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当国:慈禧太后的一生也不容易》
第19节作者:
金满楼 不出所料,大臣们很快便提出反对意见,御史沈淮、游百川首先上疏,要求缓修圆明园。同治见大臣们反对,就干脆了当的告诉他们,这是慈禧太后的意思,让他们不要进谏了。没过两天,游百川再次上奏停修园工,这下把小皇帝惹恼了。
同治随后便召见了游百川并破口大骂道:“你难道没有爹妈吗,岂有父母想要的,你非要故意违抗的?”游百川早有准备:“皇太后想颐养天年的话,不如就近增饰西苑,作为临幸之地,一来容易建造,二来费用低很多”。同治说:“好啊,那你现在就写个奏章,我交上去给皇太后看”。说完,同治把御笔丢给游百川,让他当场就写。
游百川没想到小皇帝如此失仪,他哪敢拿皇帝的御笔,只能战栗道:“不敢。”同治说:“我让你写,废话那么多干吗?现在就写!”游百川不得已,只好当场写好交给同治。同治收后,哼了一声,道:“你这个奏章就是证据,以后要修西苑的话,你少跟我那么多废话。” 第二天,同治便以阻扰皇帝“尽孝之心”的名义将游百川革职,以警告群臣不要再行反对。
在小皇帝的严旨之下,重修圆明园的工程很快开工。由于库帑不足,同治随后便向王公以下京城内外的大小官员伸手要钱,美其名曰“捐献”。恭亲王奕訢倒是带头捐了银子两万两,但出于何种心态不得而知。随后,同治下令立刻清理慈禧太后原来居住的“天地一家春”建筑废墟,共拆除一千多间倒塌的房屋。紧接着,同治又命人采办木料,准备正式开工。在此期间,慈禧和同治还多次催促建筑工程的设计人员赶紧将烫样(建筑模型)送来,慈禧还给烫样提了很多意见,并在原咸丰时期的“天地一家春”旧址上重新规划了一个万春园,成为慈禧今后居住消闲的场所。
不过话说回来,慈禧在归政以后,在皇宫中也是百无聊赖,这才动了要重修圆明园的念头。也许当时的慈禧认为,好歹自己辛苦了十几年,这大清帝国如今和平安宁,颇有中兴之像,既然皇帝亲政了,自己退居二线,享享清福也是应该的。何况,圆明园曾经有过一段非常美好的回忆,如何打发归政后平淡而寂寞的生活,最好的办法恐怕就是重修圆明园了。
在慈禧的授意下,同治自然也无二话。他虽然从小不爱读书,但多年的儒家教育还是让他明白,儒家真义乃孝字为先,既然慈禧太后喜欢,那就是顺着她的意思就可以了,至少,这是在孝道问题上为国人做一表率嘛!
当然,同治的热心还不仅仅是出于这个原因。小皇帝亲政后,慈禧仍旧多方插手,处处管教,让同治烦不胜烦。比如每日朝议结束后,同治仍旧要回书房学习,课后还要去见慈禧,而慈禧还会经常问今天发生了什么事,学了什么东西等等,要是做得不对或者答得不对,又是一顿臭批。对此,同治实在是不愿意自己的母亲天天在身边,如果圆明园修好了,岂不是自由快活了许多!
更让同治开心的是,他逐渐发现了当皇帝的权力和由此带来的乐趣,那就是可以借着各种机会逐步摆脱书房和大臣们的监督,比如重修圆明园的工程开工后,同治便可以借着视察园工或者监督园工的名义跑出去,甚至就干脆不回皇宫,乘机在外面游玩。从开工以来,同治每个月都要出去视察几天,简直就是乐不思蜀。
同治这个以“视察”为名、借以“逃避朝政、荒于学习”的诡计,很快被师傅和大臣们发现了。不久,师傅李鸿藻便借着向慈禧汇报皇帝学习状况的机会,将同治频繁出入圆明园工地、并四处游玩甚至夜不归宿的事情给捅了上去。李鸿藻还说,自从圆明园开工以来,同治经常以政务繁忙为名,进书房的次数越来越少,时间越来越短,几乎就不读书了;而且,在上朝的时候也不太召见大臣,每次召见也不过随便问两句,对考察大臣的贤能和政事之得失,毫无体会。慈禧听到这个报告后,这才知道事情已经在起变化。
没不久,圆明园工程又出了大问题,这就是被同治委以重任、前往采办木料的李光昭诈骗案发。李光昭原本是个贩卖木材茶叶的小商贩,后来花钱捐了个“候补知府”衔,当他听说朝廷重修圆明园的时候,便谎称自己在多个省份购有木材,可以报效。在同内务府的人互相勾结后,他打着“奉旨采运圆明园木值”的旗号,到香港与一位法国商人签订了一份购买三船价值约五万四千元的木材合同,但他回到北京后却向内务府谎报自己购买了价值三十万元的木材“报效”,实际上李光昭只付了极少的定金,说白了就是想“空手套白狼”。
等到法国人的货船到天津后,李光昭在内务府那边没有拿到现款,他自己又无这个付款能力,于是便借口木材尺寸与原议不合,拒绝提货付款,结果法商国人告到天津领事馆,要求清政府扣留李光昭并赔偿损失。同治得知后十分生气,便责令李鸿章严厉查办,结果发现了这其中的蹊跷。
