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09-02-07 21:52:39
一、思想实验或例子:
关于自恋最经典的例子,毫无疑问是古希腊的这个神话:
那喀索斯是个美少年。他不爱仙女而只爱自己在水中的倒影。神为了惩罚他,使他伸手去摘树上的果实时树自动长高,低头喝池中之水时水位自动下降。他死后,神把他变成了水仙花。
在心理学上,那喀索斯这个词乃自恋者的代称。
我想说的是,我们不要轻易忽视这个神话。它不仅仅是个神话。人类先民的神话传说远不是胡说,而是带有某种本体论和形而上色彩,表现着对人的存在困境的探寻。
人为何有自恋?过度自恋的结果为何就是“死亡”?
正如我们在前面说过,人在这个世界上是软弱无力的。真正可怕的不是人有自我,而是他有自我意识,这让他暴露在强大而凶险的世界面前;真正可怕的不是他孤独,而是意识到他的孤独,这种感觉把他置于焦虑之中。
怎么办?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否认自己的软弱,发现并想像、眷恋自己身上的优点,不仅仅是肯定自己,而且是崇拜自己。这就是基本的自恋。你肯定在现实生活中看过太多具有这类自恋特点的人。
当然,在中国,这种自恋在公共领域里,最经典的是芙蓉姐姐。
还有一种变形的自恋,即不是恋自己,而是恋偶像、神、上帝、民族、金钱、商品、民族、国家等“外在物”。这并不是不爱恋自己,而是把自己的这种爱恋投射了出去。同时,这些承载他的投射的人或东西又被他纳入了自己的心理结构。
这种变形的自恋你在现实生活中同样可以找出一大堆,他们是形形色色的粉丝,形形色色的偶像崇拜者。
最为人所知的例子,恐惧是杨丽娟。
日期:2009-02-15 14:01:49
至于有人担心我情绪受到刺激或对很多人感到绝望,从而中止回复,这种担心倒是多余。
我想请你们记住:在网络上攻击性强、嬉皮笑脸撒泼打滚的人,基本上是不可能有任何长进的人。6年前在关天茶舍就有这样一个活生生的例子。已经六年了,当年的一批人早已成长为中国思想界年轻一代的中坚,但这个人还是没有任何进步,以至在圈子里成为笑谈,也没人看得起他。
知识、见解、视野、心理在一开始如何差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反思,不要让自己的心理蒙蔽,从而获得进步。但有些人就这种档次,也永远只能扮演那些自以为得意但在清醒的人看来非常悲哀可笑的角色。
这个世界就是这样,人与人之间是有差别的。缺乏任何反省的健全心态的人,永远只能靠YY来“强大”。
这些人不足论,而且在我的帖子,如果你从头细心阅读比较,你一定会发现。我真的不希望你们成为这样的人。
说到这里,我很遗憾我看好的几个人,没有继续往前走,并且对自己暴露的问题没有丝毫反思:
一、滑入心理博弈的泥潭,靠一些文字来争强好胜。我想说,这永远只能蒙蔽你,因为这完全是想像“自己聪明,他人弱智”的结果。心理强大与心理搏弈无涉,而且它会阻碍你客观地审视自己和他人,妨碍你的进步;
二、我真的怀疑你们的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我发这个帖子,就是要帮助人,而不是像以前那样帖子一扔就走(,因此,不可避免地要“提醒”一些我认为认知上有问题的人,这种“提醒”随着对方的问题而有相应的内容。当我发现这些人属于那种不可救药的人时,我不再理睬,因为我已经尽到了我“提醒”的义务。但在你们看来,居然是我和对方在进行心理博弈,并且我一理睬他我还输了。说实话,我不知道你们在看帖时有没有自己的思考;
三、我在前面早已讲过如何把他人当成客体进行冷静的审视。为什么你们没有想到可以把一些在这里撒泼表演的人当成客体审视,通过其前后表演的连贯性判断他们是些什么样的人?那些前后矛盾、不知所云的话,你们都没有发现?你们真的没有发现这些表演的心理逻辑?这可是最逼真的个案啊;
四、我再提醒你们注意,某个人在某个帖子里进行“评论”,留下的并不仅仅是一些文字,同时也留下了他的心理世界。你们可以用来分析那些人,同时也可以用来分析我。至于分析得如何,就是你的水平了。
日期:2009-02-15 14:05:37
在我更新讲一个新的原理之前,我请你们阅读一下我以前的一篇文章,看我是怎么分析的。
群体行动的心理逻辑
一
在某条大街上,突然出现一支游行队伍。他们举着各种抗议或谴责政府的标语,迈着步伐,喊着口号,群情激奋。前面就是全副武装的丨警丨察的警戒线。
这一幕在现代社会随处可见,现在也不时发生。我们可以说它是一种街头政治,是公民参与政治的一无奈而激进的方式。很有可能这一游行示威得到了宪法的承诺,游行队伍只是在行使他们的公民权利。但游行示威无疑会对既存政治与社会秩序构成冲击,因此他们受到了作为国家暴力组织的丨警丨察的阻挠。我们常常看到的是:以“维护秩序”来为自己的行动辩护的丨警丨察全力阻止游行队伍越过某一警戒线。而似滚滚洪流向前奔涌的游行队伍注定要和丨警丨察发生冲突。获得了正义这一信念支持的愤怒情感在游行队伍中的相互感染和相互强化使其似乎具有摧毁一切的力量。
现在让我们假定,警戒线被冲破后,因某种原因,无法控制局势的丨警丨察开枪了――开了一枪。我们再假定,这并非警告性的朝天鸣枪,而是对着人群。一个人被打死。枪声似乎在说:“你们再往前冲,他就是下场!”
枪声是一种死亡的信号,而游行队伍并不是来找死。因此,枪声和有人倒地这一幕对于游行队伍来说,无论事先有无心理准备都是一个意外。对死亡恐惧的强烈体验会使游行队伍的激情在一瞬间冷却,喧嚣会在一瞬间终止。游行队伍至少会有两秒钟的惊愕。他们会不知所措。
好了,本文不作价值判断,让我们来思考一下: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会作鸟曽散还是不畏惧丨警丨察的子丨弹丨往前冲?
二
首先我们当然要确认:这支游行队伍已构成一个心理群体。或许当游行队伍刚出现在大街上时,它还只是某个同质性群体(比如某个组织、某个“亲戚团”)。但后来可能有源源不断的人加入。但不管这个群体是同质性群体还是异质性群体,或两者间而有之,可以肯定的是,当一个人跟着大伙一起喊口号的时候,他只是个 “心理人”,而且是一个已被催眠的“心理人”。在枪声响起之前,情绪、信念的相互强化使群体内部真正达到了“我透过你们的存在而存在,你们透过我的存在而存在”的境界。可以这样说,在群体里,每个人都象做梦一样。在梦中,群体铁板一块,无坚不摧。
但在枪声响起后,一瞬间在心理上群体即告瓦解(虽然可能又会很快形成)。死亡恐惧使每个人似乎都从梦中惊醒,从群体那儿体验到的力量瞬间消失,个人重新又变得孤弱无助。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