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战场———历代经典战役全解读》
第1节

作者: V罗杰V
收藏本书TXT下载
  揭幕战
  中原争霸:决战城濮(春秋)
  说到春秋中原争霸的战争,先要提起一个人。就是晋文公重耳。
  有人说,重耳打小是个纨绔子弟,这是冤枉了好孩子。
  公元前656年,重耳离开晋国,四处逃亡,完全是缘于晋国内乱,说得更清楚一点,是因为一桩冤案——

  重耳的父亲晋献公,宠爱骊姬,骊姬是个有理想的女人,她的理想让自己亲生儿子奚齐当上太子,以后继承君位。于是,这个女人用计陷害已立的太子申生。让申生将下了毒的酒肉献给晋献公,晋献公误以为太子要谋害自己,愣把申生给绞死了。死了一个还不够,骊姬觉得申生的弟弟重耳和夷吾仍具威胁,又陷害这哥俩儿。晋献公再次上当,派兵攻打蒲城,讨伐重耳。重耳被迫从浦城逃亡到狄国。

  这就是《左传》里记载的晋国“骊姬之乱”。
  要知道,一个国家与另一个国家的战争,一个种族与另一个种族的战争,一个势力集团与另一个势力集团战争,归根结底,都是人与人之间的战争。显而易见,说战争必先说透人。
  拿重耳来说,避祸而逃,一逃整整十九年。
  这是何等辛酸的十九年?
  没有这十九年的磨砺,也就没有后来改变中原格局的城濮决战。
  当时,跟随重耳一同逃亡的几个大臣,狐偃、赵衰、魏武子、司空季子都是晋朝的人才。他们陪伴重耳在狄国呆了十二年,为躲避追杀,又辗转到卫国。

  卫文公对待重耳,丝毫没有春天般的温暖,而是秋风扫落叶。重耳在一个叫五鹿的地方挨饿,比喝了三鹿更痛苦,只能向农夫乞讨食物。呆不下去,又到了齐国。
  齐桓公大不一样,厚待重耳,将自己的宗室女儿姜氏嫁给重耳,又赐给马十二乘,一乘是四匹马。有点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就变成美好人间的意思。
  对于一个流离失所、长期饥肠辘辘的人来说,这就算到天堂了。
  重耳很满足,沐浴在齐桓公慈善事业的阳光中。要说这时他有什么雄心壮志,想当春秋霸主,那是扯淡。这期间,他内心苦涩,精神颓丧。唯一的奢求就是生存,过上衣食无忧的日子。齐桓公给了他,他有些“乐不思晋”。
  想想看,一路艰辛奔走,却不像西天取经最终有个盼头。人最怕什么?不怕骑虎难下,怕的是找不到老虎骑。

  无事业可从的人,肉体即便充实,内心也是惶惑空洞的。
  幸运的是,重耳身边有能人有智者商量对策,他们想规劝重耳离开齐国,切勿贪图安乐。
  一帮人蹲桑树下密谋,却不知树上有个采桑的婢女。婢女跑去报告姜氏,姜氏很害怕,担心齐桓公得知后杀了重耳,便亲自劝说重耳逃走。重耳坚决不肯,床上有睡的,桌上有吃的,身上有穿的,谁还愿意再过窘迫潦倒食不果腹无依无靠的日子。
  姜氏只好与狐偃共谋,将重耳灌醉送出齐国。
  路上,重耳醒来,勃然大怒,操戈驱赶狐偃。但是,这时他已不能回齐国了。

  告别齐国,重耳一行又先后到了曹国和郑国。这两国的大臣深知重耳身边的人都是人才,劝自己君主善待重耳。可两国的君主曹君和郑文公却有眼不识金镶玉,对重耳慢怠无礼。重耳只能继续漂流,到了宋国,宋襄公赠马二十乘。之后,重耳前往楚国,见到楚成王。
  在楚国,重耳清醒意识到一条生存法则——靠谁都靠不住,要活着要自立,就一条:不要靠,要一起搞。
  因为,楚成王盛宴款待重耳时,问重耳将来如果返回晋国,用什么来报答?
  这个疑问句具有醍醐灌顶的效果!
  即便当时的重耳当时不会预见到,他与楚国将来会有一场改变中原格局的历史性会战,但至少他清醒了,他没有朋友,没有恩人,就算他感恩,对方也要吃掉他,这是国家利益。国家利益高于一切,要侵吞占领称霸,就要战争,战场上不讲私人交情,商场上也一样。
  清醒后的重耳,这样回答:楚国各种物资都有,不需要晋国的,若我得回晋国,一旦晋、楚交战两国演习军事,在中原相遇,“其避君三舍”,如果还得不到君王的宽大,就将跟君王较量一下。——《左传》里这么记载。

