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氓时代--山寨时代中国大批判》
第28节作者:
赫连勃勃大王 说到底呢,这部小说所展示的一切,所有的一切,不过是劣质的洋人床帏噱头、浅薄的时髦商品展示、以及那些显然源于道听途说的性爱体验。
我们看看作者一下的两个小段的描写,就大概可知这本书的“份量”:
音乐引导我们进入爱的意境,他跪在我的琴凳前,夹在我的双腿间,他撩起我的长裙,剥下粉红的裤儿,深深的,疯狂的吻就落到了那一花瓣处,一种强烈的震颤令我舒服得闭上眼睛,我觉得生命的热血全往那处喷涌……爱液直往下淌,湿透了裙底,我不由得扭动腰臀,舒展起双腿,一迎一合,令他的吻愈探愈深……就在格兰姆(洋老二的名字)的吻席卷到体内的那一处,而我控制不住腰快活地叫喊出来时,我的双手亦强有力地在琴键上展开了华彩的高潮,层层迭起,推送到欲仙欲死的疯狂里……事后,格兰姆对我说:“亲爱的,你知道吗,那个男人爱上你,一定到死都爱不够,你骨子里太浪漫风情了,简直不可思议……”
瞧人家上海女作家和洋爷们做爱,都边弹奏钢琴边弄那事儿,听着就“高级”,看着更有“文化”。
再看看下面的小资抒情文字:
我们漫步在曼哈顿第五大街,走进了“乔治•阿玛尼”专卖店。几乎华尔街的男人千篇一律地钟爱这个品牌的西装和领带,格兰姆也不例外。……“乔治•阿玛尼”就是我常常为格兰姆选购衣物的地方……我和格兰姆坐在沙发上,经理亲自捧上两杯咖啡,随后让店员送上所有白色的婚礼领结给我们挑选……回到家,已经是傍晚了,我洗了澡,换上宽松的衣裙,随后像往常一样,坐在三角钢琴前,给我的爱人弹奏肖邦的作品……今晚,我们腰抱在一起,温馨地休息,忍着不做爱。等明天,等一个幸福甘美的永恒明天吧。
在整本书的字里行间中寻找,其实到处都是叫春的低语、虚假的性、伪造的情欲、美元类硬通货、以及东方“美女”身体的炫耀。昔日板着面孔、穿全套制服做爱的“高大全”政治寓言,开始变成了假高潮的情欲寓言:当代小资女人,不仅仅要求大老二,还应该是高鼻深目的洋老二,最好是钱老二!
但是,这就会出现一个问题,为什么这样的小说会成为"畅销书"呢?
在我们兜售虚假情欲的超级市场中,自卫慧开始,“女性主义”性文学如火如荼。在全球化的今天,东方,特别是中国女性,终于在压抑数十年过后发出了她们歇斯底里的情欲呐喊。
当然,这种转基因的文化现象的产生,确实有着文学的、社会的意义隐含在里边。但是,她们小说中所有那些咖啡、内裤、摩天大楼、金融白领、香水等无数物质符号堆垒出来、营造出的小资氛围,最终都必须以奇异的旖旎风情吸引了无数女性的眼球。这种强行制造出来的图书市场销售热点,往往短暂地满足了人们的偷窥欲望,于是,小噱头就变成了大“流行”。
当然了,往上追溯,女性主义性文学,可能应该还要到张爱玲。近年以来,在“海派”文化人拼命吹捧这个红颜不薄命的作家的同时,存在着不少政治角度对她 “汉奸”身份那种孱弱无力的谴责(政治其实不能评判文学)。
在这些攻捧交互的喧嚣声中,任谁都忘记了著名翻译家在当时当地傅雷语重心长、一针见血的批判:
“(张爱玲的小说)几乎占到二分之一篇幅的调情,尽是些玩世不恭的享乐主义者的精神游戏;尽管那么机巧、文雅、风趣,终究是精炼到近乎病态的社会产物。”
上个世纪上半叶的上海殖民地文化,时过境迁之后,卫慧、贝贝•贝拉等人又隔代遗传式地接过来,继续卖弄着伪亚细亚风情,径自走着“海派”的文学时尚化道路,仔细观察,其实是换汤不换药,只不过她们炫耀的名词更复杂,性爱的描写更露骨,殖民地洋老二崇拜狂心态的谄媚更过份而已。
文学女中年这种“洋老二”崇拜狂,相比十九世纪西方浪漫狂飙中的“肺结核意象”,等而下之,相距甚远――每个时代,在文学上面会打下深深的烙印。从前的浪漫主义,是苍白的脸庞、孱弱的身躯,和美人迟暮的瘦弱。那种装饰性的、抒情的、秋叶飘零的死亡意象,变成了我们今天女性作家的“新浪漫主义”――嘶哑的快感、纵欲的叫喊,以及高鼻深目的审美观。
这是多么荒谬的事情啊!
