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岂是哭来的——正说刘备》
第6节作者:
罗衾不耐 果然,公孙瓒在中央镀完金,很快就被派到幽州辽东郡做了附属国的长史。在这次短暂的任职期间,公孙瓒做了一件气壮山河的事情。上次是以忠义感人,这次则是以勇武撼人。一次,他率数十骑出城巡视,遭遇十倍于己的鲜卑骑兵。他毫不惊慌,对部下说:“咱们要不先发制人,主动进攻,用气势压倒他们,哥几个今天就得挂了。”说完,一挥手中的双刃长矛,一马当先直冲敌阵。公孙瓒奋勇搏杀,亲手宰了数十人,鲜卑人被他的气势所慑,吓得连连后退,由此公孙瓒和部下得以脱险。从此,远近的鲜卑人闻风丧胆,“不敢复入塞”。不久,公孙瓒升任涿县县令。
估计那时公孙瓒还没有拽到自己能挑去哪儿的程度,到涿县任职应该是个巧合,并不是冲着刘备这个小兄弟去的。不过,他的到来,对刘备的一生又造成了重大影响。以刘备此时的身份,既然喜欢在市井晃荡,涿县街面上的年少不“争附之”才怪呢。当然,这也有刘备个人魅力的因素在里面。对于一个做老大的人来说,“喜怒不形于色”以及“善下人”现在都成了宝贵的品质。在刘备的周围,开始聚拢了一帮人,刘备现在过起了一步三摇、前呼后拥的快意生活。
刘备的莫逆之交简雍,大概就是在这个时候结识刘备的,也就是《三国志》上所说的“少与先主有旧,随从周旋”。简雍人很机灵,也很会说话,干的活就是陪先主逛街和聊天(常为谈客)。在早期,他也干过一些对外交涉的活(往来使命),不过后来就没干过什么正事了。在简雍的传记里,关于他的光荣事迹仅仅有一件,而且还是一个荤段子,说的是刘备入了成都,因为旱灾引发了粮荒,为了节省粮食,于是下令禁酒,对私自酿酒者都判以重刑,结果有司还真的在一户人家发现了酿酒器具,于是准备按照酿私酒的罪名进行处罚。没过几天,简雍与刘备外出游观,在路上见一男一女前后而行,于是简雍对刘备说:“你看,这男的不太地道,估计是想奸污这个妇人,为什么不把他绑了送官呢?”刘备惊问:“你怎么知道他要行淫?”简雍回答道:“既然那家人有酿酒器具就等同造私酒,那么他身上长着那玩意肯定是要干那事了”刘备一听,被逗得哈哈大笑,说:“好你个简雍,你小子是绕着圈子向我进谏呀。”于是,就让人放过了私藏酿酒器具的那户人家。
陈寿说简雍“滑稽”,不过简雍不像汉武帝手下的东方朔,那位高人其实是一位故意以滑稽面目“隐于朝”的大贤,而简雍只是一个标准的帮闲。谁不喜欢发小呢?帮闲其实就是每个人的一个情感移动硬盘,那里面储存着多少用时间堆积的年少豪情?刘备进了成都,简雍被封为“昭德将军”,与许靖、糜竺等人成为刘备的“宾友”,就是顶级帮闲。当年袁世凯准备称帝时,也不好意思让徐世昌等几个老友为臣,于是封他们为“嵩山四友”,不知是不是跟刘备学的。简雍的身份始终是非常清贵的,进了成都他的任务就是要跟着刘备一起享福,他是刘备打江山的见证者和快乐的分享者。每次刘备大摆朝宴,诸葛亮都是一副诚惶诚恐、鞠躬尽瘁的样子,而这个简雍却可以伸胳膊挽袖子没个正形(威仪不肃),左摇右晃怎么舒服就怎么来(自纵适),臣子跟朋友的区别就在这里。其实帮闲是谁都需要的,当年刘备还没拿下成都时,把简雍派到了刘璋那儿,刘璋一见也喜欢得不得了(刘璋见雍,甚爱之)。后来刘备围困成都,让简雍去劝降,结果三下五除二把刘璋说服了,刘璋跟简雍坐一辆马车出来了(后先主围成都,遣雍往说璋,璋遂与雍同舆而载,出城归命)。
简雍帮闲帮到这个地步,大概也是登峰造极了。不过帮闲毕竟是帮闲,就像劝降刘璋一样,也不是非简雍不可的。在那种形势下,换了别人去,刘璋也是要降的。我们已经看出,刘备是一个有生活情趣的人,懂得良好的精神状态和身体状态是革命本钱这个道理,于是早期活动伊始,身边就带着帮闲,这样可以在戎马倥偬中让紧张的神经随时得以放松。
不过身边只是简雍这样的“宾友”是不行的,革命有时也需要请客吃饭,但老是请客吃饭就不对了,还得有“爪牙”为刘备“御侮”,也就是得有人在危难之际为刘备出头。于是,敢打敢拼的“万人敌”关羽和张飞适时地来到了刘备的身边,并成为刘备团伙的主要骨干。那么这两位豪杰为什么能够为刘备所用并为之奋斗终身呢?
