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在这样景气的经济形势下,岸信介从石桥手中接过了相位,颇有点踌躇满志。为此他提出了“大东亚主义”,希望重建日本与亚洲各国的“友好情谊”,并为此进行了几次前所未有的出访。
1957年5月,上台不久的岸信介出访东南亚。他先后访问了缅甸、泰国、印度、巴基斯坦、斯里兰卡和中国台湾,成为战后首位访问东南亚的日本首相。他的主要目的是重新与各国建立良好的关系,为日本的商品和技术出口开拓市场。
希望能给“神武景气”添把火,岸信介努力推进石桥内阁时的积极财攻政策,并于1957年制定了金额巨大的财政预算。受此鼓舞,国内的技术引进规模和设备投资规模急剧扩张,日本民众开始敞开口子花钱,你也买进,我也买进,大家比着买。没多久,钱就花超了,国际收支出现不平衡,产生大量外贸逆差,日本的外汇储备减少到5亿美元,连日常的贸易决算都无法应付。
受此影响,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开始放缓。有心栽花花不发,“神武景气”逐渐消退,出现了日本战后经济史上的“锅底大萧条”。
为什么叫“锅底大萧条”?一般的解释是,外贸逆差巨大,经济下滑严重,萧条会持续相当长时间,如在扁平的锅底一样难以上升,所以称为“锅底大萧条”。
萧条苗头刚一出现,敏锐的岸信介就感觉到了。为此,1957年6月,岸信介紧急访美,同艾森豪威尔总统举行会谈,其重要任务之一是借钱。这位将军总统对冷战格局看得已经相当透彻,自然愿意对现在的坚定盟友日本扶危解困。一周之内,日本就从世界银行和美国进出口银行借到3亿美元,相当于日本当时外汇储备的一半。
这笔资金使电力、灌溉等很多关键项目得以继续推进。同时,岸信介吸取教训,开始抑制投资的过快增长。他先从金融业入手,指示日本银行两次提高利率,少放款,缩小企业的投资规模。接着,又制定了《综合紧急对策纲要》,采取削减财政投资15 %、限制输入、振兴输出、拯救中小企业等综合治理对策。为进一步扩大出口,1957年1 1月,他再次访问东南亚和澳洲。
岸信介先后到达南越、柬埔寨、老挝、新加坡、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还有大洋洲的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继续拓展市场推销商品。
岸信介的努力很快就见到了成效。1958年6月,日本经济再次出现高速增长,国民生产总值以平均每年10 %以上的速度递增。百姓的生活也有了明显变化,人们口中念叨的不再是粮食价格,而是新的“三大件”—洗衣机、电冰箱和黑白电视,取代了原先的“手表、自行车、缝纫机”。
正是在这个时期,日本开始转变其出口产业结构。战前,丝绸和花是日本具有代表性的出口商品,直到20世纪50年代初,其轻工产品的出口仍占出口总额的一半。但这些产品不仅技术含量低,还要面对来自东南亚各国的激烈竞争,出口利润不高。对此,日本的经济部门作出了改变出口产业结构的决策,制订了鼓励企业家向重工业化学工业投资的计划,引导企业生产高科技产品,尤其是电子产品。日本企业于是开始大量生产电器、汽车,钢铁业逐渐取代轻工业,成为主要的出口物资,日本经济随之出现了被称为“岩户景气”的第二次发展高丨潮丨。
“岩户”一词来源于日本的神话故事,说的是远古时代成千上万的神仙在太空聚会,当祭典结束时,诸神终于将岩石砌成的天门即岩户推开,里面的天照大神下降人间,从此开创了日本国。“岩户景气”意为开天辟地的繁荣。
经济的回升使岸信介有点志得意满,他重组了内阁成员,把石桥的人马全部更换,支持岸的河野派和佐藤派成为新内阁的主力,河野一郎担任经济企划厅长官,该派日本银行总裁一万田尚登取代池田勇人成了大藏大臣,河野派掌握了岸内阁的经济大权,人称“岸河内阁”。
