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忽略的真相——隐埋在『水浒传』中的几条暗线》
第9节

作者: 方律师
收藏本书TXT下载
  其实我也并不是存心要卖关子,而是在说明这个卧底身份的过程中,势必要引用之后章节里面的内容,这样一来,整个叙事进度全都要被打乱。与其这样,那么还不如把卧底这个悬念暂时放在这里,等到有关情节推进到了后面的内容时,再顺便揭晓卧底的真相。至于时间,按照最近进度越写越慢的趋势,估计大概还有15个章节左右吧。也就是说,至少在2009年一季度,这个卧底的身份还是保密的。

  好了,大家也别怨天尤人了,还是先接受目前的现实,回到宋江的问题上吧。对他来说,最后被刺配江州的结果似乎很理想,首先是保住了命,而后前往的地点也是风景优美,从表面上来看,似乎高俅集团为宋江争取到了一个最理想的局面。可问题是,蔡京集团在成功逮捕宋江之后,难道就不再施展任何手段,而是任由对方轻松脱身?

  当然不是,首先,请注意书中的这样一段原文:“县里迭成文案,待六十日限满,结解上济州听断。本州府尹看了申解情由,赦前恩宥之事,已成减罪,把宋江脊杖二十,刺配江州牢城。”
  由此看来,对于宋江前途作出宣判的是济州府尹。那么记性好的读者一定还记得,当初借助于“生辰纲事件”的影响,蔡京集团已经在济州成功驱逐了属于高俅集团的前任府尹,而是换上了自己势力范围内的新府尹。由此看来,将宋江发配江州,根本就是一个由蔡京集团做出的决定。
  为什么会这样决定呢?首先,将宋江继续留在郓城县不是一个聪明选择,毕竟他在这里根深叶茂,要想整倒他绝对不轻松。其次,为什么目的地是江州呢?其实稍微动一下脑筋就能知道答案。
  江州知府是谁?蔡得章(蔡九)。那么蔡得章又是谁?蔡京第九个儿子!明白了吧?之所以将宋江发配到江州,因为那里是蔡京势力完全可以掌控局面的地方,宋江在那里能有好果子吃?
  接下来在发配江州的过程中,晁盖等人还故意装出一副要接宋江上山的姿态。聪慧如宋江者,自然不会上这个当。如果此时上梁山,那么由于己方势力在山上处于劣势,之前曾担心发生的那场大火并仍然有可能突然爆发,所以宋江宁可继续前往江州。

  顺便再说一句,此前曾经提过,宋江在前一次衡量是否上梁山的问题时,其实还漏算了一个风险,那就是卧底的存在(又提到这个导致作者招人骂的卧底了……)。由于晁盖集团有卧底在对方处,因此无论是煽风点火、还是背地里打黑枪,都有可能起到十分关键的因素。所以幸好宋江没有上山,否则也许会死得很难看。
  而且在前往江州的过程中,宋江并没有把精力放在游山玩水上面,而是继续联络高俅势力在各地的战斗人员。启动了评书中常有的“沿路收将”模式。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在宋江本次吸收成员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加大了对于水战人才的重视程度,接连与李俊、童氏兄弟以及张横等人取得联系。
  不难看出,这其实是在为日后上梁山做准备。以目前梁山上的格局而论,晁盖集团最擅长马上功夫的是林冲,但宋江集团这里有秦明、花荣还有黄信足以应付;诸如刘唐之类的人物,清风山三大头领也足以形成牵制;唯独阮氏三雄的水上功夫,在宋江集团内部无人可以抗衡。所以在这次外出吸收人才的过程中,宋江就特别注意水战人才,可见其用心良苦。

  对于宋江沿途的种种经历,我这里就不做过多阐述了,还是直接看看他到了江州之后的情况。戴宗是吴用推荐给宋江的,可见应该也是蔡京集团的人物。好在宋江艺高人胆大,还是完全有能力与之周旋。因此在初到江州的那段日子里,一切看上去似乎都是风平浪静。直到宋江在浔阳楼上题写了那首反诗,才导致整个局面变得风云突变。

  那么,宋江在浔阳楼上题写的真是一首反诗吗?或者,那其实是一段高深莫测的密码?
  十八
  在解读宋江“反诗”这段密码之前,不妨让我们先来看一下《水浒传》原文中所写明的另一段密码。黄文炳在向蔡九通报反诗内容时,恰逢对方从京城收到了蔡京的一封信,其中提到了如下传言:“耗国因家木,刀兵点水工。纵横三十六,播乱在山东。”结果黄文炳迅速反应过来,指出“耗国因家木”对应的是“宋”,“刀兵点水工”对应的是“江”,合起来就是宋江要率众造反的意思。

