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悲情的皇朝,一个让无数人哀叹的朝代》
第46节

作者: 吴名之
收藏本书TXT下载
  在女真人崛起的历史上,有过好几次重大危机,为了保住自家性命,努尔哈赤家族可以忍受任何形式的屈辱,不管付出什么样的代价都在所不惜。
  无论如何都要保全性命的做法,看起来好像有点没有骨气,但却让这个家族度过了初期几次重大威胁,得势之后就是千百倍的报复。
  从这一点上来看,这个苦苦哀求饶命的俘虏还真的很有几分爱新觉罗家族的特质呢。
  从驿摩黑被俘的那一刻开始,这场战斗的结局就已经注定。
  虽然清军已经退走,但那些亲身参与了战斗乡亲们却不愿意就此结束。

  那么多乡亲命丧此间,那么多亲人魂归天外,早已被怒火烧的热血冲脑。
  一个一个在尸体堆和烂泥中翻找着,只要是发现了还没有死透的,就拖出来用石头砸个稀烂,仿佛唯有如此才能宣泄心头的愤懑之情。
  很多民兵已经累的虚脱,就地坐下大口喘息,眺望着满是断刀残刃布满尸体和血污的战场发呆,连他们自己都不敢相信竟然击退了敌人,刚才所经历的生死大战似乎仅仅只是一个噩梦。
  更多的人则是找到妻儿老小抱头痛哭,仿佛刚刚经历了一场生死离别。
  也有不少只找到了亲人的尸体,这一战,小吴庄民团算是彻底打废了,直接战死者达到两百三十多人,伤者又有两百余,其中重伤半数,很多重伤员估计已经看不到明天的太阳了。
  巡河营那四百来号人马还剩下一百六十几个,生还者几乎个个带伤。
  真正承受巨大伤亡的反而是那些在最后时刻冲出来的乡亲们,虽然他们出现在战场上的时间极其短暂,但却损伤惨重,光是粗略的统计了一下,直接战死的就近四百人之多,伤者无算。
  光是收拢回来的尸体就已经逼近一千了。

  在广阔的战场上,在大型的会战当中,千把人的死亡数字绝对不算很大,但对于连环十二庄而言,等于是损失了十分之一左右的人口,其中尤其以小吴庄为最。
  这样的死亡比例,差不多已经可以算是家家戴孝户户哭丧,简直就是不可承受之重。
  “此一战,扬我大明国威,振我军心士气。”和那些失去亲人的乡民相比,许文才则是一副意气风发的豪迈神态:“大功一件,端的是大功一件,小公爷力战不退,拯一方黎庶,首功当之无愧,只是活捉的那个女真亲贵还没有审问清楚,也不知是甚么身份甚么官职,这报捷的文书不大好写哩!”
  “提三尺剑,立不世功。”正是许文才这种文人的最高梦想,这一次舍命苦战终于击退了敌人,当然要好好的向朝廷报捷了。
  在大明朝的官僚体系当中,像许文才这种不贪银子不喝兵血的官员已经可以算是凤毛麟角,但这并不表示他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青天大老爷”。

  虽然他不贪财不好色,但他却非常在意自己的名声。
  身为文官,能够“力战退敌”,绝对是非常好的政治资源,只要朝廷褒奖的旨意下来,俄顷之间就会成为文官当中的“儒将”之才,立刻就要名动天下。
  所以,许文才才会如此热心的想着赶紧把捷报写好给朝廷送过去。
  “许大人,这一战只是惨胜,小吴庄民团已被打残,乡民们死伤极重。”死了这么多人,确实让张启阳很心痛:“收拢殁者救治伤员才是当务之急,捷报请功之事还是先缓一缓为好,难道许大人不这样认为?”

  在许文才的心中,乡民舍生忘死的奋勇而战,确实值得称道,但也就仅限于此罢了。
  乡民们不过是为了自保,哪里知道丝毫的春秋高义?朝廷的事情才是最要紧的。
  不过张启阳都这么说,他也不好再说什么,只是含含糊糊的表示应该对给乡民们一些赏赐,想来那些乡民也就可以知足了。吧……
  夜色降临,空气中弥漫着尸臭的味道,即便是村庄之外,也能听到从各家各户传来的哭泣之声。
  这一战打的太惨了,死伤也太大,造成了家家戴孝户户哭丧的悲惨局面。
  虽然有些同情这些乡民,但也就仅仅只是一些怜悯而已,许文才始终认为为国杀敌是乡民们的荣耀,他们应该感到荣幸才对,就算是家里的人战死了,也应该表示出“为国效力九死不悔”的慷慨。
  如果说乡民的哭泣还能忍受的话,那么另外一件事情就让他非常愤怒了:乡民们竟然不允许巡河营残兵进村休整。
  虽说巡河营是一路败退下来的,却在战斗中出了很大的力气,死伤一点都不比小吴庄民团小,甚至更高一点。
  小吴庄里边的村民就应该箪壶食浆的主动劳军,以表对王师血战一场的敬重之心,但这些个没有见识的乡民却冷眉以对,甚至用非常强硬的态度拒绝让他们进村休整。
  当时的场面甚至非常火爆,若不是担心打不过小吴庄民团,那些个巡河兵几乎就要抄家伙硬往村子里闯了。
  老子打生打死的血战一场,才保住你们的村子,现在竟然不让老子进村,这是什么道理?
  关键时刻,张启阳主动出面,说明了乡民惧怕官兵的心理,所以才不愿意让他们进村。
  现如今虽然获胜,但清军并没有真的退走,而是保持着一个不远不近的距离还在威胁着大家的安全,正是和衷共济一致对外之时,千万别闹了生份。
  最终,还是张启阳拿出了些粮米、医药,白白的送给了巡河营士兵们,才把一度僵持的场面平息下来。
  其实那些个巡河营士兵对张启阳相当的不感冒,虽然吃着他的粮米,却依旧在骂着他的祖宗十八代:这个张启阳真不是个东西,竟然在关键时刻把巡河营的弟兄们给卖了,让大家给他充当炮灰,白白的死了那么多人。
  得亏这一仗是打胜了,若是败北身死的话,就算是化为厉鬼也要去扒张启阳的窗户。
  仔细想想,当初果断的卖掉巡河营士兵,让他们充当挡箭牌,其实也是没有法子的事情。

  在当时那种情形之下,根本就不敢做出分兵的复杂战术动作,更不敢让巡河营士兵们独当一面。
  若是那样做的话,这些老兵痞子们肯定会毫不犹豫的一哄而散直接跑路。
  甚至连许文才都认为,只要能获得胜利,就算是多死几个兵也是无伤大雅之事。若是当时他是最高指挥的话,说不得也会这么干,只是没有张启阳那么果断干脆而已。
  一战之后,尚有许许多多繁杂琐碎的事物需要处理,第一件要做的事情就审问那个满洲亲贵。
  整个审问过程完全就是张家大宅中进行,而且审问的时间很长,一直到了后半夜才宣告结束,至于审问出了些什么,那个满洲亲贵到底是什么身份多高的官职等等这些最重要的情报,全都秘而不宣,只有张启阳一个人知道。
  审问结束之后,已是月影西斜的寅时光景,为了防范还没有完全退走的清军搞突袭,张启阳又专门到村庄之外四处转了转,确认各处都平安无警之后才再次返回张家大宅。
  打了一整天,神经绷的紧紧的,终于可以休息一下了,却惊讶的发现吴大伟正跪在门口,手里还拿着一根木头棒子。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