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岂是哭来的——正说刘备》
第16节

作者: 罗衾不耐
收藏本书TXT下载
  公孙瓒此时为什么这么牛气冲天呢?原因是,他刚刚在东光县(河北省东南部)以两万骑兵大破正匆匆赶路的三十万青州黄巾军,斩首三万,收降七万。其后又紧追不舍,在黄巾残部渡河时半济而击,又杀了好几万。公孙瓒是一个直来直去的大男孩,在辽西与胡人打了那么多年的交道,靠的就是勇敢无畏的作风和直来直去的战术。在与黄巾军交战时,那令人恐惧的巨大冲击力和一往无前的气势,足以使只会欺软怕硬的黄巾军将士的神经彻底崩溃,不战自败,任由屠戮。不过,这种简单的战术最终无法适应更残酷战争和更复杂的政治斗争,再往前走一步,等待他的就是失败。当年董卓在山地地区平定西羌是一把好手,但在大平原面对黄巾却无能为力,也是一个例证。

  在公孙瓒与袁绍摊牌之际,刘备来到了幽州,他大概有幸目睹了三国时代第一场壮观的诸侯会战。不过,此时的刘备肯定想不到自己还将全部参与此后三次最伟大的战役。
  公孙瓒贵为一方诸侯(尽管刘虞在名义上还是他的上司),看人的眼光还是有的,对于这个早年的朋友,他是了解的,他清楚刘备不是甘于人下的人,这也是他直到现在才来投奔自己的原因,不过,刘备既然来了,还是得给面子,于是他就赏给刘备一个“别部司马”的职务。事实上,诸侯之间给面子,朋友之间给面子,也是三国时代的一大特色。这个道理曹操和袁绍知道,喜欢哥们义气的公孙瓒更门清。当时公孙瓒的文职并不高,于是就给刘备一个武职。公孙瓒的武职是中郎将,给刘备一个别部司马,也是其权限内所能给予的最大军职了。

  那时各级将军都能任命若干的“别部司马”,类似于现在自负盈亏的“三产”或“挂靠”公司。在编的“司马”名额是有限的,是负责后勤保障的军需官。而“司马”之上冠以“别部”两字,那表明可以统领一支独立性很大的部队,这支部队可能是一只特种部队如乌丸骑兵之类,也许是主力以外的部队,类似于解放战争时期的“独立团”、“独立师”或地方部队。这个职务说大就大,说小就小。说它小,带几十号人也能做这个官;说他大,你发展到几万人也没问题。就像后来抗战期间的中共,他们往往把部队化整为零地撒出去,有本事的能够把一个连带成一个团,把一个团发展为一个师。

  刘备在公孙瓒那里取得了一席之地,他现在做的不是大汉的官,而是公孙瓒的官。但最初,刘备显然没有发挥太大的作用,最初一两年,在《三国志》上也找不到丝毫记录,那时,他还是一个无名的小卒。
  初平三年(192年)新春伊始,公孙瓒大军南下讨袁,在界桥(河北威县之北),与袁绍的前锋部队遭遇,于是三国时代第一场大规模的诸侯会战开始了。这场大战其实只是一场时间很短的遭遇战,但就场面上看,比以后的官渡、赤壁和夷陵之战似乎还要好看得多。那时,双方部队都训练有素,并都以三万步兵居中,一万骑兵布在两翼,所不同的仅仅是双方前锋的配置,但也正因前锋的微小差异,战斗很快就分出了结果。

  公孙瓒的前锋,就是令任何对手都要胆寒的“白马义从”。现在,他们已经扩展到数千之众,由“冀州刺史”严纲亲自率领。这些骑着白马勇猛无畏的战士,都是与公孙瓒哥们相称的患难之交,在他们的马蹄之下没有踏不碎的敌阵。而袁绍的前锋是手持盾牌和长矛的八百步兵,以及手握硬弩的一千弓兵,先锋官是久经战阵的麹义。这个麹义和他的部下,都是来自西凉的老兵油子,他们不但在平定羌人的战斗中屡建奇功,八年前正是在附近的广宗,曾协助皇甫嵩取得歼灭黄巾的决定性胜利。事实上,麹义是一个比公孙瓒还要经验丰富的指挥官,但那时,麹义的名字也许是陌生的,在公孙瓒眼中,麹义的那点人马,似乎用马蹄子就能碾过去。于是,公孙瓒想也没想,就下令骑兵实施突击,而没有像往常那样边射箭边试探性地前进。公孙瓒过于轻敌了,他不知道面前的敌人并不像以往的乌丸。

  数千白马义从和一万骑兵,惊天动地、山呼海啸般的向敌人的前锋部队冲了过来。大地似乎都在颤抖,而麴义却命令他的部下躲在大盾牌下纹丝不动。等到公孙瓒的铁骑距离大阵还有几十步的时候,麴义方才从容地站起身,右手轻轻一挥,顿时两翼弩兵万箭齐发,正面的八百步兵同时抛掉盾牌,挺起长矛,把锋利的矛头对准风驰电掣般驶来的骑兵。在漫天飞羽之下,前面的骑兵像刺猬一样纷纷倒地,后面的骑兵或被绊倒在地,或来不及勒住马头而像穿羊肉串一样直接扎到了长矛之上,“冀州刺史”严纲落马被俘。公孙瓒的骑兵什么时候吃过这种亏?他们跟随公孙瓒坚忍不拔地在冰天雪地里苦守数月,但从没把乌丸放在眼里,可今天的亏吃的太让人窝火了,也让人泄气,于是纷纷后撤。后面的步兵一看一向骄纵的骑兵都往后撤,自己更没有撑下去的必要,于是也纷纷撤退。界桥之战,最终以公孙瓒军的失败而告终。

