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忽略的真相——隐埋在『水浒传』中的几条暗线》
第12节作者:
方律师 以常规角度来看,宋江当时的回家决定非常不可思议。还记得他当初是怎么会被发配江州的吗?起因就是在回家两三个时辰之后就被两位赵都头所逮捕。要知道,当时宋江犯下的罪行还没有闹江州这么严重,如今随着江州事件的发生,他的家人被监视居住是完全可以被想到的一种情况。更何况,宋江本次回家的目的不只是探望家人,还要和弟弟一起接父亲上山,那么整个搬家过程所需要耗费的时间完全有可能超过两三个时辰。概括起来说,就是宋江必须在更危险的环境中停留更多的时间。那么上次都被捕了,这次又有什么可能逍遥法外呢?
当然,我们不能排除宋江思念家人心切的因素。但即便急于要接父亲上山,宋江也应该采取一些更具有安全性的措施。前一次回家时,由于正值清风山众头领同时还需要赶赴梁山报道,所以宋江没有要求随行人员,选择了孤身回家。但这次在闹江州之后,他已经是从梁山出发,要求一两个头领随行似乎再正常不过,但宋江偏偏没有选择这种可以让自己变得更安全的方式,为什么呢?
事实上,非但宋江没有要求头领随行,甚至就连晁盖的反应也很奇怪。当宋江提出回家要求时,晁盖的回答是:“贤弟,这件是人伦中大事,不成我和你受用快乐,倒教家中老父吃苦,如何不依贤弟?只是众兄弟们连日辛苦,寨中人马未定,再停两日,点起山寨人马,一径去取了来。”
看到了吗,晁盖的态度很明确:由于刚刚经历了一番大战,要想现在就回去的话,山上可是派不出人来陪你,要么你就自己回去。在那之后,晁盖还补充了一句:“贤弟路中倘有疏失,无人可救。”也就是说,晁盖明明看到了危险,可就是不说派人保护的事情。而且从之后的情节发展来看,梁山其实还是完全有能力派人的,那么为什么此时不派呢?
答案很明确,就是在晁盖看来,宋江提出的这一要求,恰好可以成为自己将对方铲除的有利时机。让宋江在没有保护的情况下回到宋家村,然后由官府出面将其逮捕乃至正法,恰好可以消除自己在梁山权力斗争中的最大隐患。只要宋江不在,那么高系人马在常委会中就没有任何席位,也就彻底失去了决策权,未来不足以形成大患。
可问题是,既然晁盖看到了这一点,难道宋江就是傻子?明知是火坑还非要往里面跳?其实,宋江对此也有自己的计划。我们不妨从结果来看宋江的意图所在,这次回到家中,宋江并没有像上一次那样束手就擒,期间虽然经历了一些危险,但最后还是得到了梁山头领们的相助,并且干掉了赵能。
说起赵能,不知道诸位会联想到一些什么吗?对了,上次宋江回到家中,不就是有个卧底派人通知了赵能兄弟俩吗?那么说到这里,难道大家还没有看出来宋江冒险回家的目的?对了,就是为了查出卧底。
以宋江的斗争经验而来,上一次回家的行踪遭到泄露,再加上浔阳楼上的密码遭到破译,应该足以令他警觉到卧底的存在。不过在闹江州之后,他对于卧底人选恐怕还没有十足把握。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消除后患,宋江不惜以身犯险,故意在山上透露自己要再次回家的消息。那么按照常理,上一次及时通知两位赵都头的那个卧底,此时自然会再次通过相同的信息渠道进行通报。
但实际上,宋江一方面已经在身边暗地里安排了保护的人选(比如代号为“九天玄女”的女特工等人),另一方面也通知了梁山上的亲信随后接应,从而确保自己的安全。而在查卧底的过程中,宋江将突破口放在了两位赵都头的身上。根据《水浒传》的原文,当时要捉拿宋江的是赵得、赵能两兄弟,结果赵能被李逵砍死,但赵得的下落却完全没有交代。我们有理由相信,赵得此时已经被宋江派人秘密逮捕,通过严刑逼供要他说出卧底的身份。而从《水浒传》接下来的剧情发展来看,宋江的确已经知道了卧底人选,并且采取了相对应的措施,看来这次拷问还是取得了成功。
那么在宋江知道了卧底的身份之后,是不是也该向读者公布答案了呢?对不起,时辰还未到。
我们还是再来看看第三件微妙的事情,那就是宋江刚刚回到梁山不久,公孙胜也以回家探亲为由离开了梁山。其实这也是一种不符合常理的选择,由于接连犯事,公孙胜此时也已经成为了朝廷钦犯。在这种情况下,他应该像宋江一样将家人接上山,而不是自己回家,这样只会产生连累家人的效果。
