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和赚钱要趁早!》
第10节

作者: 顾三生
收藏本书TXT下载
  而且,现在的闭路电视收不到多少台,所以本地电视台的收视率非常高。
  自己和顾思佳结婚这么多年,一直被她“双语教育”,又干了这么多年英语培训行业,天天跟外教打交道,英语水平要说当个临时翻译,是完全足够的。
  如果自己自告奋勇,过去给这俩老外当翻译,一旦这件事上了电视,自己起码能在营州本地出个小名吧?
  刚好,自己眼下正愁着不知道如何赚钱。
  想重操旧业、搞搞培训这种无本的买卖,但因为自己年纪太小、又没什么资质,很难被家长认可。

  眼下,不正是个提高家长认可度的好机会吗?
  作为一个成年人,他绝不会坐视任何机会与自己擦肩而过。
  无论成败,都一定要放开手脚去试一试!
  从德国不远万里来到营州的托马斯劳特,此时此刻的心情有些无奈。
  他的祖父当年是在营州长大的,对这里有很深的感情。
  去世前,祖父托付托他,让他把自己的一部分骨灰带回营州、撒进黄河,还让他从自己的遗产里,拿出二十万德国马克,捐给营州办教育。

  可没想到的是,自己带着老婆来到营州、一路找到营州教育部门,可机关办公室里,连一个能流畅用英语对话的人都找不出来。
  这不能怪营州教育部门的水平不行,而是他们当年上学的那个年代,普遍英语水平就很低。
  即便是大学生的英语水平,也未必能做到跟老外流畅对话。
  更何况都参加工作那么久了,几年甚至十几年没见过什么老外、更没说过一句英语,当年学的那点东西,几乎都还给老师了。
  而且,教育局的领导,也未必都是教育口出身的,所以硬要他们具备优秀的英语水平,也不太现实。
  托马斯劳特带着老婆到教育局,连说带比划,终于勉强说通了一个黄河。
  于是教育局的领导就赶紧先安排车,别管这俩老外到底要干啥,先把他俩拉到黄河边上准没错。
  原本的规划是,这边先把俩老外带到黄河,同时赶紧让营州一中派个英语老师过来汇合。
  这样一来,教育局把人带到黄河边,营州一中的老师也刚好赶过来当翻译,两边正好能无缝衔接上。
  可没想到,营州一中那边,竟然关键时刻掉了链子。

  这么点路,蹬自行车十几分钟就能过来,可营州一中墨迹到现在了,竟然还没选好人!
  因为没有翻译,这俩老外来营州到底想干什么,大家都是一头雾水。
  至于跟拍的这俩记者,其实就是营州电视台在外面跑新闻的一个采访组,平时一天到晚就在外面跑素材。
  营州地方小,平时半小时的新闻节目一大半都是灌水,毕竟根本就没什么值得播出的大新闻,所以就只能滥竽充数。

  哪有点鸡毛蒜皮的小事,记者们只要听说了,都要过去拍一拍,所以电视台的新闻素材门槛极低。
  谁家狗丢了,谁家猫上房顶了,哪个小学生捡钱包送派出所了,记者都会跑过来拍一段素材、再上电视报道一番。
  所以,这俩记者一听说市教育局来了俩老外,不由分说的就找过来了。
  俩人都寻思着,万一是外商来营州考察,那这不就是个大新闻了吗?
  毕竟营州这地方,这些年还没引进过什么外商。

  可他俩也没想到,一路跟过来才发现,这一堆人里面,竟然没一个能跟对方流畅沟通的。
  俩记者就更不用说了,摄影记者读的是技校,英语只会说Yes和No;
  采访记者学历也不高,是电视台的职工子弟,去年才刚水了个专科毕业,毕业后家人就安排进电视台当记者了,在学校就一直是学渣,所以英语压根就没好好学过。
  于是俩记者就只能先闷头跟拍,跟教育局的领导一样,也在等着营州一中的英语老师过来。
  可是,营州一中的英语老师左等右等都等不来,这让现场的三波人都有些急不可耐……
  正在托马斯劳特为此一筹莫展的时候,他忽然听到一口地道的英式口语,说:“先生你好,请问你是否需要一位中文翻译?”
  托马斯劳特听到这地道的英式发音,心下大喜,甚至下意识的以为,跟自己说话的这个,听口音肯定是一位英国人。
  可是,当他循声望去的时候,却发现一位华夏少年正面带微笑的看着自己。

  说话的,正是许逸阳。
  托马斯劳特看着许逸阳,顿时兴奋起来,说:“我的上帝,终于遇上一位能正常交流的人了!”
  说着,他走到许逸阳面前,用力与他握了握手,一脸期待的问:“小伙子,请问你可以做我的翻译吗?”
  许逸阳微微一笑,说:“当然可以!”

  托马斯劳特兴奋的说:“这真是太棒了!”
  旁边的蔡局长一行数人,以及两名记者纷纷目瞪口呆。
  他们本来一直在愁没办法跟老外交流,心急如焚的时候,没想到忽然冒出来一个年轻小伙子,操着一口像模像样的英语,跟托马斯劳特愉快的聊了起来。
  托马斯劳特兴奋的问许逸阳:“小伙子,请问你叫什么名字?”
  许逸阳道:“我叫许逸阳。”
  “我叫托马斯劳特,你可以叫我托马斯劳特!”

  说着,他又问:“许,你做翻译怎么收费?如果可以的话,我想雇用你做我的翻译!”
  许逸阳本想是出来装一波、借这个机会给自己来点曝光度,所以压根没想赚他的钱。
  但他也没想到,这个老外竟然主动要给自己酬劳。
  毕竟是国际友人,他下意识想要发扬一下热情好客的风格、婉拒酬劳。
  但转念一想,发扬个屁的风格啊!
  自己兜比脸还干净,有这么一个赚钱的机会,还发扬哪门子风格?

  于是,他打量着托马斯劳特以及他身边的金发女人,略一思忖,说:“劳特先生,我没有做过翻译,所以也不知道具体什么价位,你可以看着给,给多少都行。”
  许逸阳其实很鸡贼。
  这年头华夏的物价很低,营州的物价更低,要说做个临时翻译,就算在燕京、中海,一天给几百块钱还不顶了天了?
  可几百块有啥意思啊?也就够把欠妹妹的账还了。
  与其这样,不如让这老外自己看着给,应该比几百块要多一点。
  许逸阳之所以有这个信心,是因为他一眼就看出,这老外是个有钱的主。
  1999年的营州人,多数也都还没见过什么奢侈品。
  许逸阳虽然也不追求这些,但毕竟经历了后世的各种耳濡目染,自然而然的认识了许多奢侈品的牌子。
  所以,他早就发现,这老外两口子,从头到脚都是名牌。

  比如托马斯劳特,他的外套是杰尼亚的,里面的毛衣是阿玛尼的,皮鞋是古驰的,这都是奢侈品牌。
  再看他老婆,身上穿着的风衣是巴宝莉的、脖子上戴的丝巾是麦昆的,更牛的是,她还背了一个爱马仕的皮包。
  许逸阳觉得,这两口子这么有钱,出手应该也不会太抠。
  果然,托马斯劳特一听说让自己看着给,当场掏出钱包,从里面掏出六张100元面值的外币,递给许逸阳,说:“许,这是600德国马克,应该值3000元人民币左右,如果不够的话,你尽管开口。”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