完成的工作中,可以体现你能力的那些事例充分地、巧妙地在面试中展现出来。
  3.从你的描述中,你也许真需要在沟通方面再多花些功夫,等你可以把你学到东西,自如地在公司里面运用,而且让大家都认可了你的做法,并觉得你的做法很好,而不是总让你“感觉是在浪费时间和青春”,那你的沟通能力就达到了新的高度。沟通能力,是很难三言两语讲清楚的,但是如果你平时多花时间仔细琢磨怎样让你的同事来听从你的好想法,并愿意去执行,其实就已经在磨炼你的沟通能力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