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9-11-17 17:06:09
巩固政权
第二次组阁的吉田,面临着比他第一次担任首相时更为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和各种矛盾。这一时期,盟军总部对日本内部事务的干涉程度也达到了顶峰;麦克阿瑟本人同来自华盛顿方面的命令也时有冲突;吉田政府要同议会内拥有多数席位的在野党相抗衡;盟军总部内部民政局和经济科学局之间矛盾重重;吉田同民政局长惠特尼关系不睦。
对于吉田来说,若想长久地把持政权,不再沦为在野派,须在短期内摆脱少数党内阁的难堪处境,争取在议会内占据绝对多数席位。因此,吉田想通过尽快解散议会重新举行大选的方式,来达到确立多数党内阁的目的。这样做会有风险,但为了稳定有效地执政,只能赌上一把,别无选择。
按照新宪法规定,议会如果通过了对首相的不信任案,则要么首相辞职,要么首相解散众议院。
在野党和社会各界在察觉到吉田欲解散众议院的意图后,都表现出坚决反对的态度。
1948年11月10日,《每日新闻》以“众议院万万不可解散!尾崎翁提出强硬意见”为题,发表了在日本社会有“护宪之神”美誉的尾崎行雄批评吉田茂的意见:“众议院选出的首相不顾国会的反对坚持解散众议院,实无异于仆人驱逐主人,为违反民主主义的恶劣先例。”
傲慢的吉田对尾崎的批评未予理睬,坚持认为,根据《日本国宪法》第7条的规定,内阁在任何时候都有权解散众议院。
盟军总部觉得吉田有点过分。当天民政局卡凯蒂斯上校在会见吉田内阁法制局长佐藤达夫时称:“尾崎毕竟是尾崎,这样的人今天还活着,我觉得是很有意义的。解散众议院这件事,内阁不能不顾国会的意见独断专行。”
两三天后,社会党领袖片山哲和民主党总务会长苫米地向外界证实,他们拜访过盟军总部民政局官员,盟军总部认为除非在议会通过不信任案时方可解散众议院。
在这样的情况下,吉田也派人赴盟军总部进行活动,命人将政府对宪法的解释写成英文说明书呈送给盟军总部,吉田本人也求见麦帅寻求支持。
另一方面,12月4日,为了表明自己坚定不移的决心,吉田在第四届国会发表施政演说,再次强调了解散国会的必要:
上月15日我在演说中已经提过,现任内阁是在芦田内阁总辞职后本人被提名为首相而组成的少数党内阁。在选举内阁首相时,选我出任的票数为180票,空白票却有200余票…我认为,应立即解散众议院,重新进行大选,才能看出国民对我们的信任程度。
也许是吉田的请求说动了麦帅,后来盟军方面态度有了明显的松动,指示日本各党进行“合谋解散”,盟军总部国会科长威廉斯亲自到国会议事堂众议院议长办公室,召见各党领袖商定议会解散的方案。
12月23日,战后第三届国会通过对吉田内阁的不信任案,当天夜里吉田便宣布解散众议院。这是战后日本在新宪法实行后的首次解散众议院。
1949年初,日本举行新一届国会大选。吉田决定要充分利用这次大选的机会,一举确立多数而稳定的保守政权。
吉田先用了一招“借刀杀人”计:利用麦帅和盟军总部的整肃令,打击主要竞争者。社会党左派领袖、参议院副议长松本治一郎成了吉田开刀的对象。
吉田在1949年元旦这一天给麦克阿瑟寄送了一份信函:
亲爱的元帅阁下:
参议院副议长松本治一郎,在东条内阁时期的1942年4月举行的总选举时,是所谓的“推荐修补”人之一。理所当然,他应适用于两年前的自动整肃条例…
“松本氏是社会党的重要成员,同时,他一贯强烈地反对天皇制。基于上述事实,政府对他实行追放整肃或许会被视为怀有政治动机。而实际上,全然不是如此。我的政府完全是出于法律的动机,因为对所有的人这项决定都是适用的,相信会得到阁下的认可。
对吉田将自己的政敌列为整肃对象的做法,聪明的麦帅没有点破,只是以口头命令的形式,让惠特尼告诉吉田茂,在即将到来的大选结束之前不得采取实质性行动。
大选投票结束的1月23日当天,吉田就迫不及待地公布了对包括松本在内的10多名政界人士实行整肃。
民主自由党在大选中推出的竞选口号和策略也大获成功。他们在竞选中提出取消统制经济、实行减税政策,得到了中小企业主和农民的欢迎。特别是农地改革后出现的新自耕农,他们要求社会政治稳定,以维护既得利益。他们的政治态度倾向民自党,选票自然流入了民自党候选人的票箱。从这时起,农村的广大新自耕农成为日本保守政党的稳定票源。
民自党还充分地利用战败国民众的屈辱心态,刻意把党的领袖吉田茂渲染成一位敢于同占领军抗争的英雄,以满足选民的心理需要。
民自党一位候选人在一个小城市作了一次吉田与光牌香烟的演讲,赢得选民雷鸣般的掌声:
“吉田君经常去见麦克阿瑟将军。有一次麦帅递给吉田一支雪茄,可吉田君却说:‘不!我还是喜欢抽这个。说着不慌不忙地从和服的袖子里摸出一支香烟,是日本产的光牌烟。麦帅不再劝他抽雪茄了。麦帅也是很难对付的人。又有一次吉田君去占领军总司令部,麦帅又拿出香烟说:抽一支这个吧!吉田君仔细一看,是日本光牌香烟。”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