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氓时代--山寨时代中国大批判》
第26节作者:
赫连勃勃大王 再看邻国,所谓的明成“皇后”,真实历史上一个阴险擅权、浅薄无知的扁脸糟老娘们,被他们的电视剧演义得大义凛然。而我们当时作为宗主国派去帮忙挽救其国家的袁世凯大人,竟然在他们胡编乱造的电视剧中被人扇耳光!而我们国内呢,我们数朝数代的大汉真正英雄,却甚少被只知道银子的电视人加以颂扬和歌颂!
可悲!可叹!
●我是如何成为“赫连勃勃大王”的
大词猛抡,谈了半天发生我们身边的文化现象和生活政治内容,也要讲讲我本人的奇异“创作”经历和感想,谈谈我是如何一步步从一个真实个人摇身一变为“赫连勃勃大王”的故事,从一个侧面,可以反映出中国互联网这几年来的写作递嬗轨迹和网络发迹的“心路”历程。
我从2004年开始在中国互联网书写历史以来,获得了不少喝采的声音。诚然,“寡人”自有邹忌之明,深知非有城北徐公之美,安能有历史写作开创之能!赞誉的声音,除了那些素昧平生的网上读者以外,也有不少出自我互联网多年探讨学识的老友们(包括好几个善良的书商朋友),他们自然私我,美我,偏好吾文。
回顾中国这几年的网络“文化史”,可以发现,在浮躁时代,书商炒作,已经成为一本书成功的关键。越来越多的写手,贪图快捷方式,纷纷一手拿本历史白话书,一手拿本网络俏皮话,俯首打字,胡侃历史,并美其名曰“生动、鲜活、广大群众喜闻乐见”,如此,严肃的历史,渐趋胡侃末流,各种类似“西施吃着哈根达斯”、“小皇帝把帝国当成别人的信用卡来猛刷”、“宋襄公终于失去了国王的椅子”、秦始皇摇头说NO……等等使用无厘头“当代”词语解析其实是肉麻当有趣的句式,包括古代主人公的“英语对话”等噱头,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历史叙述中。
这些“时髦”句子好吗?当然好!很早以前刚刚出现的时候非常好!我们在网上开始看见这些东西的时候,顿能让人眼前发亮,什么刘邦先生,吕雉女士,打狗脱王莽,迷死脱李渊,如此柏杨、李敖式的幽默,老根发新枝,很能让网络消遣的人儿们发噱一乐。不过,随着这些下三滥式顽皮碎屑的飞散,我们真正的历史长河中那些久蕴经典的深沉的、迷人的魅力,也都消散在这些网络词语中。
相比倭国当代历史文学作家以现代人的思维去严肃、新颖解析过往历史不同,愈来愈多的写手,由于不肯仔细钻研典籍和做基础功夫,更喜欢形而下地用低俗网络语言拿历史打趣。这,没有什么不好。但是,如果形成了潮流,那就不得不让人忧心忡忡。
当然,一切也都可能是杞人忧天。王八、田七,好吃补鸡;青瓜、白菜,各有所爱。面对我们喜欢盲目跟风和万事造假的国人(连老虎都能用纸片做,奶粉都可以放入工业原料),好玩、轻易、不费力,似乎是最好的吸收管道。尤其在虚拟网络上,写手中任谁稍有正面的姿态,都会网络群氓被斥为假正经的装逼。
历史散文和小说好写吗?非常不好写!
