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岂是哭来的——正说刘备》
第5节作者:
罗衾不耐 说来有趣,那时与现在虽然相隔近两千年,但许多事情还惊人的相似。公孙瓒直接进郡衙门做了书佐,相当于现在的“走后门”。但这种方式跟现在一样都不是当官的正途,都属于“以工代干”,由于没有学历或公务员资格,很难“转正”,很有可能做一辈子小吏。怎么才能走上正途呢?侯太守给女婿指道了,还是得上学呀!于是公孙瓒来到了卢植的门下。
因此,刘备与公孙瓒这一对好同学,其实相当于现在的党校同学,只不过公孙瓒是在“干部进修班”接受培训,而刘备读的是“专接本”。其实,即使到现在,党校也是某些官场有心人联络感情、交朋纳友的好地方。
刘备是一个没见过太大世面的穷小子,对已经成家立业并在官场混过的公孙瓒自然非常仰慕,也很想高攀,这并不稀奇,但公孙瓒却也愿意结纳刘备这个穷困的小兄弟,这就有点奇怪了。其实也不难解释,因为他们属于典型的互补型朋友。他们两人性格大异,简直是天造地设的一对。公孙瓒性格外露,声若洪钟,喜欢大声谈笑,自恃才力,不甘人下;而刘备则性格内向,不善言语,喜怒不形于色,“善下人”。看来,这两个人不做朋友也难。
不过,公孙瓒能够与刘备成为朋友,也许还有更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他们身份上的互补。公孙瓒虽出身世家,但身份却十分可疑,简直没法说出口;而刘备虽然穷困,却是传说中的汉室宗亲,他可以拍着胸口说:俺爷爷是经过长征的老红军。因此,底子不太光彩的公孙瓒需要刘备这样一个有点“来历”的朋友,而空有虚名却经济拮据的刘备则需要一个有实力的朋友。在这里我们看到,汉室宗亲的名头还是帮了刘备的忙了。
在他们的交往中,自然是刘备把公孙瓒当大哥待,说穿了就是做了公孙瓒帮闲式小弟。做小弟有很多种,至少帮闲和帮忙是不同的。做帮闲倒不要紧,那未尝不是积蓄力量等待机会,关键是自己有没有大志和能力。当年的杜月笙不也给黄金荣做过帮闲吗?刘备不仅做过公孙瓒的小弟,以后还要改换门庭好几次,但他心中始终葆有不灭的志向,时间最终证明刘备不单单是做帮闲的料。
从十五岁开始,刘备把大自己几岁的公孙瓒当了大哥。但在潜意识里,也许这个幼孤的孩子已经把公孙瓒当成了精神之父。此后,刘备以这种心态,跟公孙瓒打了二十年的交道。前十年,刘备是公孙瓒的小弟和宾客;后十年则做了公孙瓒的部属,直到领兵救援徐州时才脱离公孙瓒的羽翼另立门户。这一经历往往被三国论者一笔带过,但我们不能忘记,刘备做过整整二十年的小弟。这二十年,刘备由一个胆怯的土里土气的村娃,成为一个被曹操和袁绍都待为上宾的英雄。
是公孙瓒栽培了刘备,不过多年以后刘备会发现公孙瓒竟然也有脆弱甚至孩子气的一面。后来,公孙瓒可笑而悲地死于自己的堡垒之中,而刘备则游走于广阔的天地中,与天下第一英雄曹操周旋。刘备一直在成长,公孙瓒没有做过的事情,他这个曾经的小弟做到了。
《先主传》上说刘备“喜狗马、音乐、美衣服”,这些爱好也只有在结识公孙瓒之后才能付诸实践。中国自古就有宠物狗,但犬与马连在一起,却是指骑马狩猎,犬应该是猎犬。纵马射猎,在当时既是享受,也是世家子弟磨砺品质、提高能力的一种方式,至少从西周开始就属于贵族子弟所必须掌握的“六艺”中的核心科目。而“音乐、美衣服”,则纯属享受了,不过在当时也是身份与尊严的象征。看来,一个无可稽考的宗室子弟在一个现任世家子弟的帮助下,学会了如何追求尊严,如何自信地对待生活。
按理说“声色犬马”是连在一起的,但在这里为什么唯独少了“色”?其实,古代男人对于女色,哪有不好的?这是不在话下的事情,而只有“声”“犬”“马”才值得一提。假如“好色”是指男性对女性的欣赏和占有,这在古代从来就不是男人的耻辱,而一妻多妾更提供了制度上的保障。其实在古代,好色根本不是问题,恰恰是“爱”才有问题。袁绍、刘表喜欢宠妾所生的幼子,公孙瓒和吕布穷途末路只知沉溺酒色、贪恋妻女,这才是被人耻笑的。曹操分香卖履的遗嘱,大概也体现了所谓的“爱”,幸好他是一代英主,没有事败身死,否则他的“爱”也成笑柄。而曹操的“爱”,即使算做与当代语境接近的“爱”,但也是在妻妾成群情况下的“爱”,是对她们未来的关切,而希望她们自谋生路的想法,又何尝不是一种希望在自己死后也不想让别人染指的贪婪?这种“爱”,现在的小儿女真的可以理解并接受吗?现在有的小儿女还在替关羽辩护,好像关羽一旦好色就不是英雄。其实这也是对历史的无知。英雄哪有不好色的,关羽不好色还跟着刘备折腾什么。笔者尽管推崇三国英雄,甚至提出英雄从小就与众不同,但同时又时时刻刻在强调英雄的特性并不玄妙,只不过他们能够把常人的某种特性加以放大或坚持而已。
