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岂是哭来的——正说刘备》
第42节作者:
罗衾不耐 孙权拿着周瑜这份“架空刘备方案书”,心里在想什么呢?无非是除掉刘备,便再没人能与周瑜抗衡。那么,周瑜下一个又要对付谁呢?就像后世,有个人爱讲政变,讲来讲去让主上起了疑心。看来太狠毒的招是不能说出口的,那样会让主上疑心。
事实上,鲁肃借荆州给刘备的建议是针对周瑜的。他说刘备是稳定荆州的不二人选,就是在贬低周瑜,就等于向孙权建议以刘代周。
孙权对周瑜的忌惮,并非毫无根据。《周瑜传》注引《江表传》上记载,赤壁之战以后“瑜威声远著,故曹公、刘备咸欲疑谮之”。也就是说曹操和刘备都同时想到要给周瑜上点眼药,离间调拨他和孙权的关系。可见,周瑜尾大不掉的态势连旁人都看得很清楚。于是,曹操派出“才辩”“独步江淮”的蒋干去见周瑜。如果说此举是想达成游说周瑜归降的目的那就太搞笑了,但以此激起孙权的猜忌之心却是有效的。
以刘备枭雄的智商,显然也清楚孙权让他接手荆州的用意,因此,他在回公丨安丨前的“叙别”大宴上在孙权的耳边说了句可以致周瑜于死地的狠话:“公瑾文武筹略,万人之英,顾其气量广大,恐不久为人臣耳!”这是告诫孙权要提防周瑜造反。刘备和曹操不约而同地想到要离间周孙关系,估计是出于作为一方诸侯的敏感,他们要是有一个这样的部下也会猜忌的。而孙权也是一方诸侯,不用曹刘离间,难道他自己就没有猜忌之心吗?
于是,当刘备来到京口之时,孙权便断然否定了周瑜软禁刘备的建议。其实,孙权已下决心抛弃周瑜。
第二十九回:借取荆州(下)
周瑜当然知道孙权的心思,也预感到自己的命运将不大妙了。假如刘备真的要督荆州,那么周瑜或者听命于刘备,或者乖乖离开荆州。
在这种情况下,刘备一走,周瑜立即赶到京口面见孙权。他出乎意料地没有再谈及刘备和荆州,而是提出了另外一个方案——他要领兵平蜀。周瑜请求孙权让其进攻益州,然后结交马超,进取襄阳,再与曹公决战,实行“天下二分之计”。
事实上,这个计划是周瑜一次赌气和绝地反击的行为,也就是说,你孙权不是对我忌惮吗?不是要刘备压在我的头上吗?不是要把荆州给刘备吗?那好,我就不伐襄阳樊城了,不能为刘备在荆州卖命了。荆州我不要了行吗?我要另起炉灶伐蜀,再得一块地盘行不行?你要是支持,那么刘备仅仅成了我的后勤部长,他还是在我之下。你要是不答应,那你孙权能够给我一个理由吗?其实周瑜的伐蜀计划,与后世石达开脱离洪秀全而自行伐蜀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在主上不信任的情况下,既不能坐以待毙,又不能反戈一击,而只好自行出走开疆拓土。
但这个计划几乎是不可能成功的,一是刘备早就对西蜀虎视眈眈,他绝对不会轻易让周瑜的计划得手;二是周瑜在荆州的生命线只有江夏、江陵和夷陵这一条细细的线,一旦被刘备趁机占有,或者被曹操看准机会下手,周瑜军连后路都没有;三是刘璋在益州经营多年,易守难攻,刘备后来在受邀入蜀的情况下仍耗费了三年时间就是证明。但周瑜伐蜀是孤注一掷,志在必得的。他此时仍没把刘备放在眼里,他不担心刘备能够阻挠他的计划。假如伐蜀成功,那么天下就将成为周瑜的益州与中原的曹操及江东的孙权三国鼎立了。
孙权何尝不知周瑜是拿伐蜀跟自己赌气,但他也不是好惹的,很快便出招了,一方面,孙权表示同意周瑜伐蜀,但另一方面,又赶紧派人通报刘备,约刘备一同取蜀;又让堂兄孙瑜与周瑜一同出兵,就像赤壁之战时一样,分周瑜之权。
在这里,孙权耍尽了手腕,一方面表示对刘备的信任,准备让他接管南郡,但又同意周瑜伐蜀。事实上,刘备督荆和周瑜伐蜀是两件完全矛盾的事情,真要伐蜀,那么就应该让周瑜继续督荆。假如东吴都有能力伐蜀了,那为什么周瑜不能独自保卫荆州呢?
