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9-05-11 22:46:56
第一章
春雪晴霁京郊赏景 宸心暇逸微服巡街
郊游
洪武十一年正月间,京城下了两三日的雪。积雪消融之后,城中寒意袭人。城外的山色寥落黯淡,残雪间积水冷冽,映着枯树的寒姿,境界萧瑟,不见一丝生意。
次日天未亮,寒风凛冽,朝臣们都在奉天门值房待朝。胡惟庸见陈宁站在值房的角落,双手笼在衣袖中,神情黯然。
陈宁冷冷地瞥胡惟庸一眼。胡惟庸以为他仍在计较自己要辞相的事,笑了笑,近前与他寒喧。陈宁低声说了昨晚家中的意外。胡惟庸十分忙道:“这事切不可让他知道。”
陈宁知道他是指皇帝,冷笑道:“他如若知道了,定然要责我为父不仁!为父不仁者,必定为臣为忠。”胡惟庸抚慰他说:“节哀节哀。我再三权衡利害,暂不辞职了。”
陈宁有些意外,哦哦两声,细声地说:“相公不要负我。负我还可,不可负国呵!”
早朝散后,陈宁在甬道上与胡惟庸同行,边走边说。胡惟庸说:“古人说得好,有尧舜之民,方有尧舜之君。我们都不消太急躁,多劝劝皇帝,让他行事时放缓些个。”陈宁问道:“你又来!有何主意了?”
胡惟庸道:“入春以来,皇帝肝火旺盛。太医说他不时心悸,半夜里时常做梦,十分焦躁,心跳得像跑马一样,将人都惊醒了。他后半夜经常睡不安,日间烦躁,动不动便骂左右。”陈宁道:“他向来心神不宁。他的心不宁,朝野也自是不安。”
胡惟庸细语道:“不如劝他去宫外赏赏雪,散散心,顺便体察民情。平时赏些历代书画,听听丝竹,养养心才是。”陈宁笑了,手指着胡惟庸道:“相公还真是体贴,如此这般便能劝得了他么?我才不信。去年皇帝反复说朝廷政事先报与太子知道,分明是不相信你把持的中书省!”胡惟庸说道:“君待我们以疑,我们奉君以诚,如何不好?”陈宁摇摇头说:“这话你自己信不信?”说得胡惟庸讪笑起来。
正月间,皇帝只做了两件事,一是下诏改南京为京师,罢除汴梁的北京之名,仍称开封府。皇帝再无迁都汴梁之想,晚间能安睡了。
二是进封中山侯汤和为信国公。赐与汤和的诰文中写道:“尔汤和虽居旧将之行,惟守毗陵于忠有慊,朕念相从之久,泯前过而论见功,爵以中山侯。……今特授以信国公,食禄三千石,永为子孙世禄。於戏!人臣无将,可谓忠矣;威福不专,可谓智矣。”
汤和并无惊喜,早知道老皇帝的心思,倒是丞相胡惟庸有些疑虑,皇帝好像察觉到有些武将既不忠又不智。汤和是皇帝亲信的功臣,如今的座次仅次于徐达。皇帝现已年过五十,不免惦念旧情,以前封赏汤和有些苛刻,如今要弥补,万一朝廷有急还得倚重他。
近日中书省臣来报皇帝听,京城大雪,城里冻死十几个老弱贫病的人。皇帝想趁雪晴后微服去城中探访民情。郑泊领着五十名亲军,都扮着行人模样,远远走在皇帝前后。皇帝命胡惟庸、汪广洋、陈宁和六部尚书亦微服同往。
皇帝在城中转了几条街坊,访了几户人家,免不了嘘寒问暖。将回宫时,胡惟庸说:“陛下,今年好一场瑞雪,玄武湖边有景致,臣等愿陪陛下去赏雪。”皇帝犹豫片时,才说:“也好,去看看城外的景色。”
一行人来到太平门外。胡惟庸引着众人前行,赏了湖景,来到一处山麓下,前面有一座小小的寺庙。皇帝抬步进来,庙内陈设破旧,空无一人,不免有几分纳闷,嘀咕道:“你们事先便清场了么?”胡惟庸道:“不曾。”皇帝问道:“和尚们都到城中化斋去了?”胡惟庸答道:“臣去看看有人没有。”就伸着头去旁边的门内窥探。
皇帝看见塑像旁边的墙壁,上面画着一个布袋和尚,墨痕颇新,笑道:“这尊罗汉像做得粗,壁画却好。”画旁还有些字迹,就近前细看,是一首诗:大千世界浩茫茫,收拾都将一袋藏。毕竟有收还有散,放宽些子又何妨。
皇帝不由皱着眉,前二句是写布袋和尚,后二句却离题了,像是说与自己听。他将手指在字迹上摸了摸,像是新笔迹,莫不是有人知道自己要来,题诗讥讽么?顿时恼怒起来,回头看着胡惟庸等人,喝道:“这题画诗是写布袋和尚么?分明是在笑话朕!”
