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岂是哭来的——正说刘备》
第36节

作者: 罗衾不耐
收藏本书TXT下载
  一座城市的地位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其地理位置。夏口是两条伟大的河流(汉水和长江)的汇合处,日后发展为偌大的武汉三镇并不奇怪。注定要留下名字的还有柴桑(也就是今天的九江),它是整个豫章郡(今天的江西省)的水路咽喉,现在则以孙权的前敌大本营出现在历史上。

  事实上,这一个多月曹操在紧忙活,反倒是刘备和孙权都在观望,不到最后一刻他们无法达成真正的联合。要不是到了“最后关头”需要共同御敌,两支陌生的部队在一起是一件非常可笑而危险的事情。假如曹操止步江陵、大军北撤,那么孙权要做的事情很可能就不是联合刘备,而是进攻刘备和刘琦,彻底占领江夏。
  但曹操的进攻最终促使孙刘取得了联合。十月,孙刘方面都获悉曹操已在江陵集结完毕,即将引大军从江陵水陆并进、沿江东下,这才慌了神。
  诸葛亮对刘备说:“事急矣,请赶紧让我向孙权求救吧。”(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诸葛亮这个时候,大概说话都带哭音了。是呀,这样的阵势他可没见过,不过对于刘备来说这算不了什么。刘备不能不答应诸葛亮出使了,尽管他知道诸葛亮作为自己的全权代表此行将为诸葛亮自己得不少分。诸葛亮跟着鲁肃一起乘船顺流而下,大概也就是一两天的时间便到达柴桑。

  毫无疑问,鲁肃是促成孙刘联盟的第一功臣。正如裴松之所说:“刘备与权并力,共拒中国,皆肃之本谋。”事实上,联刘抗曹是鲁肃一以贯之的战略思想。正是依靠鲁肃的这个战略,刘备得以起死复生,鼎足而立。
  问题是,鲁肃为什么要让刘备占这么大的便宜呢?
  这要从鲁肃的出身讲起。鲁肃,字子敬,是临淮东城(今安徽定远)人,家资巨富。但他祖辈无人为官,于是这个大财主家的公子哥少有壮志,跟当年的张飞一样也想尽快改变门风。同时他跟刘备一样,学历不硬,走正规仕途不行,于是只好走上了任侠好义之路。他乐善好施,仗义疏财,于是聚拢了一群乡中少年,晴天击剑骑射,雨天讲习兵法。又因随手借给周瑜(时任居巢县长)三千斛粮食,与周瑜成为至死不渝的至交,这一点又有点像在徐州资助刘备的糜竺。后来被袁术任命为东城县长,但在周瑜的介绍下,投奔孙权,并因“密室献策”成为孙权身边数一数二的人物。

  大商人出身的人似乎都是这样,就是敢于下本,也敢于谋大事。鲁肃给刘备机会,但是替东吴考虑,而且想得很长远很周到。虽然孙权有实力兼并刘备和刘琦,或者不给他们以盟友地位,坐视他们的存亡而自己独力抗曹,但如果刘琦倒向曹操,或者与曹操对垒又不堪一击,都会使曹操的势力轻易进占江夏一线,那样江东门户洞开,而且曹军甚至可以走旱路直捣柴桑。

  许多人都没注意到,东吴与二刘联合,其实也占了很大便宜,那就是东吴可以顺顺当当地将势力扩展到江夏一带。如果在这一线打败曹操,那么以后还可以由此西出继续争夺南郡;如果失利,也可以退守到柴桑一线继续抵抗。总之,与刘备的合作,东吴方面并没有吃亏。这个算盘,鲁肃替孙权打得是不错的。只是刘备和诸葛亮在新败之际,刘琦又面临大军压境,所以都没注意到与东吴联合实际上也是前门拒虎,后门引狼,以后占据荆州的不是曹操而是东吴。

  这次诸葛亮来吴,不是他要劝说孙权联刘抗曹,事实上他仅仅是代表刘备方面亮亮相,并商谈具体合作事宜的。这是公关或总经理做的事,而大盘子早在长坂坡时鲁肃就与刘氏集团的董事长刘备已经谈妥了。因此,如果要问在联孙问题上刘备和诸葛亮谁的作用更大,唯一的答案当然是刘备了。最终打动孙权的是刘备的固有威望和残存实力,而不是诸葛亮的口舌。