关羽和张飞第一次见到刘备的景象,大概与刘备第一次见到公孙瓒有些类似,也是从心里折服,他们从刘备那里看到了自己缺少的东西。
一部《三国志》,在很大程度上讲的是出身,这个出身,除了包括家世,还有郡望。那时看一个人,不仅要看他生在谁家,还要看他生在何处。三国时代,不是说出身决定一切,也八九不离十了。不是说出身高就能够成为英雄,但要成为主公级的人物的确存在着一个底线。
袁绍出身“四世五公”的名门大族,一般人连见个面都难,因此他仅仅稍微折了一节,下了一下士(折节下士),便“知名当世”,起兵之初也全不费力,随便拣点老袁家的“门生故吏”就够用了,而且一起兵就是响当当的讨董盟主。袁绍起家,从门第上看是典型的“世家”型,从其组成人员上看是“门生故吏”型。
曹操也不含糊,袁绍出身官宦,而他出身却是宦官,虽然有些“污浊”,但怎奈家底太厚。他在陈留起兵时,诸夏侯、曹姓等宗亲前来相助,而李典、许褚、李通、任峻等豪强也慕名而来,起家毫不费力。曹操起家,从门第上看也属“世家型”(如果袁绍是“清流”世家,那么曹操就是“浊流”世家,不过都是世家);从组成人员上看,由于核心班底是一干亲友,属典型的“亲族”型。
孙权起家时,其父孙坚、其兄孙策已打拼二十多年了,(再往前看,孙家先祖在吴郡为吏也有很多代了)孙权起家从门第上看是“继业型”,从其组成人员上看是“旧部型”。
到了刘备这里,就难了,他在县太爷公孙瓒的支持下,得以“于乡里合徒众”,但奇怪的是他的亲族并无一人支持。以前他的远房叔叔看他疑似读书材料,也曾资助过他,现在见他沦落到不良少年的境地,估计是避之不及了。后来在刘备打天下的队伍里也找不到一个刘姓宗亲,在涿州时只从街面上划拉来三个异姓少年——简雍、关羽和张飞。自然,在图谋天下的人群中还有比刘备出身更低的,比如张角三兄弟。不过,他们走的是另外一条路线,我们以后还要提到。
简雍、关羽和张飞都是刘备在涿州市井中发现的。这不奇怪,这里他非常熟悉,幼年落魄时就曾随母亲浪迹街头,现在发达了也喜欢带着简雍等一干人在街面上晃悠。过去这里是他的伤心之地,现在则成了荣耀之所。当年韩信也曾在淮阴市上徘徊,结果钻了人家的裤裆。刘备显然不是韩信,他大摇大摆前呼后拥地走在涿县街头,倒是与那个曾经折辱过韩信的人有几分相似。以刘备现在的年纪和阅历,自然也不会结识韩信那样的人,最多是年少气盛的关羽和张飞。
至今,在涿县一带还流传着刘关张不打不相交的故事。传说那时关羽是一个卖绿豆的,张飞是一个杀猪的,一天二人产生了争执并厮扯在一起,互不相让,正好刘备路过此地,“一龙分二虎”,上前硬生生将二人分开,解决了纠纷,三人由此相识。是的,刘备当然不是《三国演义》里那个只会哭鼻子的文弱儒生,而是一个“枭”味十足的人,但结纳关张二人当然不是靠了那膀子力气。
关羽和张飞也是两位英雄,都是有头脑的人,投靠刘备,自然是有原因的:一是刘备在涿县地面上有势,二是刘备的确有做大哥的人格魅力,三是二人都有改变命运的想法。
关羽,字云长,本字长生,河东解(今山西临猗西南)人,因为性格过于“壮烈”,因此年纪轻轻就成了一个亡命徒,也就是现在所说的通缉犯,从山西隐姓埋名(民间传说关羽并不姓关,而是由山西逃经太行山关隘时信口胡诌了名姓以蒙骗盘查的守卫)来到涿县。对于关羽而言,他现在最需要的是安全、信任和尊严,而刘备汉室宗亲的名头以及在涿县街面上的势力,可以为关羽提供这一切,而刘备所给予的“寝则同床,恩若父子”的待遇更让关羽受用,这样的人不投,估计再也找不到第二个了。
张飞,字益德,或作翼德,跟简雍一样也是刘备的小同乡。他投靠刘备动机是什么呢?其实张飞并不是杀猪之徒,而是一个“世家”子弟。世家也有大小之分,他家属于土财主那种,这样的家族传了几代,大小也是个世家了。肉铺估计是他家在涿县的产业,张飞是少东家,自然可以常去查看,不可能亲执刀俎。土财主也就是所谓的庶族地主,就是家中没出过“士人”和做官的。这样的人家虽然不缺钱,但没什么政治地位,甚至还会遭受官府或士族地主的欺负。显然,张飞也不是一个安分的人,他投靠刘备是为了荣耀,是想改变门风,更换门楣,而同样不安分并有一定身份和势力的刘备,给了他希望。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