在性的新猎奇过程中,我们本质的人性,总会降格成为庸俗的人性,成为雅斯贝斯所称的“功能化的肉体存在的生命力”――凡庸琐屑的享乐。我们的生活,势必成为单纯的、简单的“娱乐”,最糟糕的是,我们的私人世界,将会在厌倦与刺激之间往复交迭,丧失任何心灵层面上的渴求。
快乐,已经被无聊的消遣所替代,就连性也会愈来愈趋于兽性化和造作复杂化。
生命,一俟变成了功能,人作为人的有意义的历史特征,就会完全沦丧。在表面上的性文化繁荣的背后,隐藏着形形色色的焦虑和不安。恰如歌德所言:“人类将变得更加聪明、更加机灵,但是并不是变得更好、更幸福和更强壮有力。我遇见到这样的一天,上帝不再喜爱他的造物,他将不得不再一次毁掉这个世界,让一切从头开始!”
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界,真是一个奇怪的世界。如果研究科学,就会发现,已经十分细小的原子中间,也是空的,轰击它,就能产生异于常想的爆炸,而这个中空的细小分子在旋转和奇妙的相对静止状态中构成,也就是说,每一种物质,包括我们的肉身,实际上都是无数微细的相互作用的并不相连的‘物质’组成的。奇妙吧,一个肉体,实实在在的肉体,其实就是‘空无’,empty,是一种由无数微细颗粒互相围绕旋转而成的‘粘合体’,仔细想下去,这就又到了哲学的层次――让我想到佛教的‘空’,两千年前没有电子显微镜,没有今天的科学推理理念,古代哲人的智慧,匪夷所思,超出常人,难怪被称为‘佛’、‘圣人’,不寻常,真是不寻常!
空即是色,色即是空!
当跟风成为时髦
随便哪个晚上,无所事事间,就只能看电视了。普通人的生活,大抵如此。
电视节目,总是让人感到无聊透顶。几乎每个卫视台的黄金节目时间段都充斥着大陆、台湾、韩国的肥皂剧,让人不得不听大呼小叫的舞台腔,不得不看那生生死死、哀哀怨怨的俗套情节;翻译过来的美国科技电视片,内容太陈旧了,讲得主要内容竟然是怎样改进586电脑的运行速度;《枫林晚》节目,一帮老年人染了头发拉了脸皮穿上收腹衣在跳华尔兹;两个女里女气的男主持人挤眉弄眼,当众打情骂俏;售货频道正在推销145元一克拉的人造钻石珠宝,据说也有50个抛光面;戏曲频道,两个穿中山装五十多岁的胖子,正哀哀切切地用假嗓子唱青衣,鸡被踩了脖子也发不出这么难听的叫声;大鸟电视台的《欧洲看眼界》节目,摄影师肯定是电视台高层的亲戚,摄影手法恶劣,镜头主要聚焦在一个长相小里小气大头大脸的女主持人和一个长着一张典型阳痿型面孔的教授身上,周围美丽的欧洲风光,竟然一擦一晃而过,让人眼晕得想吐……
无穷无尽的娱乐时段,不看此无聊之事,似乎难遣这有聊之生。
坐在沙发上以无聊抵抗流逝的时间,是冥冥之中我们生活过程的一部分。唯一惆怅的就是,总是看着肥皂剧中那些被生活击倒的倒霉的人们,不知道是该骂还是该笑。恰如热带雨林里战战兢兢的蜘蛛,本来在阳光灿烂的天空下生活于某个阴暗舒适的树荫下,偏织着精美的纤巧的蛛网,天天徜徉其上惬意自得,忽然间风吹草动,一下子被肢解、吹落,丧失了依靠,荡漾于一根微细的丝线上,惶然不知所之。
弗洛伊德曾说过:“(群氓)从没有如饥似渴地追求真理,他们需要幻想,没有幻想是万万不行的。他们经常认为不真实的东西优于真实的东西;他们受到不真实的东西的影响,几乎与受到真实东西的影响一样强烈。他们显然倾向于对这两者不加区分。”
●看那些被误读的虚荣符号
为了避免给“名牌”做广告,下面内容删去一万多字.............
●“韩流”,以历史的眼睛去观察
“韩流”,对于我本人来说,只代表泡菜、大卖茶、烤牛肉和手术刀。但是,当我在电影院观看被媒体吹得神乎其神的冯小刚导演的《集结号》的时候,我才意识到,国人的“哈韩”情绪,真是太浓厚了,它已经折射到文化的层次。极尽煽情煽“人性”的《集结号》,不过是韩国《太极旗飘扬》的中国版!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