更要命的是,这个李光昭又不懂国际经济法,他私自以“圆明园李监督代大清皇帝”的身份与法商签约,险些弄得此案成了外商与“大清皇帝”的诉讼并将要引发一场严重的外交纠纷。尽管李光昭后来被革职并定斩监候,但这个事件也令同治脸上无光。
25、叔侄闹翻天,顽劣皇帝胡搞一气
在“李光昭”事件曝光后,朝议纷纷,位高权重的恭亲王奕訢觉得事态严重,如果任由小皇帝继续胡闹一通的话,将会一发不可收拾并影响到未来的朝政走向,中兴大业也可能就此打断,于是他决定邀集醇亲王等十个王公大臣共同上奏,出面干预。
随后,奕訢等人向同治上了一道奏折,历举清朝开国后的创业之艰难,希望小皇帝能够畏天命,遵祖制,勤于学习,善于纳谏,做一个明智之君。在奏折的最后,奕訢等人也提出了一个实质性的请求,那就是暂停重修圆明园的工程。
经验老到的奕訢等人知道,按同治的脾气,他是不会细看这个奏折的,弄不好他就是会看上两行就丢在一边,装作没有看到。因此,奕訢等人特别请求召见,并要求当面对这个奏折作出解释。
在奕訢等人的再三请求下,同治只好同意召见。在奕訢跟讲他亲政后优劣得失的时候,同治越听越不耐烦,等到奕訢提出要停修圆明园,同治顿时勃然大怒,他突然打断奕訢的话说:“我就不停工,你们拿我怎么着?你们唧唧歪歪的,到底想干什么?”
众人见这少年皇帝说出来的话极没水准,一时只好沉默不语。奕訢壮着自己是皇叔,当时很冷静的说:“折子上说的不仅仅是停工一事,还有其他事情,请容臣慢慢宣诵,逐条读讲。”
但奕訢还没讲两句,同治便极为烦躁,他拍着桌子骂道:“既然你这么喜欢说,我这个位置让给你来做,这下行了吧?”
军机大臣文祥听到同治的这句混账话,当时就又急又气,几乎晕倒在地。同治见老头把持不住,便命人赶紧扶出并也想乘机散会开溜。这时,恭亲王奕訢上前把他拦住,非要把话说完。同治这下只好回到宝座,不敢造次。刚开始的时候,同治还一边听,嘴里还一边嘟囔着,直到奕訢说到他“微行出游”一条,同治这才紧张起来。尽管开始的时候他还死不承认,但等到奕訢将他出游的时间地点都摆了出来,同治这才哑口无言。
被恭亲王抓着小鞭子后,同治心中耿耿于怀,过了几天,他主动召见了奕訢一个人,不会别的,只为了追问“微服出游”这事到底是从哪里得知的。奕訢在逼问之下,只好说是从自己的儿子、皇帝您的伴读载澄那里听说来的。
同治知道自己的丑事被奕訢掌握后,暴跳如雷,为了出心中的一口恶气,他回去后便自己草拟了一份谕旨,将奕訢现任的军机大臣及其一切差使全部革去,并由世袭罔替的恭亲王直接降到不入八分辅国公,并交宗人府严议。
按祖制,清代宗室封爵共分亲王、郡王、贝勒、贝子、辅国公、镇国公等共十四等,“不入八分辅国公”为第十等,也就是说,同治一下就将奕訢的亲王爵位直接由第一等降为第十等,这个玩笑可就开大了。
在谕旨下发的时候,军机处的大臣们不敢奉旨,他们一再请求小皇帝再慎重考虑。同治回去后稍微消了消气,便于当晚又下一道朱谕,改将奕訢世袭罔替的恭亲王爵革去,并将奕訢降为郡王;另外,奕訢的儿子载澄,这位伴读先生也被连累,贝勒爵位被革去。
当天晚上,同治想了又想,还觉得不够解气,于是他在第二天一大早又下令将奕訢、惇亲王奕誴、醇亲王奕譞、御前大臣伯彦讷谟祜、景寿、奕劻,还有军机大臣文祥、宝鋆、沈桂芬、李鸿藻十人全部革职,并在谕旨中严厉指责他们“朋比为奸,谋为不轨”。随后,他将朝中大臣全部召集,要当众宣布这个决定。
将当时朝中的十个重臣全部革职,这种让朝政瘫痪的做法只能让事情越闹越大了。很快,十大臣被革职的消息传到了内宫,两宫太后在得知同治在朝堂上胡闹后,她们赶紧从宫中赶到弘德殿,并在同治将谕旨明发之前拦下。
在两宫太后的严厉斥责之下,同治跪在两位母后的面前,慈安和慈禧则一把鼻涕一把泪的痛诉,奕訢等王公大臣这十几年来是如何勤勉为公、精心报国,要不是这些人,哪里有你的江山?你年少无知,意气用事,置国命运于不顾,视国事如儿戏,如何能做个好皇帝?昨日之谕立刻撤销云云。
此时的慈禧太后还算清醒,虽然她和恭亲王有矛盾,但当时要缺了奕訢,大清王朝还真运转不灵。在两宫太后的压力下,同治这才不敢胡闹了,他不得不恢复所罢各官的职务,还赏还了奕訢世袭罔替的恭亲王衔,载澄也因祸得福,由贝勒升为郡王衔。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