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专业投资者的至深感悟》
第8节

作者: 投资家1973
收藏本书TXT下载
  利物莫晚年失利的原因可能如下:一是和当时的市场规模过小有关。那个年代的美国股市规模太小了,还很不成熟,流动性很差,而他当时的影响力大到竟然可以影响市场的地步,这样当市场转势的时候,哪怕他看出来了自己的糟糕处境,在市场规模狭小,尚未实现电子交易的情况下,他又如何能及时处理自己的头寸,迅速从不利的情势中摆脱出来呢?——一句话,当他的头寸大到“我即市场”的时候,恐怕也只有眼睁睁的看着被困其中吧,任何人都无法赢得和自己的赛跑。二是缘于青泽先生所说的“人的本质性的非理性”因素。由于生命的短暂,精力的有限,人不可能完胜市场,而不能完胜市场的原因是不能完胜自己,这是由肉身的物质属性决定的。人也不可能永远处于健康、清醒、理智的状态,即便身体条件没什么毛病,一个人的精神意志也不可能一直处于“理性”的管辖之下。就象潜意识的力量远大于意识的力量一样,非理性的力量也远大于理性的力量。不管交易守则被多么严格的执行,也不论执行的时间有多久,总有被违背的时候。这样的情况只要有一次——如重仓逆势,如没有及时摆脱亏损头寸……等等,哪怕只有一条,就足以致命。古语所说的:“威震四海、勇冠三军,只没本事,降伏自心”,就是这个道理。三是可怕的抑郁症,会导致厌世情结,而这种厌世情结又会导致当事人倾向于自毁。不仅仅毁灭自己的肉体,还会在潜意识的支配下先亲手毁灭自己的事业。也就是说,利物莫有可能是在病态心理(如多次大起大落之后产生的一种虚无或荒谬感)的驱使下“故意”陷入了麻烦交易的泥潭。这个原因才是最关键的。这个伟大而又可怜的人在临终前写给妻子的信最能说明问题。他这封信上说:“我的人生是一场失败”!写完这封信后,利物莫就在曼哈顿一家饭店的衣帽间里,用手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有人说他的自杀是源于对人生和投机事业的内在绝望,我想没这么复杂。自杀就是对生命的一种主动放弃。生命都可以放弃了,投机事业自然也可以。有人说这个伟大人物的晚年失败,一定是他在工作中放弃了自己多年坚持的原则,或碰了自己多年警戒不去碰的东西——一句话,他违背了自己的交易守则,所以他失败了。就如他自己经常说的,只要他坚守自己的交易守则,他总能盈利;而只要他违背自己的交易守则,总会赔钱。但这只是结果,不是原因。总之利物莫的兵败身死有其具体条件,如果是在今天,他的日子会好过多了。在华尔街的众多大师中,他的结局是一个令人惋惜的例外,因为从《股票做手回忆录》这部书的价值来看,他无论是操作理念还是技巧,都达到了堪称大师的境界,至今仍然无人能出其右。随着时间的流逝,后人对他的怀念和敬仰,不是淡漠了,而是越来越深切。尽管他破产自杀了,可是没有人能否定他的伟大成就和历史地位。
  修订版)一个专业投资者的至深感悟【9】
  作者按:
  本文系投资家1973原创,转贴者敬请注明作者和出处。
  9、三种人,三种投机
  我们已经知道,股票这行,包括任何行业,永远都是老手赚新手的钱,内行赚外行的钱,专家赚大众的钱。当然成为专家仅仅是成功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成功的充分条件是:1,找到正确的道路;2,在正确的道路上坚持足够久的时间。做到这两点需要三项能力:归纳总结证券市场内在规律的能力(或曰化繁为简不为行情假象所迷惑的能力)、建立并执行自己的系统和哲学不为表面上漂亮但实际上有害无益的理论所误导的能力、不断从正确和错误中学习,调整策略向市场的本来面目贴近的能力;三项素质:即一个人做事的专注度、持久度和灵活度;以及一个特质:对证券交易无止境的热爱。参与这个市场当中的人,大体上可以分成三类:“搏傻者”、“专业投机者”和“价值投资者”,严格地讲只有这三种人,没有第四种。如果说有,那也只是其中两类人的交叉而已。
  所谓“搏傻者”,有人说就是承担过量风险去追逐有限利润的人,这种说法太狭窄。大体上说,“搏傻者”就是拿自己的无知和市场搏斗的人,不管他这种行为是出于有意还是无意,从效果上来说都是一样的。所有的新手都可以被归类为“搏傻者”。当然,“搏傻期”过后会开始分化,少部分人转化为专业投机者,少部分人转化为“价值投资者”,但很不幸的,多数人会终生停留在搏傻阶段,直到被“洗白”退出市场为止。能否转化成功只有一个判断的标准:能否独立地、持续不断地稳定获利。这个过程一般来讲,资质最佳的人,至少需要10年以上的时间;资质中等的人,大约需要10~15年的时间;资质最次的,有可能需要2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这还仅是就勤奋钻研市场规律的参与者而言的,大多数投资者,由于要么缺乏追求,要么不够勤奋,要么不愿自律,而终生徘徊在市场的大门之外。
