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顷刻间兴亡过手----郑国霸业兴衰录》
第27节

作者: 子非嘉澍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20-03-25 14:56:12
  =
  35
  五国军队屯集在郑国新郑的东门外,浩浩荡荡,一眼看不到尽头,似乎还有队伍正在赶来集结的路上。
  大敌当前,郑昭公召集文物群臣召开御前会议。面对着窃窃私语谁也拿不出个准主意的群臣,郑庄公似乎并不着急,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

  文武之首祭足首先对答,“现在五国大军兵临我国都之下,敢问大王有何计策迎敌?”
  庄公微微一笑,开始侃侃而谈他对于此战的看法。
  “卫国兴兵,无非是立威而已。五国联军看似声势浩大,其实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尔,不值得大惊小怪。陈蔡两国与我国并无什么大矛盾,不过是卫国威逼利诱之下不得已随着卫国出兵,败了损失不大,胜了也能浑水摸鱼。因此这两国不会替卫国拼命,不过是看客而已。鲁国鲁隐公本不愿意参加对郑战争,但鲁国权臣公子翚接受了卫国重贿,害怕国内鲁隐公有所动作,势必不敢陷入久战。至于宋国,其与我国并无宿怨,出兵是因为我国收留了公子冯,寡人把公子冯送到长葛,则宋军势必脱离联军前去攻打长葛。此五国虽然声势浩大,但终是各怀鬼胎,无足为惧。”

  众文武闻听庄公对战局的分析,纷纷对君上的高瞻远瞩表示佩服。大将高渠弥上前进言,“我是个粗人,不懂得那么多深奥的计策,君上请下令出城应战,定将其杀个片甲不留。”
  郑庄公看着高渠弥摇了摇头,继续排兵布阵。“卫国州吁此番挑起战端,其原因是其篡位之后国内政局不稳,希望能通过发动一场战争来转移国内的矛盾。他此战没有预设的目的,只要这场仗打起来他的目的也就达到了,如果能够侥幸打胜,卫国必然无心恋战,罢兵而回。因此,只需一将提军出东门迎战,但是只许败不许胜,败了以后收兵入城再也不许出城。高渠弥太过招摇,恐误我大事,还请公子吕走一趟。”

  公子吕就是后世著名的美男子公孙子都,《诗经.郑风》有一篇是关于公孙子都的,“山有扶苏,隰有荷华。不见子都,乃见狂且。山有桥松,隰有游龙。不见子充,乃见狡童。”可见公孙子都的帅气在当时的郑国是出了名的,但公子吕并不是花瓶,当时也是郑国的一员猛将,听郑庄公给自己分配了这么个憋屈的活,嘴上嘟嘟囔囔的老大的不愿意。
  在把公子冯送去了长葛之后,郑庄公给宋殇公修书一封,告诉他们公子冯不在新郑,要想抓公子冯,就赶紧去打长葛吧。宋国人本来就对跟着卫国后面当跑腿的不太满意,加之跟郑国远没有到你死我活的地步,现在一听说公子冯在长葛,立刻离开联军,朝着长葛进发了。
  搞定了名义上的带头人,接下来就是料理主张者卫国了。
  宋国的离开使得联军发生了分裂,情急之下州吁下令加紧攻城。在郑庄公的一番耳提面命之后,公子吕率五百人出城应战,州吁派石厚率军中精锐出战。两军刚一接触,郑国军队就败下阵来,公子吕似乎也吓破了胆,收拾残兵退进城去。
  仗打到这个份儿上,大家都很高兴,于是联军在城下耀武扬威一番,鸣金收兵。
  对于州吁而言,打败了风头一时无两的郑国,已经挣足了面子,此次出兵的目的已经达到了。他甚至能够脑补出得胜回国之后万民欢腾的景象,如此则对于自己争取民心巩固政权则大有裨益。鲁、陈、蔡三国几乎没有伤亡,也取得了团战胜利的集体荣誉回国也可以大吹特吹一番了,算是以最小的代价取得了最大的回报。宋国那边跑到长葛那边虽然没有最终取得将公子冯斩草除根的结果,但是也算是出了一口恶气。