  假如公孙瓒由此落败,刘备的未来恐怕是一片暗淡,但有趣的是,界桥之战并没有伤了公孙瓒的元气,更没有让他一蹶不振。情况恰恰相反,在此后的两年中,公孙瓒节节胜利,并把势力扩展到青州。在这种情况下,刘备的命运也出现了转机。
  地盘扩大了,公孙瓒不仅需要能够冲锋陷阵的武将,同时还需要能够建设新根据地的干部,于是在新形势下,刘备出现在“南下干部”的行列之中。公孙瓒派田楷做青州“解放区”的刺史,而公孙瓒的小老弟刘备则捞到一个平原县令。由此,刘备迈上了人生一个新的台阶。
  公孙瓒对于刘备是重要的,这样的朋友只有一个,但刘备对于公孙瓒却未必那么重要,像刘备这样的小弟有很多。以刘备现在的资望,公孙瓒不可能把他安插在自己的身边并委以重任,不仅公孙瓒没这个心,事实上公孙瓒的心腹嫡系也不会答应。既然刘备现在已经挂靠在公孙瓒旗下,也得到了启动资金,未来只能靠自己了。干好了是自己的,干不好就自生自灭。因此,刘备最好的出路就是去做一个南下干部,去新解放区干一番事业。其实,公孙瓒对刘备并没有特殊关照,一年前刘备就做过县令。

  青州,其实并没有被田楷和刘备全部征服,一部分在袁绍的大公子袁谭手里,但田楷还是毫不客气地做上了“青州刺史”,刘备则成为他手下的平原县县令。当时南下干部奇缺,作为田楷手下第一大将的刘备很快就升任平原国的国相。现在,刘备还没有资格做公孙瓒的得力干将,而只能做田楷的。在军事上,刘备似乎比田楷有办法,于是青州其实是靠刘备来撑场子了。当年关、张、简曾经在涿县的地面上为刘备撑场子,现在刘备带领他们在大汉的版图上为公孙瓒撑场子了。

  青州位于现在山东与河北交界地带,北面是冀州,西面是兖州,南面是徐州。按理说它不应该成为公孙瓒的主打方向,田刘大军其实是公孙瓒迂回侧击袁绍的一支触角,也是南下的第一步。界桥之战虽然没伤公孙瓒的元气,但的确把他打疼了,此后公孙瓒与袁绍在冀州正面相碰时始终找不到感觉,只好缩回老窝,重点经营幽州,而对外攻势只靠南下青州来体现了。其实,这是一步闲棋,要是田楷在那边立住了,那是白赚的,要是失败,也不影响大局。在公孙瓒这种思想指导下,田楷和刘备来到了青州北部。

  青州共有六个“地市级”单位,而其中只有一个郡——东莱,另外五个都是国——平原、北海、齐、济南、乐安。刘备管的“平原国”辖有十个“县处级”单位,其中有八个县、两个侯国。
  平原在西汉时曾隶属冀州,而且是一个郡,到东汉末年才隶属青州,并改为国,太守也改称国相。两汉时有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那就是在大汉版图上郡国交错。那时的“国”分为两种,一种是与郡平级的“王国”,一种是与县平级的“侯国”。此外,县下面的乡、乡下面的亭也能封给侯爷,比如关羽就曾经被封给一个“亭”,因此叫“汉寿亭侯”。尽管王侯不能亲自治理自己的王国、侯国以及一乡一亭,但封建概念的存在,还是为两汉社会平添了多元化的绚烂色彩。这些“国”,好像是围棋中的“眼”,它使一片片棋子活了起来。而在绝对的专制社会,虽然子也摆了不少,但细看却是一片片死棋。其实封建制度比郡县专制要可爱一万倍,今人动辄反封建,何其无知也!要反的,应该是专制大一统!

  在平原,刘备打天下的根本特点也全部显露并基本成形:为人行,打仗不行;屡败屡战,但永不放弃。
  刘备从县令很快就做上了平原国的“国相”,成为郡守一级的局级干部了。在平原,刘备有时间也有可能把一贯的哥们义气作风发扬光大。现在,他不仅是简雍、关羽和张飞的老大,也成了当地人民的大哥。做老大的一般都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于是刘备就果真把境内的强盗土匪剿得干干净净,境外的黄巾余孽也不敢来犯。黄巾现在遇到了不少霉头,曹操、公孙瓒都让他们栽了大跟头,现在又多出一个刘备。不能说刘备这时多么英明神武,只能说他对付几个黄巾贼还是绰绰有余的。即使到此时,“勇武”的地方官也并不多,他们大多像青州的北海国相孔融一样文弱。童年就懂得让梨的孔融在和平年代声名鹊起,但在乱世他自己却成了一个软柿子,黄巾军经常打得他满地找牙。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