所以说,公孙胜离开的真实原因并非探亲,而是权力斗争的结果。毕竟高系人马在全体委员会中占据绝对优势,而常委会中却以1比3处于少数,难免会有些不满情绪。为了平息情绪,晁盖集团才会同意暂时减少一个常委人数,一方面对高系人马做出安抚,另一方面,毕竟他们在常委会中还有2比1的优势。所以为了蔡京集团在整个梁山的稳定大局,公孙胜个人作出了暂时的牺牲。
从以上三件事情来看,第一件是晁盖集团占据了上风,但第二、三件也让人看到了宋江的反击力度,双方在整体上还是打了一个平手。但宋江却并不甘心仅仅维持均势,于是他接下来的行动,就是在祝家庄发起了三大战役。
二十三
三打祝家庄这一事件,在梁山发展历史上绝对是值得大书特书的。在此之前,梁山在整体上还是处于守势,虽然曾经有过闹江州的举动,但那是一种出于无奈情况下的选择。无论是吴用还是戴宗,都曾建议不要和江州的官军硬拼。然而这次攻打祝家庄,虽然对手只是民团,但对于梁山来说,却是第一次主动出击的表现。
由此可见,别看宋江之后整天把“招安”挂在嘴边,给人以似乎比晁盖更为软弱的印象。但实际上,宋江刚一上山,梁山就开始了主动出击,这绝对不是一种偶然的巧合,而是反映出宋江与晁盖在经营理念方面的不足。背靠蔡京这个文官集团的晁盖,在对于梁山建设的思路方面,可能更多地还是遵循原先那种“情报站”的定位。相比之下,宋江背后由于有高俅集团在武将人选方面的支持,更希望将梁山改造成为一个军事据点,所以他的战略更具有侵略性,急于发动攻打祝家庄的战役。
攻打祝家庄,对于宋江来说具有几大好处:一、通过对外战争,确立起自己在对于军队的控制权;二、对于来自五湖四海的高系人马,正好借战争机会对其进行整合;三、在战争过程中,还有机会进一步扩充高系人马的阵容。
既然外出指挥作战有那么多好处,那么晁盖为什么不安排自己来把握机会呢?还是要回到之前强调过多次的问题,虽然蔡京集团在常委会中占据多数席位,在基层却是少数派。所以如果晁盖自己领军,可能根本指挥不动宋江麾下的那批头领。
但晁盖毕竟也是当时的一位权术斗争高手,当他刚听完杨雄和石秀的求救之后,做出的第一反应就是:“孩儿们将这两个与我斩讫报来!”晁盖很清楚,这两个人的到来,其实是高俅集团在幕后操纵的结果,目的就是为了给宋江创造出发起对外战争的机会。所以在众头领还来不及对此进行民主讨论时,晁盖就试图依靠自己作为一把手的权威来定调子。
虽然他曾表示先杀二人之后再去攻打祝家庄,可问题在于,如果杨、石二人都被处决,那么梁山更没有去救时迁的道理,那么攻打祝家庄的理由在哪里呢?所以可以想见的是,如果真杀了杨雄和石秀,攻打祝家庄一事很可能不了了之。
然而就在这样一个事关路线斗争的关键时刻,宋江这个二把手选择了与晁盖硬顶,非要保住杨雄和石秀,值得注意的是,这也是晁盖和宋江在梁山上发生的第一次激烈冲突。结果考虑到高系头领在人数上的优势,晁盖只能选择退缩,在饶恕了杨雄和石秀的同时,也就无力阻止宋江指挥人马攻打祝家庄。
通过原文记载的下列军事部署情况,人们也不难感受两大派系之间的明争暗斗:
除晁盖头领镇守山寨不动外,留下吴学究、刘唐、并阮家三弟兄、吕方、郭盛,护持大寨。原拨定守滩、守关、守店有职事人员,俱各不动。又拨新到头领孟康管造船只,顶替马麟监督战船。写下告示,将下山打祝家庄头领分作两起:头一拨,宋江、花荣、李俊、穆弘、李逵、杨雄、石秀、黄信、欧鹏、杨林,带领三千小喽罗,三百马军,披挂已了,下山前进;第二拨便是林冲、秦明、戴宗、张横、张顺、马麟、邓飞、王矮虎、白胜,也带三千小喽罗,三百马军,随后接应;再着金沙滩、鸭嘴滩二处小寨,只教宋万、郑天寿守把,就行接应粮草。
首先,吴用、刘唐以及阮家三弟兄等来自蔡京集团的嫡系,这次都留在山上保护晁盖。其实作为军师,吴用本该随同宋江出征,但他却留在了山上,原因显然就是派系之争。
其次,出征的军队总共才不到七千人,居然还分成了两拨人马。而且从后面的情况来看,这种分批出征似乎不具备任何军事上的意义,但却蕴含着派系斗争的微妙。分析一下人选就能看出,随同宋江出征的第一拨人马,随行者基本上都是高俅集团的头领。然而在第二拨人马中,虽然也有一些高俅集团的头领,但领头者却是蔡京集团的林冲,另外还有一个白胜。很明显,之所以分兵,也是出于权力制衡的考虑,晁盖显然不愿意让宋江独掌全部的军权。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