  在一场胜利的加持之下,州吁决定见好就收,以胜利者的姿态下令班师。临走还把新郑郊外已经成熟的麦子割走,进献给周王,算是替周桓王报了前段时间被郑国割麦的一箭之仇。
  这场爆发在新郑东门的大战一共有六个国家参加,从开战到州吁下令班师,只用了五天的时间,没有取得任何实质性的战果。
  一场闹剧。
  日期:2020-03-27 11:20:09
  35
  州吁凯旋之后,并没有看到他所想要的场面,国内的执政局势并没有太大的好转。对于他的执政,依然是一片民怨沸腾。州吁与石厚商议之后,想请石厚的老爸,也就是石碏回朝重新主持大局。
  石厚的如意算盘打得很好,石碏曾经是卫国上卿,德高望重。虽然现在赋闲在家,但是有他出面力挺,不愁州吁地位不稳。但问题是,石碏一向对于州吁犯上作乱表示不满,反对儿子石厚辅佐州吁。为了表达立场,在州吁篡位自立之后,还断绝了与石厚的父子关系。
  石厚来找老爸帮忙,其实是硬着头皮来的,按照他跟老爸的恶劣的关系,被打出家门也不是没有可能的。但让石厚出乎意料的是,石碏表现的非常热情,虽然推辞了回朝为官的请求,但是提出了一个可行性非常高的解决方案。
  “老朽年纪大了,恐怕不堪政事之烦扰。但老朽有一计,可保君上社稷稳若泰山。君上可朝见周天子,请天子为君上册封,则合法性问题可一劳永逸的解决,君上江山无忧。”
  “册封诸侯非寻常小事,且君上得位突然,天子会答应册封么?”石厚也知道州吁得位非正,周桓王会册封一个弑君者么,这样岂不是在鼓励谋逆么?周桓王就算对州吁再有好感,这种大是大非的问题上稍微有脑子的人都知道答案是什么。

  “此事不难,陈桓公与周桓王私交甚笃,卫国与陈国又有着多年的传统友谊,请陈桓公出面,周桓王不会不卖这个面子的。”
  石厚大喜,姜到底是老的辣,陈、卫两国国君的面子周天子总不会同时都驳了吧。
  “你和君上须一同亲自赴陈国,方显示我国之诚意。”
  石厚千恩万谢而出,可惜他光顾着高兴了,忘了仔细品味一下最后一句话的阴狠。后来的事实证明,如果对你一向有敌意的人突然态度大变,把你没想到的都替你想到了,那你一定要提防了。所谓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可惜石厚那个时代还没有这样高度精炼的厚黑学知识点。
  目送着石厚州吁兴高采烈的离开,石碏立刻给陈桓公修书一封。首先表对陈桓公大拍一通马屁,然后诉说卫国乱局,石厚助纣为虐,州吁弑兄自立。最后请陈桓公为卫国主持公道,铲除卫国动乱的罪魁云云。
  前面我们说过,卫前庄公娶了陈国公主,生了长子,后来继位为卫桓公。那么这说起来被州吁弑杀的卫桓公不是外人,那是陈桓公的亲外孙,对于杀了自己外孙的州吁,陈桓公那是恨得牙根都痒痒。现在石碏这么一通马屁之下,陈桓公热血沸腾,油然而生一股强烈的正义感,顿觉匡扶社稷主持正义者舍我其谁。
  于是等州吁和石厚满心欢喜的来求见的时候,陈桓公甚至等不及州吁把话说完,就大手一挥,命人将二人一举拿下,然后请卫国来人处置。在国内等候多时的石碏接到陈桓公的消息,立刻派亲信赴陈国,击杀谋逆的乱臣贼子,当然也包括他的宝贝儿子石厚。石碏老先生力挽狂澜,终于使得乱臣贼子得到了应有的下场。对于石碏心怀天下,舍小家顾大家的高风亮节,《左传》对其大加赞赏:

  君子曰:“石腊,纯臣也。恶州吁而厚与焉,大义灭亲,其是之谓乎!”《左传.隐公三年》
  石碏老先生不光承办了乱臣贼子,挽救了动荡中的卫国,还给我们留下了一个耳熟能详的成语,大义灭亲。
  州吁死后,石碏派人前往邢国恭迎卫前庄公的另一个儿子公子晋回国为君,史称卫宣公。
  卫国州吁的这场政变是春秋时期第二场兄弟相残的悲剧,第一场发生在郑国,主角是郑庄公。郑国的那一场兄弟相争以弟弟惨败告终,卫国的这场兄弟相争虽然弟弟暂时获胜,但很快就被推翻,堪称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我们对比一下这两场兄弟相残,虽然最终都以失败告终,但是却有着截然不同的路线。共叔段的造反,是先做好执政的根基,用了二十年的时间来培植自己的势力,等待时机谋反。而州吁的谋反则是一上来就弑君自立,然后再解决执政根基的问题。然而不管是郑国路线还是卫国路线,总体来说造反都是一个高风险的工作,有大量的具体工作需要去做,一着不慎,则满盘皆输。

  连续的两场兄弟相残的惨案背后,是周王室权威扫地,作为名义上共主的周天子已经无力维持旧有的国际宗法和礼制了。失去制衡的私心一旦开始泛滥,就如同病毒肆虐一般无法遏制,弑君谋逆这样的事将前赴后继。
  但是对于卫国来说,石碏扶立的公子晋又如何呢,在一个社会秩序正在发生重大变革的时代,对的不一定是好的,同时好的也不一定是对的。时代的背景和评判标准都在发生变化,旧有秩序的土壤已经不复存在,道义的捍卫者未必能够造福天下,而破坏者也有可能给僵化的旧世界带来革新。后来的事实证明,石碏老先生是结结实实的好心办了坏事,石碏所拥立的这个卫宣公堪称是春秋时代荒淫和无耻的集大成者。

  不过州吁的死,对于郑国,对于郑庄公来说都是一个重大的利好。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