  诸葛亮在鲁肃的接引下终于见到了孙权。那一年,诸葛亮二十八岁,而孙权比诸葛亮还小一岁,两位都是刚到可以留胡子的年纪。这两位年轻人会面的场景非常有意思,不用改编就是上佳的影视剧本。二十四史得司马公真传者,岂非陈寿一人哉?
  本来孙权不仅要抗曹,而且还要图谋荆州的,但现在,曹操不仅轻轻巧巧地拿下荆州,而且还完好无损地接受了荆州的所有部队和辎重。在这种情况下,即使要抗曹,但计将安出呢?
  诸葛亮来游说孙权,事实上就是要打消孙权的顾虑。于是他对孙权说:“自从海内大乱,将军您起兵于江东,我家主公刘豫州收众于汉南,与曹操共争天下。现在曹操平定北方,袭破荆州,威震四海。英雄无用武之地,我家主公刘豫州才‘长征’到了江夏,愿孙将军量力而行,以后的事情您就看着办吧!如果您能以东吴之力与曹军抗衡,不如趁早与他决裂;如果不敢跟他决裂,我看您干脆就丢盔卸甲,跪地求降!现在孙将军您对他外托服从之名,而内怀犹豫之计,事情如此紧急却下不了决断,大祸就要临头呀!”(海内大乱,将军起兵据有江东,刘豫州亦收众汉南,与曹操并争天下。今操芟夷大难,略已平矣,遂破荆州,威震四海。英雄无所用武,故豫州遁逃至此。将军量力而处之: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若不能当,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今将军外托服从之名,而内怀犹豫之计,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一上来,诸葛亮就来愣的,玩上了激将法。

  孙权一听,心道:好你个诸葛亮,你是拿我找乐呀。于是反唇相讥:“既然如此,刘豫州为什么不投降曹操呢?”(权曰:“苟如君言,刘豫州何不遂事之乎?”)
  诸葛亮早把话准备好了,当头就是一棍:“古代的田横,不过是齐国的壮士,尚且守义不辱;我家主公刘豫州乃是汉室贵胄,英才盖世,众士慕仰,好像江河归海。假如最终不能成就大事,那也是天意,他怎能屈身在曹贼之下呢?”
  孙权一听就火了,你们是士可杀不可辱,我孙权就应该做孬种?你们是皇族,难道我孙权就是野种?于是怒道:“我不能拿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曹操!我现在就下决心,一定与曹贼势不两立!”说到此处,孙权又反戈一击:“你家主公刘豫州与曹操周旋的确是一把好手,不过现在我倒是替你们担心,你们刚刚在当阳打了败战,兵也没剩下几个,拿什么抗击曹军、渡过这个难关呢?”(权勃然曰: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吾计决矣!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

  诸葛亮前言既出,后面的话茬子早准备妥当了:“我家主公刘豫州虽败于长坂,但生还的士兵和关羽率领的水军尚有一万之众,江夏刘琦所部也不下万人。而曹军远来疲惫,在追击我家主公时,轻骑一昼夜奔袭三百余里,正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这是兵法上的大忌,他们‘必蹶上将军’。而且,曹军都是北方人,不懂水战;同时,荆州的老百姓之所以暂时归附曹操,那都是被逼的,根本不是心服口服。现在孙将军要是任命猛将统兵数万,与我家主公戮力同心,必定可以大破曹军。曹军一败,肯定北还;如此一来,则荆州、江东由弱转强,曹操短时间肯定缓不过气来,三足鼎立之势就形成了。成败之机,就在于今天,您可要及早下决心呀!”(亮曰:豫州军虽败于长坂,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刘琦合江夏战士亦不下万人。曹操之众,远来疲弊,闻追豫州,轻骑一日一夜行三百余里,此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也。故兵法忌之,曰“必蹶上将军”。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又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非心服也。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与豫州协规同力,破操军必矣。操军破,必北还,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成败之机,在于今日。)这一次是诸葛亮跟孙权好好说话了,孙权闻言大喜,于是与群下讨论诸葛亮的意见。

  孙权的决心刚刚下了,不过转天就有了反复。那是因为孙权收到了曹操的战书。这是曹操的亲笔,上书:“近者奉辞伐罪,旌麾南指,刘琮束手。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曹操的来信,文笔典雅畅达,但却透出咄咄逼人的凶悍之气。翻译成白话文是这样的:
  第二十六回:定计柴桑(下)
  孙权把这封信拿给大家看,却没几个人感到气愤,而大多数都感到恐惧,因此不知何言以对。这时文班列中有一人站出来发言,孙权举目一看,原来是五十二岁的江东第一文臣长史张昭。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