  没有会做长线的“搏傻者”,因为耐心特别稀少的缘故,“搏傻者”永远只做短线和超短线。做波段更不可能,如果要做,一定是把顶底做反。下面我以直接给出结果的方式对余下两类游戏参与者进行轮廓性描述:所谓“专业投机者”,就是那些一心探索市场规律,然后企图按规律办事的实事求是的交易参与者。这类人善于提炼事物内部的客观规律,看问题直奔核心,不容易被行情假象或虚假无用的漂亮理论所蒙蔽。他们以市场本身为研究对象,只相信自己的判断力,不容易被别人的意见所左右,不听信任何所谓的内幕消息。这类人通常操作中小资金,也可以操作超大资金,他们的获利能力在三类投资者中是最强的。他们主要使用技术分析工具,同时善于利用“价值投资者”的研究成果,寻找最佳的时机出击。这类人以波段操作为主,兼顾短线和长线。
  所谓“价值投资者”,就是一群巴菲特的模仿者和崇拜者。前面说过,由于对投机市场缺乏真正的了解,他们通过类似宗教信仰般的虔诚来弥补自信心的不足,同时对锁定的标的股倾注了太多情感,赋予其太多的神圣色彩。这类人把全部精力用于研究企业而不是市场本身,以“基本分析”为工具,“大势”和“时机”观念淡漠,以喜欢长线持股著称。事实上“价值投资者”队伍里隐藏了一大批不肯正视市场、不肯研究市场自身规律的懒人,如果他们不肯做一点点扎实的功课,只是口头上宣称自己信奉“价值投资”,那么他们在本质上恰恰就是前面讨论过的“搏傻者”,感觉是不是有些讽刺?因此你不能根据一个人宣称他是哪一类投资者就直接相信了他。你要看他具体是如何做的,特别是在参与了这个市场10年以后,那么基本上尘埃落定,是哪一类就是哪一类,没有含糊的余地。读者也可以按照上面的描述给自己归类。下面的讨论都是就参与这个市场10年以上基本定型的投资者而言的。

  前面说过,不同类型的投资者之间存在交叉。例如,“搏傻者”和“专业投机者”之间会有交叉,“专业投机者”和“价值投资者”之间也会有交叉,但一个严肃的“价值投资者”和“搏傻者”之间绝少有交叉。“搏傻者”有三种类型:1、走错门的“搏傻者”。这类人在社会的其他部门或领域会取得相当好的成就,他们只是出于某种原因误入股市而已!不要紧,如果果断的走出去,仍能在其它领域取得很好的成绩;但如果长时间混迹股市把其它都荒废了,一生很可惜的。2、真正的庸者。我们说任何人做任何事时间久了都会出成绩,唯独这类人是个例外。因为这类人有个致命的毛病,那就是做事不能专注、不肯深入,不愿持久,拒绝自律,没有学习兴趣,缺乏研究动力——总之一句话,不愿意动脑筋,也不愿意吃苦。这类人是真正的懒人,手脚懒不懒已经不太重要,重要的是只要脑筋懒,这一生基本就废了。观察这类人的一生,很容易会发现他们的一生都是在“尝试”——蜻蜓点水、浅尝辄止的“尝试”——和不停地“改行”中度过的。他们试验了一行一业,因为准备不足或不能坚持,失败了,然后换另一个行业。当然,股市也是要试试的……他们终生都是在一连串的失败中度过,从来没有专心做过一件事,也没坚持过任何一件事。他们做任何事都不是全力以赴,精益求精,而是敷衍了事,应付差事,直到短促的生命勒令他们停止“试验”为止。最可悲的是,直到临死,他们也不知道自己想要的究竟是什么。这类人征战股海的唯一“利器”就是想象力和对自己“难以置信的好运”的期待!如果他还自负的认为自己具备“超绝的智慧”可以脱离于交易法则之外(当然他是不会费心去研究什么是交易法则的),再自信心爆棚或者赌念大发来点透支融资杠杆效应什么的,其死况之惨烈死相之难看就甭提了。3、客串的专业投机者。因为所谓的“艺高人胆大”,专业投机者偶尔也会仅仅凭借对多空力道强弱的判断及其相互转化的可能性分析,在毫无内在价值的投机品种上搏傻一番,这种情况也是有的。
  综上所述,已经定型的“搏傻者”属于“浪漫主义者”,他们在骨子里不愿意付出,而将所有的成功期待建立在“出奇的好运”、“上天的垂青”和“超绝的智慧”基础上。他们不愿意正视现实,生活在想象之中,梦想注定无法实现。他们讨厌看别人的脸色过活但终生都不得不看别人的脸色过活。如果他们在现实中缺少一个领导那就必须接受配偶的领导。他们是投资领域乃至所有生活领域中真正的弱者和失败者。“风”或“火”可以作为这类人的象征。这类人代表投资者中的“左派”。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