  那么对于这段文字呢,首先我们可以理解为蔡京故意用捏造流言的方式,来给蔡九下达在当地干掉宋江的指令,这和之前济州府尹遵照蔡京集团指令将宋江发配到江州的计划是一脉相承的。与此同时,这种用每一句诗对应一个字的传递密码方式,未免也让人产生了另外一个念头:宋江的那四句反诗会不会也隐藏着类似的密码呢?
  好吧,那就让我们来看看这段“反诗”:
  心在山东身在吴,飘蓬江海谩嗟吁。
  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
  其实这样四句话,对应的是四个字。如果您对此类解密也颇有兴趣,或是具有安在天、黄依依之类的天赋,那么不妨暂且停看本文,自己也来推测一番。当然,您要是不愿意费这些事情,直接就看下面的解答也行,解密开始……Loading……(以下有限制级内容,未成年人及无知少女请勿进)
  第一句“心在山东身在吴”很容易解,一个人的身体在江浙一带,心脏却位于山东,这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这是一个身材高大到不可思议的超级巨人,所对应的就是一个“高”字;

  第二句“飘蓬江海谩嗟吁”有点费解,所谓的“飘蓬江海”,就是说水面上漂着一样东西,像蓬一样覆盖着江海,“谩嗟吁”则代表了一种看得见摸不着、即使付出努力也无法如愿的状态,那么这里所指的是什么呢?其实就是水面上的月光,这句诗对应的也就是一个“月”字;
  第三句“他时若遂凌云志”最为简单,这句强调的是个人追求,那么将“人”与“求”合在一起,对应的就是一个“俅”字;
  第四句“敢笑黄巢不丈夫”的解法最有趣,首先,“黄巢”是什么呢?也就是“黄”这个字的“巢”,所指的是“黄”的中间部分,也就是“由”。然后,什么叫“敢笑XX不丈夫”呢?就是对这个XX做一个使其“不丈夫”的手术。那么针对“由”字的手术怎么做呢?就是“去掉”这个字中间那个高耸出来的笔画,也就是去掉一竖,那么剩下来的就是一个“日”字。

  好了,在分别解密成功之后,再让我们来看看这段诗:
  心在山东身在吴(高) 飘蓬江海谩嗟吁(月)
  他时若遂凌云志(俅) 敢笑黄巢不丈夫(日)
  如果按照逆时针方向阅读括号内的字,那么四个字连起来就是“高俅日月”,也就是密语的内容。
  这句密语代表了什么意思呢?一、这可能是高俅集团用来联络各地部属的暗号,宋江在浔阳楼题写这段诗,就是为了召集高俅集团在江州的其他秘密情报员。同时,这也进一步向人们证明了宋江从属于高俅集团的事实(还记得吗,我之前介绍这一事实本身时,并没有充分对此进行论证,表示会在后面逐步加以证明,而目前这段就是论证内容之一);二、“高俅日月”这四个字本身,则反映出该集团希望夺取天下、掌控乾坤的志向;三、如果进一步进行解密,那么还可以将“日月”理解为“明”,也就说明高俅这个组织与明教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从而进一步可以推出他与明教教主方腊之间的关系。继续联想下去,考虑到当时正值徽宗年间,甚至有可能得出这样一个结论:高俅是杀掉黄裳全家的幕后指使人。当然,由于这方面的推测已经超越了《水浒传》的范畴,我这里就不再展开了,如果有人愿意就这条线索写下去,我也很希望有机会能够拜读。

  说实话,这段密码不可谓不复杂,普通人肯定无法破译。可问题是,就在宋江题写“反诗”之后不久,他就遭到了逮捕。原因显然并不是因为“反诗”本身,而是蔡京集团察觉了他在眼皮底下的这些联络行动,意识到必须尽快除掉宋江,否则有可能导致当地势力被高俅集团所蚕食。但问题是,如此复杂的密码,蔡京集团又是怎么获悉其背后的含义呢?

  其中的关键人物,就是来自无为军的黄文炳。
  十九
  关于这个黄文炳,《水浒传》在他出场的时候这样写道:“城中有个在闲通判,姓黄,双名文炳。这人虽读经书,却是阿谀谄佞之徒,心地匾窄,只要嫉贤妒能,胜如己者害之,不如己者弄之,专在乡里害人。”
  至于他的结局,则是:“便把尖刀先从腿上割起,拣好的,就当面炭火上炙来下酒。割一块,炙一块,无片时,割了黄文炳,李逵方才把刀割开胸膛,取出心肝,把来与众头领做醒酒汤。”
  看上去,黄文炳的遭遇似乎算是“恶有恶报”。可仔细看来,仅以《水浒传》中的记载来看,黄文炳其实并没有什么恶行可言。无非就是看到了反动言论及时向政府举报,然后接二连三地识破了诡计与欺骗,从一个政府公务员的角度来说,他不过是完成了个人职责范围内的事情,并不涉及道德问题,和之前刘高妻子那种恩将仇报的举动有本质区别。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