  退避三舍,这是耳熟能详的成语,一舍为三十里,三舍九十里。
  楚国的令尹子玉一听重耳的话,觉得不对劲。这家伙眼下落魄,貌似懦弱,可他的眼睛背叛他的心,骨子里蕴藏霸气和刚强,是个逢敌必亮剑的主儿。今日留他性命,将来必生后患。
  楚成王却不听从,没除掉重耳,而是将其送到秦国。典型的拿豆包不当干粮,搁嘴边都不啃,哪能想到席间一番话,竟真成了将来一场大战的伏笔。
  秦穆公笑纳了重耳,把他拿枪使,以对付当时的晋怀公。你齐桓公送一个女儿,我大手笔,送五个女儿,嫁给重耳为妻妾。
  直到公元前636年,秦穆公才送重耳归国。
  晋国此时是个什么情况呢?国势衰弱,晋怀公不得人心。重耳归国后,晋国的大臣们转向重耳。重耳掌握了军权,进入曲沃,成为晋国新一带君王。是为晋文公。

  晋文公登上历史的政治舞台,干了两件大事。这两件事都是一个目的:强盛国力。头一件:安内,进行国家内政改革。
  第二件:联外,外交活动,争取盟国。
  晋文公到底是周游过列国的角色,逃亡十九年,隐形大财富。回国登君位,短短两
  年,便使内乱十余年之久的晋国百废俱兴。
  晋国真的强盛了。但能强过楚国吗?数年来,楚国一直在发动战争。泓水之战击败宋国,声威大震,一股打遍中原无敌手的气势,席卷而来,迅猛向黄河流域扩张。相继控制了鲁、郑、陈、蔡、许、曹、卫、宋等中小国家。

  楚成王的战略是一手软一手硬,亲善镇压并用。泓水之战前,陈国私通宋国,楚成王就派大军征讨。泓水之战后,宋成公来投降,则给与优厚待遇。对于未与楚国结盟的齐、晋、秦三个大国,则用不同手段区别对待。
  对齐国,楚国拥立公子雍,并派兵驻守彀邑监视他,同时任用齐桓公的七个儿子为楚国大夫,以收拢齐国人心。对秦国,则派重兵屯守商密(今河南浙川县荆紫关)等地,以阻碍秦军东出。对晋,则以隆重的礼节招待当年流亡的重耳,其目的就是,预先联络感情,为楚国霸占中原减少一个对手。
  再说齐国现状,原本为中原霸主,可齐桓公死后,国家陷入内乱漩涡,失去了霸主地位。秦国又致力于向西方兼并,对东方诸侯争霸持观望态度,保持中立。就国力而言,惟有晋国可以与楚国抗衡。
  楚成王野心膨胀,晋文公心里门儿请。此时,他已60多岁。一个60多岁的君王还能折腾多久?他会想到自己死后,国家会不会被楚国这头猛虎吞没;还会在夜阑人静时回顾自己的一生,哪个男儿不想“醒掌天下事,醉卧美人膝”?晋文公更想!
  这辈子不能就这么交代了,与其坐以待毙,不如争当霸主。
  楚成王有楚成王的争霸战略,晋文公也有自己的一套。很简单,六个字:尊王室、联齐秦。以此与楚国争霸。

  简单的六个字,含义却不凡。“尊王室”,是以齐桓公和宋襄公为鉴,吸纳其经验,汲取其教训,尤其是齐桓公“尊王攘夷”的办法,是事半功倍的良策。
  晋文公登君位第二年,公元前635年,周室发生内乱,周襄王逃到郑国,遣使者向秦、晋等国求救。
  狐偃对晋文公说:“求诸侯,莫如勤王,诸侯信之,且大义也。”
  意思极明确:勤王,可提高晋朝在诸侯中的威信。相当于买到个名誉。
  名誉是非常要紧的。孟子曾下过断语:春秋无义战。在他眼中,为了争做霸主而发动战争,结果是杀人盈城,尸骨遍野,民不聊生,这些君主都是历史的罪人。

  一个君主要比别的君主显得“正义”一点,出师征战就必得有个靠谱的名份,简言之:旗号。
  齐桓公曾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晋文公亦是如此,亲率大军前去救援周襄王,并护送周襄王返回王都洛邑。
  正如狐偃的算计,晋文公“尊王勤王”的举动,在诸侯中提升威信的同时,又获得周襄王赏赐的阳樊、温、原等地,就是今天的河南省温县西、济源县西北一带。
  晋文公很欣慰,他知道这一地区对争霸中原的战略意义,便将这一带作为日后进出中原的基地。大力经营。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