我几年来洋洋洒洒五百万言“另类史”系列,都是属于“历史大散文”范畴。而我在2003年底开始历史另类史系列的写作,其实恰恰肇始于历史小说尝试的冲动。当时,我阅读北齐高家的变态发家史和乱伦史,很想写部历史小说来展示北朝末年的历史。但是,伏案行文,我才发现历史小说的驾御难度之高,超出想象。
如果想撰写历史小说,马上就有问题来到眼前:比如,当时人穿什么,住什么,吃什么,打仗怎么打,互相怎么称呼,弄那事的时候睡在什么样的床榻上…..小说着重惊人的细节,对于这些,如果仅仅靠揣测和臆断,只能贻笑大方。最简单的例子,当时,我下笔写北朝的人,从他们口中,言及南朝的梁武帝,就直说梁武帝如何如何,而描写的当头,梁武帝还没有死,所以,北朝人口中直说他是“梁武帝”,恰恰犯了清宫戏电视剧斯琴高娃所演太后一口一个“我孝庄”的错误。谥号,在讲究现场感的历史描写中,是不能安在活人身上的;再如,描写战争,依凭我历史演义的读本经验,我大写战将们手持方天画戟在战场上冲杀。其实,真正研究南北朝战争,就会知道,因为当时兵器和甲胄的改进,戟这类兵器,基本已经退出了实战,如果写北齐的兰陵王高长恭拿着这曲里拐弯的东西打仗,一定让有识者发噱。还比如,南北朝时代,言及“琉璃”就是指今天我们所讲的人工玻璃。而当时人所讲的玻璃(有时写成“颇黎”),反而是指天然宝石;还比如,我起初看见南北朝上层人物爱玩“握槊”这种游戏,想当然地以为是两个人拿着长槊练习击刺玩,其实,那是一种从印度传来的棋类游戏,与“弹棋”、“双陆”玩法各异;还比如,宋太祖、宋太宗兄弟“斧声烛影”,不少宋史写作者马上望文生义,把作为文具赏玩当镇纸的“玉斧”想象成杀人的大斧子……这些细节的摹刻,都要靠扎实的基本功底。相比之下,“精神恍惚”、“波斯狗”、“郁金香(郁金和郁金香是两个概念)”这样看似特别现代的词,却古已有之,完全放心使用,大可拈来描写当时的人以及当时的事情―――行文至此,有人一定会说,你这个斟词酌句、追根究底的傻逼,如此费力,能讨好吗?
未必!
不过,我觉得,如果想真正再现我们的古人的所处时代和精神风貌,苦心研究古代典籍,这些基本的涵养和根底,确实很重要。如果总是拿我们当代人的浮躁思想推究古代的人,其实完全是一种妄想。如果历史写作者不去研究古代的生活细节,历史小说或者历史散文,最终沦为胡说八道的瞎侃。
当然,现在为了好玩、好挣钱的写手,大可以跳过这些基础功夫――“架空”历史(或者说是“穿越”历史),这个词语,可以专门为自己不懂历史典故和历史细节来做推辞。而且,既然是架空,当然可以不用考虑任何历史真实,就可以让汉朝人打仗骑马的时候踏上马镫,可以让秦朝人穿着底裤坐在椅子上,可以让春秋的西施吃上辣椒和土豆,可以让宋明的汉人长发左衽打扮成酷哥,可以想当然地把宋朝初期的“炮”当成冒火的火器,也可以把风骚美人写进郑和大公公下西洋的故事中当成戏肉……
如果写真正的历史小说和历史散文,如果想领风骚三五年,就不得不要去坐冷板凳仔细研究历史。
似乎这样讲,一竿子打了一大片,没有网络谦虚装孙子讨好的风格,会遭来痛骂和痛斥。我还要说,人的需求不同,写法各异,当然个人有个人的风格和接受方法。穿越和架空,存在就是合理。不过,泥沙俱下之中,拉挽历史写作的风气,我本人总觉有些责任感。
当然,我不敢牛逼没边,不敢像胥吏“大脸明月”那样云山雾罩,吹嘘自己能从13岁开始就熟读25史,也不屑如此大牛特逼自己中学啃窝头的时候起就“研究”了15年的《明实录》什么的。我,赫连勃勃大王,只是一个从2004年才对中国历史感兴趣的业余历史作者,惟一可以拿出来平心静气吹嘘的,就是我自己真正懂古汉语,能够坐不冷的板凳,能仔细通读中国历史文言文罢了。
当初,正是因为我本来想写那本南北朝的历史小说,结果,自己做这种历史功底笔记,弄到天涯网站。网上网下的哥们们一捧场,我虚荣心一起,拉拉杂杂,无意插柳,竟然最终弄出几百万字的另类史系列书籍――虚荣心误我,朋友误我,书商误我!
但是,一切都不白做,终于我能在写真正的历史小说的时候,心里有了些底气。我原先四、五百万字的历史散文,都能成为我日后书写宏大历史作品基础准备和铺垫。
此外,历史文学的人物心理描述,尤属艰难。愚不佞,迎难而上,恰恰想从历史人物的历史心理切入事件。当然,有些看似平常的一句话,一个词,一种渲染,可能是笔者多年人生经验中或者是生活积淀中灵光闪现的一刻――诸如,在历史小说《玉体横陈》中,我描写东魏孝静帝的自我意识时,有这样的描写:“大地,经过太阳的暴晒,渴了。暴雨倾盆,短暂。很快,空气中充满了青草的味道”。短短二十几个字,倒是我两次去内蒙古草原突遇大雨才得到的“灵感”。只要有草原生活的人,看到这种细腻的描写,肯定会引起对方的强烈共鸣!类似种种,书中多多。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