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着这些信息,姚晓依头皮发麻,昨晚无意中目睹的那场争吵竟然成了杀人案?两个人都死了……等等,自己明明只看见了两个人影,如果两个人都死了,电闪雷鸣那一瞬间出现在窗户边的人又是谁?难道房间里还有第三个人?
闪电来临的那一瞬间,她正裹着浴巾,披散着头发,像木桩一样立在阳台一动不动。也是在那个时候,命案房间的窗户边出现了一个身影,那个身影似乎被她所在这栋楼的某个东西吸引了住了,停顿了一下,才迅速拉上了窗帘,灯也很快被灭掉。莫非……莫非闪电照亮整个小区那一瞬间,自己也刚好被对面那个人看见了?
想到这里,她整个下午都心神不宁。
“一个杀人案的目击者,一个被人目击到的目击者。”她行驶在下班途中,这个特殊身份一冒出来,感觉出现在后视镜里面的每一辆车都在跟踪她,以至于绿灯都亮了好久,她还愣在原地发呆,招来后车一句清晰的骂声。
想起命案就发生在阳台的对面,她回到家第一时间关好窗户,拉上窗帘。刚折回客厅,手机响了,是个陌生来电。
她按下拒绝键,还没来得及放下,手机又响起来;再拒绝,再响。
谁这么不识趣呀?她暗想,无奈接通。
“是姚晓菲吧?”一个中年男人的声音。
“你是谁?”
“我是谁并不重要……你没跟丨警丨察乱说什么吧?”
“丨警丨察?什么丨警丨察?”
“哦,看来丨警丨察还没找上你。给你一个忠告,千万别对丨警丨察说出你看见的。”
“我看见的?看见的什么?你是……昨天晚上那个拉上窗帘的人?”
“你就是那个披浴巾的人吧。记住,还想活命的话,别对丨警丨察说出你看见了什么。”
“你怎么会有我的电话?”
“我不但有你的电话,还知道你的公司地址,嗯,今天你是怎么开车回来的,我们也是一清二楚。”
“你到底是谁?”
“说过了,我是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面对丨警丨察你该怎么说。”
“……我为什么要听你的?”
“那你就得死!”
对方说完挂断了电话。
姚晓菲呆在沙发上,正想着报警,手机又响了,还是那个人。
“正在犹豫要不要报警吧?我奉劝你,千万别。对了,忘了告诉你,我知道你还有个妹妹,刚刚大学毕业,叫姚晓依是吧?”
“你……对我妹妹做了什么?”
“你放心,目前为止,什么都还没做。丨警丨察应该很快就会来敲你的门了,我期待着你的表现。最后警告,别乱说话。”
挂断电话几分钟,果然有人敲门。
她又是一惊,透过猫眼,看见一男一女两名丨警丨察。
她迟疑着开了门。女警官出示了证件,叫柳青,是青山警署的,说是前来调查昨晚发生在对面公寓楼的命案,此行属于例行走访,不代表怀疑受访者,只是协助提供有助破案的信息。
“我明白。”
她把丨警丨察请进房间,暗自嘀咕:陌生电话说丨警丨察很快会来敲门,果然没过几分钟就来了,说明陌生人对警方的行动了如指掌,莫非陌生人就潜伏在某个地方,暗中观察着警方的一举一动?那自己面对丨警丨察的一言一行也在对方的监视之中?
“昨晚几点回的家?”了解完基本信息,叫程志远的男丨警丨察看似无意地扫了一眼阳台的方向。
“10点20,不多不少,回来大概20分钟就下雨了。”
“时间这么准?”
“开车回来的路上,特意看了时间,想争取在10点20之间赶回来,回来时间刚刚好,总算赶在下雨之前。”
“有没有看到或者听到什么?”
“没有。”
“窗帘一直是拉上的吗?”男警官指了指阳台方向。
“对。”她略略侧了一下身,想起陌生男人刚刚发出的警告,很快回答出来。
“白天也拉上?”
“……白天不在家,开窗的话,感觉不安全。”
“下雨的时候你在做什么?”
“刚冲完澡,一边吃冰激凌,一边看电视。”
“看的什么电视?”
“什么电视……记不清楚了,就是胡乱调了个台。”她没想到会有这么一问。
“好吧,谢谢。如果你想到了什么,可以给打这个电话。”结束问话,男警官递给她一张名片。
她把丨警丨察送出房间,迟疑着要不要给一个暗示,“我知道你还有个妹妹”的警告在心头一闪而过。她打消了念头,目送两人消失在电梯口。
关上门,手机又响起来,还是那个陌生号码。
“你刚才的回答我很满意。”
“你他妈到底是谁?你躲在哪儿?”
“我在一个你看不见我,但我看得见你的地方。”
说完对方再次挂断电话。
她快速冲进卧室、厨房、卫生间,依次查看,没人!
窗户是关着的,窗帘也被拉上了,房间里也没有藏人,对方能听到刚刚她和丨警丨察的谈话,这个人藏在哪儿呢?
(9月23日)倒计时第98天
上午,C市城北新区青山警署。
尸检报告陆续送达,作为刑侦队长,肖峰随即主持召开案情分析会。
命案发生时间确定在7月21日晚10点至12点之间;尸检结果进一步显示,迎面躺在地上的男子死于刀伤,仰靠在沙发上的男子脖子上发现有勒痕,直接死因系受外力压迫脖子窒息所致;伤口分析确定,插在死者胸口的水果刀为现场唯一作案工具,水果刀上留有两名死者的指纹;经过DNA比对,躺在地板上的死者名叫赵勇刚,32岁,靠在沙发上的死者名叫段奎,35岁,均无正当职业;资料还显示,两名死者均有犯罪记录,犯下多起入室抢劫案,有过作为同案犯被判入狱的经历;案发现场没有发现其他可疑指纹。
604室是死者段奎在五个月前通过中介租下来的,房屋所有者居住在C市另一个高档社区,一家三口已被确认正在外地旅游,排除作案可能。首先发现命案的环卫工人张凯21日下午7点半下班,第二天他该调休,下班后邀约同事在租住的民房打牌到凌晨4点,通过调查排除作案可能。
小区共有三个大门,监控录像显示,10点到12点之间没有人或者车辆通过三个大门出过小区,那个时段即将或正在下暴雨,实属正常;这个时间段进入小区的人和车辆经过排查,没有发现疑点。走访小区居民也没有发现有力线索。
“疑点有点多啊。”肖峰口述完目前掌握的基本信息,合上卷宗,又眯起了他那双标志性的细眼睛。作为令青山一带罪犯闻风丧胆的破案机器,他的细眼睛就是一把锋利的刀,能出其不意地撕破复杂的谜团。
“段奎是被勒死的?为什么?先勒死,再刺杀一刀,凶手不是多此一举吗?”程志远对尸检结果大为不解。
“段奎遭遇的两次袭击之间有明显时间间隔,从现场血流量也能证明这一点。那么,凶手的目的是什么?”肖锋说。
“也许是为了掩盖?刀伤导致死者脖子血肉模糊,没有先进的尸检检测手段,很难发现脖子的勒痕。”陈志远说。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