其实就连刘备的仁义也同样没有什么玄妙,也无非对民间疾苦和世事情伪有些体察,对老百姓多了些同情心,心软一些而已,还有其他吗?至于“女色”,先主自然是好的。但他的“好”,是从来不把女人当回事,也没因女人误过事!岂有他哉?在这一点上,有“高祖之风”的刘备,其实比他的先祖刘邦还要厉害,刘邦只扔过一次老婆孩子,而刘备竟然扔了四次,恐怕这也创下了一个吉尼斯记录了。不过在那时,这绝对不是什么丢脸的事情,而只能被人们当做体现男人奋不顾家英雄气概的传奇。
十五岁的刘备,从公孙瓒的身上学到的最重要的东西,是敢作敢当的作风。按现在的话来讲,就是懂得设计人生,敢于为自己的人生目标放手一搏。也许从小门小户走出来的人,并不缺乏急切改变生活状态的愿望,但缺少世家子弟的魄力,现在公孙瓒适时地为小兄弟刘备补上了这一课。
在缑氏山的时光并不长,刘备与公孙瓒就分开了,各自踏上了回乡之路。但在刘备面前的路,好像豁然开朗,他已经不是从前的刘备了。回到家乡的刘备,也许出于对未来的希冀,也许仅仅为呼朋引类、快意恩仇,在他的身边也聚拢了一帮兄弟,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跟随他一生的简雍、关羽和张飞。小小的涿县城,一时间龙腾虎跃,好不热闹。欲知后事如何,请看第五回:啸聚乡里。
第五回:啸聚乡里
回到家乡,刘备站在楼桑树下怅然若失,在缑氏山与公孙瓒一起纵马射猎的日子已经模糊得像一场梦了。在族人的资助下,孤儿寡母衣食无忧,刘备也得以继续与族弟刘德然一起读书,不过他的心再也无法安静下来了。刘备现在喜欢骑骏马,牵猎犬,听音乐,穿美服,而族人的那点接济,仅够维持温饱。于是,刘备再也坐不住了,开始走出家门,在涿县的大街小巷晃荡。
刘备走向英雄的起点,大概就是从成为一个不良少年开始的。不过三国时代的各路英雄,大都是坏小子和嘎小子出身。当刘备开始混迹街头之时,曹操与袁绍在多年前已经创造了抢新娘的传奇。而像刘璋、刘表等乖乖仔出身的人最终都成了坐等别人收拾的料。刘备大概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好交结豪侠”的,不过以他现在的年纪和实力,单靠“少言语,善下人,喜怒不形于色”是降不住人的,估计不会造成“年少争附之”的火爆局面。
现在,我们已经可以揭示一个真理了,那就是一个人要成事,一半得靠运气。事实上,刘备在涿县的街头没郁闷太久,一年之后,公孙瓒便奇迹般地来到了涿县,而且一时半会还走不了。为什么?因为公孙瓒现在已是涿县县令。这一年,公孙瓒二十四五的样子,刘备十七。一切都不同了,刘备现在获得了一个崭新的身份——涿县县令公孙瓒的铁哥们。
后来某个英国人似乎总结过,一个巨人的成功是因为站在另外一个巨人的肩膀上。事实上没有公孙瓒创造的奇迹,也许就没有刘备以后所有的一切。以刘备“喜怒不形于色”的本事,在乱世中保全性命大概没什么问题,不过要想做成以后那么大的事情,估计有点悬。公孙瓒简直就是为刘备而生的。
事情是这样的。公孙瓒从卢植那里拿到结业证以后,回到辽西继续在郡政府做小吏。不过这时他的太守岳父已经离休了,郡里来了一个叫刘基的新太守。不知何故,刘太守犯了事,朝廷要把他从东北边疆流放到极南之地——交州的日南,也就是今天的越南中部。这个公孙瓒也真够仗义,抱着必死的决心,辞别父母妻子,要一路相随照顾刘太守共赴日南。不过朝廷很快查出这是一起冤假错案,于是在半路上刘太守得到赦免,公孙瓒也回到辽西。因为这次侠义行为,公孙瓒被郡里名正言顺地举为孝廉。在卢植那儿拿的是学历,这个孝廉相当于现在的党票了。于是,公孙瓒顺理成章地入京做了郎官。郎官(分多种)职位虽然不高,但似乎是专门用来培养和锻炼年青优秀干部的,跟现在的团中央差不多,早晚会外放肥缺。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