人事布局完成了,岸信介的注意力开始从经济转向国防。考虑到 根本不可能,岸信介就开始在解释宪法上做文章。他在众议院答辩时说:“拥有自卫所需要的武力是理所当然的,是不违反宪法的。”甚至说:“如果在自卫权的范围内,拥有核武器也是允许的。”
在此之前的1957年6月,日本国防会议已通过了《第一次防卫力量整备计划》,计划在1958年至1960年三年内使陆军兵力达到18万,海军舰艇吨位达到12.4万吨,航空自卫队飞机达1300架。由于经济的发展,这些计划的推进就没有从前那样遭遇太大阻碍。
日期:2019-11-22 21:15:45
反安保斗争
总算摆平了党内问题,岸信介趁热打铁,赶紧派人和美国商谈,到1960年1月,新安保条约基本谈妥。1月19日,岸信介赴华盛顿和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一起签署了新条约。接下来,还要过国会审批这一关。按照岸信介的如意算盘,他希望在6月19日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访日前,完成条约的批准程序。
但2月份众议院开始审议这一条约时,岸信介发现他遭遇的阻力前所未有的大。
社会党议员在国会拿着条约文本逐条咄咄逼人地质询,政府方面的回答则前后矛盾,错漏百出。
社会党议员的质询主要集中在所谓“共同防卫”是否会让日本卷入到战争中,因为当时二战刚结束不久,日本民众对战争抱有戒惧心。比如条约第4条规定:当远东地区的国际和平和安全受威胁时,美日两国要随时磋商。第6条又规定:同一情况下,日本应允许美国使用日本基地。社会党议员质问政府所谓“远东”指的是哪个范围?岸信介的回答是“大体是菲律宾以北、日本周边区域,包括韩国和中华民国(即台湾)”,但一会儿又改口说“但对这个区域发动武力攻击,或此区域的安全因周围地区出现事态而遭到威胁时,行动范围不一定要限于这一区域”。这意味着所谓“远东安全”其实就是个模糊的概念。这不由让许多日本人想到朝鲜战争时美国利用日本作为前哨军事基地而引起的种种问题。
另外,条约所附的《日美地位协定》也引起了质疑。该协定主要是规定驻日美军的地位问题:驻日美军在某些情况下享有治外法权,美军出现刑事案件时,必须由美方先逮捕嫌疑人,然后引渡给日本,这等于限制了日本方面的刑事侦查权,且给美国人提供了包庇犯罪嫌疑人的可能性。据说早在1953年,日本内阁就和美国订立了密约:日本在平时放弃“重要案件”的审判权,“日本有事”时放弃所有案件审判权。在此后5年中,13000多起关于驻日美军的案件中有97%日本放弃了审判权。
如果说国会内在野党的质询还属“文斗”的话,那么“全学连”领导的示威抗议应该算得上“武斗”了。“全学连”全称“全日本学生自治总连合”,由日共退出来的新左翼组成的“共产主义者同盟”所领导。早在1959年11月27日,“全学连”和“总评”曾发起包围国会的抗议活动,激进的“全学连”突破了国会议事堂正门,和丨警丨察发生剧烈冲突。1960年1月16日,“全学连”又包围了羽田机场,阻止岸信介率领的代表团启程前往美国签署安保条约。
2月份的国会质询及政府的拙劣表现激化了“安保”问题。从4月开始,国会周围连日出现请愿示威者,到4月26日,有3万请愿者围住了国会,“全学连”和丨警丨察激烈冲突,爆发流血事件,有28人受伤。
街头运动开始时,自民党内部已有人当心局势恶化。岸信介心腹重将福田赳夫曾当面提醒岸,应避免在众议院对新条约强行通过,可先对人们不太敏感的延长国会会期这一提案进行表决,以免造成朝野对立。但是,当作为农林大臣的福田结束对苏联的访问准备回国时,却在报纸上看到了这样的消息:“日本国会对国会会期延长50天和《日美新安保条约》两项提案实行强行表決。”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