日期:2019-05-11 22:48:14
胡惟庸有些惊慌,瞥了一眼陈宁。陈宁在一旁冷笑。皇帝招郑泊近前,低语几句,郑泊立即领着二十名亲军到寺庙前后搜索,并无所获。皇帝看着胡惟庸,惟庸心慌,正想分辩。
皇帝匆匆出殿,胡惟庸忙追上来,说道:“陛下,臣即刻差人纠查,看是谁人所题。”皇帝挥手道:“罢了,我不与小民计较。”
胡惟庸心思一转,想换个话题,献媚地笑着,小心地说:“启禀陛下:陛下登基那年,工部在钟山下立了一个玉柱,还差工匠做了一条金龙,绕在玉柱上作护卫,百姓们唤作‘金玉同柱,皇恩齐天’。当年陛下还题字‘玉柱永贞,皇明太平’,臣差人刻在玉柱上了,还差工部在旁边建了一座亭子,与御笔题字相对,名叫天藻亭。百姓们前来游观时,都先在亭下望着柱子叩头,再去瞻仰御笔,不知陛下可有兴致?”
皇帝本想取近道从玄武门回宫,听丞相如此一说,便道:“与你们多走几步,前去看看。”
一行人来到玉柱前,游人们早被亲军赶走。皇帝看到柱上的字,笑道:“刻出来的字,比我写的还是好看些。”皇帝观赏一番,看见旁边立着一块石碑,上面刻着一首诗:钟山突兀楚天西,玉柱曾经御笔题。云拥金陵龙虎壮,月明珠树凤凰栖。气吞江海三山小,势压乾坤五岳低。华祝声中人仰止,万年帝业与天齐。
皇帝看后欢喜起来,呵呵大笑,说道:“这诗写得好,这诗写得好,莫不是状元郎所作?”胡惟庸说:“状元郎吴伯宗虽能写诗,却写不了这般好。这首诗是当代名士杨铁崖在京城闲居时,拜见陛下御笔后所作。”皇帝看着汪广洋,问道:“汪爱卿你是一个诗人,你道此诗端的如何?”
汪广洋不敢明说此诗空洞无物,全是套话,却说:“此诗气象正大,端的好手笔。”皇帝感叹道:“原来是杨铁崖的大手笔,他算是一个识时务的豪杰。他写诗与张九四便是嘲笑,写诗与朕便是颂扬,是一个知道好歹的人。可惜呵,他如今归西了,不然,朕要让他在京城做官。汪爱卿,朕听人说他早年读书很辛苦,他爹爹几年间都不准他下楼,可有这事么?”
汪广洋忙挤到胡惟庸的前面,说道:“陛下说得是。杨铁崖年少时,读书不知道用心,先生令他每日抄书数千字,可他偏偏贪顽。他爹杨宏在山阴铁崖山中修筑一座楼,楼下种了百余株梅树,楼上藏了数万卷图书,让儿子上楼去,便拔了梯子,每日茶饭由仆人送至楼下,用绳子引上去。他爹逼他在楼上读了五年书,后来他便自号铁崖。”皇帝说:“原来铁崖的名号是这般来的。当年张士诚强征他到平江,他写了一篇《时事五论》,好在张士诚不听,不然攻取平江便不容易了。”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