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岂是哭来的——正说刘备》
第46节作者:
罗衾不耐 虽然有张松和法正的策应,但对于是否入蜀以及如何得蜀,刘备还是心怀犹豫,不能决断。在这个关键时刻,庞统进言了:“荆州经此战乱,荒芜残败,人物流失殆尽。且东有孙权,北有曹操,要想据此以成鼎足之势,恐怕难以为继。而益州国富民强,户口百万,土地肥沃,物产丰饶,如果真能夺取此地,以为根基,当可成就大业。”(统说备曰:荆州荒残,人物殚尽,东有吴孙,北有曹氏,鼎足之计,难以得志。今益州国富民强,户口百万,四部兵马,所出必具,宝货无求于外,今可权借以定大事。)其实,庞统的话比诸葛亮所谓的“隆中对”既实际又更具诱惑力,占据益州关门做个小皇帝就不错了。诸葛亮提出的跨有荆益以及恢复汉室的蓝图,其实是不成立的,单单独占荆州这一关就过不去。
刘备仍然担心:“今指与吾为水火者,曹操也,操以急,吾以宽;操以暴,吾以仁;操以谲,吾以忠;每与操反,事乃可成耳。今以小故而失信义于天下者,吾所不取也。”在这里,刘备说的的确是真心话。他的全部资本和制胜法宝就是仁义二字,假如现在也跟曹操一样恃强凌弱夺占西蜀,那还有何面目见天下人,又如何向部下解释?这才是刘备的心理障碍所在。
庞统说:“权变之时,固非一道所能定也。兼弱攻昧,五伯之事。逆取顺守,报之以义,事定之后,封以大国,何负於信?今日不取,终为人利耳。”庞统是说:如今正当天下离乱之际,凡事不能墨守成规,要随机权变才好。况且吞并弱小,攻击暗昧,春秋五霸也做过,这没有什么不正义的。为了天下大计,就是亡人之国也没有什么,只要对待亡国诸侯恩义,再封他一块土地,谁也不能说您有负信义。现在我们不去攻取益州,到时就会让曹操那样的奸雄得到,难道这对天下苍生就好?”给刘备戴上春秋五霸的高帽,讲的既是歪理,也是正理。谁都清楚,天下回到老路是不行了。而刘备现在面临的是如何克服以强兼弱的问题,而曹操遇到的问题更大,那就是天下被他重新收拾了一遍,但却无法克服做臣子的本分,最终还是把取代汉朝的艰巨任务留给了自己的儿子。
庞统的这番说词,终于打消了刘备的所有顾虑。五霸能做得,我为什么做不得?或者说,庞统终于为刘备找到可以让他自己心里可以接受的理由。于是,刘备决计入蜀。
刘备留诸葛亮主政,关羽主军,两人共掌荆州。又以赵云替己领武陵太守,以廖立为长沙太守、郝普为零陵太守。关羽仍领襄阳太守,张飞为南郡太守。入蜀人员,只有简雍是荆州以前的班底,其余人等多是荆州新人。刘备所带兵力在《三国志》里就有歧义,但最多是一万左右,而不可能是“数万”。刘备现在即使有数万兵马的家底也不可能都带着,肯定要将主力留在荆州。要是荆州老窝有点闪失,那就成了狗熊掰棒子的大笑话了。刘备以诸葛亮、关羽据荆州,自己带着庞统、黄忠率偏师入川,还是将战略重心放在荆州。同时,也反映出他虽然认为益州可取,但也没有抱着必胜的把握。刘备打仗不行,但大局观还是相当不错的。
建安十六年(211年),刘备领军西上入蜀。此时刘璋已下令沿途“供奉”,刘备一路走来老实不客气地享受了一把宾至如归的感觉,先是顺利到达江州(今重庆市),然后由垫江水(今涪水)来到成都以北的涪城(今四川绵阳市)。因为,刘备现在并不是来取成都的,而是要打北面汉中的。
刘备入蜀,不是帮助刘璋去打汉中的张鲁,而是来取刘璋的西蜀。与以往不同,刘备得徐州是在陶谦死后,而自为荆州牧更是在刘表、刘琦父子两代死后,而现在面对着比自己还年轻的刘璋该怎么办呢?难道要硬打不成?