周瑜是不是能够伐蜀已经不重要了,他已经失败了。孙权棋高一着,在这次君臣角力中,周瑜已经失败了,因为他的君主已经将他遗弃,而且招招见血。聪明的周瑜意识到伐不伐蜀都成笑柄,因此他只好“病卒”于回南郡的路上,他死在曹操焚烧战船的巴丘,时年三十六岁。他打下来的南郡,永远也看不见了,它将属于刘备。
在历史的角落中,有许多无法搬到桌面上的东西。在三国时代,尤其是这样。君臣一心的事,哪个朝代也不多,此后我们还将看到刘备和诸葛亮的斗争,而“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故事更不用多讲了。
孙权没想到周瑜会突然死去,本来是要周瑜与刘备互相牵制的。这样一来,把荆州交给刘备就显得有点莫名其妙了。难道除了刘备,东吴真的就无法保有荆州吗?但刚说过的话岂能不算数,而且现在不给刘备荆州,也暴露出借荆州给刘备仅仅是为挤走周瑜的初衷。于是,孙权不得不兑现诺言:
第一步,将自己的势力撤出南郡、夷陵、武陵一带。先是派鲁肃前往南郡接管周瑜的部队,派程普领南郡太守。稳住周瑜的部下以后,随即让程普回任江夏太守,鲁肃改任长沙郡汉昌太守,回兵屯于陆口。如此一来,孙权主动将周瑜的部队全部撤出南郡,甘宁撤出夷陵,黄盖撤出武陵。
第二步,孙权将荆州“借”给刘备,也就是史书上说的刘备“从权借荆州数郡”。
确定无疑,荆州是孙权借给刘备的,而目的不是为了防御曹操,难道东吴有能力打下南郡却没有能力进行有效的统治吗?借荆州是孙权为了阻止周瑜尾大不掉而搞的权宜之计。刘备白捡了一个便宜,但这个便宜早晚要连本带利加倍偿还。
通过借荆州,刘备得到的利益是:借到南郡的大部分(北部的襄阳还在曹操手里);同时获得对武陵郡、零陵郡、桂阳郡和长沙郡(大部)的所有权。但这一切都是“借”的,刘备对上述地域的产权是临时的。
而孙权得到的利益是:保有江夏郡(即南江夏,北部为曹操占领),这是屏蔽江东的关键;从长沙郡北部沿江岸地区分出汉昌郡(汉昌之名有讨好刘备之意,后来东吴夺取荆州,汉昌郡复并长沙,汉昌也更名为吴昌),以便于控制长江。
此外,还有一个关键的问题,就是“如何还荆州”。很显然,孙刘之间达成了某种协议,那就是在夺取新的领土后,将荆州全部归还孙权。所谓的“新领土”只能是益州了,对于向北拓土别说刘备没这个胆,孙权也不会有。从后来东吴两番讨要荆州以及刘备无限期拖延来看,刘备当时大概是答应了归还全部荆州,但双方并没有确定具体的时间表,于是,才有孙刘延续数年之久的扯皮。
历史上的借荆州不是编造的故事,而是真的。正因为有了“求都督荆州”,才有“得益还荆”的约定,才有《鲁肃传》里“国家区区本以土地借卿家”的说法,才有“曹公闻权以土地业备,方作书,落笔于地”的记载。曹操恐怕不仅仅是担忧,更是惊奇,惊奇刘备怎么会得到荆州。
孙权从一开始,就极力限制周瑜的权力,力图避免再次出现他刚即位时被多方钳制、大事做不了主的局面。虽然孙权成功了,但吴国为此付出了高昂的代价。很多人认为唯有吴蜀联盟,孙刘联盟才能使孙吴具有抗击曹操的基础,然而赤壁之战后,曹操失去了鲸吞江南的胃口和实力,验证了周瑜所说“操未能与将军连兵相事也”的事实。曹操不是不能再战,而是没有战胜东吴的能力和信心。而鲁肃劝孙权借地给刘备的理由是“多操之敌,而自为树党,计为上也”。但事后证明,此举是多吴之敌,“羽与肃邻界,数生狐疑,疆场纷错”,自此荆州没有一日安宁,直到东吴彻底拿回荆州,吴蜀之间才真正进入安定和平。由此,也可以再次印证诸葛亮的隆中对纯属镜花水月。
不过,孙权也能找到安慰自己的理由。首先是周瑜被气死了——不是被诸葛亮气死的,而是被孙权。较之赤壁之战前,东吴的西线已推至长沙,拓展了不小的空间,不仅不再怕上游来犯,而且还可以随时据此收服荆州。
还有一个往往被人们忽视的事情,那就是孙权此时还拿到了交州,他现在成了三州王了。而孙权之所以可以拿到交州,很有可能是与刘备交易的一部分。
在京**易中,孙权得到的最大利益是彻底瓦解了周瑜势力,而筹码是南郡。而刘备可用来拿来交换的东西并不多,潜在的交州利益他也出让了。
正是在建安十五年,孙权任命“步骘为交州刺史、立武中郎将,领武射吏千人,便道南行”。步骘是孙权手下的得力干将,是东吴重要的边关大帅,后来曾出任东吴宰相。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