欲知后事如何,请看第三十二回:攻取成都。
第三十二回:攻取成都(上)
刘备一到涪城,面对的是比迎接英雄凯旋还要隆重盛大的场面,刘璋亲率大军三万前来迎接,极其隆重奢华地招待刘备及其部下,竟然“欢饮百余日”。
天下大乱,蜀道难通,刘璋自小入蜀后大概就没出过蜀地,而且臣下也不是非常买账,这个土皇帝当得没什么威风。现在不一样,久战江湖大名鼎鼎的左将军本家刘豫州也来给自己捧场,这是多大的荣耀呀。刘璋的高兴发于心溢于表,这大概是他一生中最快活和荣耀的时光。在这美妙的时刻,刘璋推刘备行大司马,领司隶校尉;而刘备推刘璋为行镇西大将军,领益州牧如故。
刘璋此时都能把心掏出来了,哪里还肯顾惜银子。于是拨给刘备米二十万斛,战马千匹,车千乘,还有无数的绫罗绸缎,“前后赂遗以巨亿计”。甚至连战略要隘白水关也交给刘备管辖,驻军杨怀、高沛所部由刘备统领。刘璋以为做到这些就仁至义尽了,刘备会乖乖地领兵进击张鲁了。
但刘璋现在绝对想不到的是,他面对的是一群豺狼。这时法正和庞统都劝刘备立即抓住刘璋。庞统说:“今因此会,便可执之,则将军无用兵之劳而坐定一州也。”面对盛情相待的刘璋,刘备怎能下得了手呢?于是说:“初入他国,恩信未著,此不可也。”刘备此时要动手的话,应该没有什么问题,但这样一来忘恩负义的面目就会昭然若揭,刘备岂能干这样的事?同时,刘备当义勇军似乎也当习惯了,到了西蜀还想走徐州和荆州时代的老路,总想再等一等、看一看,不想操之过急。
刘璋给刘备补充了两万兵力就回成都了。此时刘备手中的兵力已达三万,又度过了三个多月的休闲时光,再不给东家卖把力气就说不过去了。于是,刘备不得不拿出一副要攻打汉中的样子,率领大军,满载军需物资,一路向北挺进。
刘备真是要去打张鲁吗?当然不是。如果真的去打张鲁,打不下来倒好,还可以继续赖在益州,如果打下来,还有攻取西蜀的理由吗?其实,刘璋就是想让刘备拿下汉中,替自己除掉张鲁这个祸害,同时让刘备作为抵御曹操的挡箭牌。尽管吃也吃了,拿也拿了,但刘备岂能按照刘璋打的算盘行事。
刘备领大军向北没走多远,就停驻在葭萌关(今四川昭化县南,后来人们将之误读为剑门)。这一住,就是一年多。刘备在涪城没有劫持刘璋,不是因为实力不够,而是因为不忍下手。正是抱着犹豫不决的心态,刘备才向汉中方向开拔。刘备在葭萌停留不进,与其说是为了“厚树恩德,以收众心”,倒不如说他无法从犹豫不决的心态中摆脱出来。
这一年多,刘备的处境非常尴尬,他本是替人家出头的帮手,现在却成了窝在院里的家丁。但最尴尬的还不是这个,而是以他的现有实力本不应该做打手或护院。以前在徐州和荆州,他既无地盘,也无多少人马,因此是全身投靠。现在却不同了,他不仅据有荆州大部,而且文臣武将的水平和部队的战斗力都远远高于刘璋。一个比主人强大得多的客人睡在主人的客厅里替主人守夜,这叫什么事呀!
庞统见他刘备下不了决心“沈吟不去”,更是着急。大概是为了显示谋士不是吃干饭的,于是一连气给刘备出了上中下三策,劝说刘备赶紧夺取成都。庞统对刘备说:“阴选精兵,昼夜兼道,径袭成都;璋既不武,又素无预备,大军卒至,一举便定,此上计也。杨怀、高沛,璋之名将,各仗强兵,据守关头,闻数有笺谏璋,使发遣将军还荆州。将军未至,遣与相闻,说荆州有急,欲还救之,并使装束,外作归形;此二子既服将军英名,又喜将军之去,计必乘轻骑来见,将军因此执之,进取其兵,乃向成都,此中计也。退还白帝,连引荆州,徐还图之,此下计也。若沈吟不去,将致大困,不可久矣。”
庞统的上计是出其不意奔袭成都;中计是拿下白水关,先撕破脸,再取成都;下计是干脆别打了,回荆州算了。下计是庞统故意言之,他知道刘备不会接受。上计类似于现在用特种部队实施“斩首”行动,对于暗弱的刘璋不是不可行的,虽然也有一定的冒险系数,但最大问题是不符合刘备一贯作风。这个庞统也清楚,但也要让刘备听一听,见识见识啥叫谋士。中计是庞统重点准备的,特点是循序渐进、稳扎稳打。这样先撕破脸,把事态推向一次真正的交兵,让刘璋也使出全力,如此靠真实力慢慢打下益州,刘备心里还好受些。
主意已定,但现在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找个什么理由跟人家翻脸。吃人家的,穿人家的,也没给人家干什么活,最后却要夺人家的房子,没个理由实在说不过去,刘备于心不安呀,将士们在砍人时手也软呀。
不过,老天一直在眷顾刘备,正当刘备为难时,马上就为他准备了一个理由,而且又是在一个十二月。
建安十七年(212年)十月,曹操对东吴大举用兵,进军濡须口。这回曹操很像是玩真的了,步骑号称四十万,俨然一副要报赤壁之仇的架势。孙权见状还真沉不住气了,于是在十二月向刘备求救。
对于刘备来说,这是打破僵局的最好时机。刘备给刘璋去了封信:“曹公征吴,吴忧危急。孙氏与孤本为唇齿,又乐进在青泥与关羽相拒,今不往救羽,进必大克,转侵州界,其忧有甚于鲁。鲁自守之贼,不足虑也。”刘备吃了,也喝了,寸功未立,现在拍拍屁股要走,临走还要一万军马和相应的粮草。
刘备确实欺人太甚了!现在说张鲁“不足虑”,既然不足虑,你要那么多的兵马钱粮干什么?你要去救东吴和关羽就去救吧,为什么还要狮子大开口呢?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