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咳—— 纽约都市生活,真实场景体验》
第5节作者:
牛伊万 楼上女主人挺着大肚子在家等待即将出生的二儿子,阳台上布置满了花花草草,阳台围栏外也悬挂了盛开的小盆花卉,牛伊万出门时浇花水从天而降,抬头看到这位孕妇对着自己咧嘴笑道:“对不起,非常抱歉。”
楼上对门是小王夫妇带着一个女儿,为人超级“耐撕”,是住在这条街道上最典型的中国人,小两口都是物理学博士毕业,先生转金融妻子在家带孩子。小王夫妇时常带着女儿到牛伊万家里来玩儿,两个小姑娘能玩到一起。
王太太总是感慨:“不知道还要等多久才可以拿到绿卡。当时自己研究的课题怎么就成为了‘敏感问题’,出入境都非常麻烦。应该继续在这里还是回国呀,继续在家带孩子吧,运气不佳毕业就失业……”
对门是某国驻纽约的外交官,妻子也是身怀六甲。一家人酷爱音乐,从早到晚的不停的放着音乐,牛伊万听起来似乎是同一首歌曲在循环播放。不久也会哼唱其中的调子,后来才发现原来是好几个专辑数十首听起来‘同样’的歌曲在反复播放。
牛伊万楼下是来自南美洲的公寓管理员,周边10多个公寓楼的垃圾和维修都由他来负责,特别是每周2次扔垃圾日他最忙,需要把平时租客们扔在垃圾桶内的垃圾分类打包。他为人非常随和,不论见到谁都会热情的打招呼,计划着成为一个建筑承包商。交谈中他总是羡慕中国人学历高收入高,还可以通过种种手段搞定“身份”赚大钱买大房子。
楼下对门租客说着俄式英语,据说在华尔街当码农,早出晚归很少见到,被大家称为“神秘男士”。
每天出门牛伊万模仿者纽约人的腔调与路人打招呼问好:“How are you doing? “”Good Good”
几次下来发现完全没有必要学习纽约腔,或者说与伦敦腔的不同,在纽约是没有一种标准的纽约腔调,在这里只要做自己就好。于是就和操着俄式英语、各种东欧口音的英语与犹太口音的街坊们打成一片。大家谁也别嫌弃谁的英语有口音,一遍没说明白就多聊几遍。
公寓楼隔壁是一个地面两层包含地下室的独栋全砖House,也就是国内常说的别墅。在国内大城市中主要以公寓为主,往往成功人士企业大佬才能住起别墅,别墅这个词还有第二居所或度假房屋的意思,是讲究生活品质的象征。倘若在在纽约市比较好的区域内,能有一个自己的大别墅也是家底丰厚的表现。
女儿牛艺芸常在楼下玩耍,围绕别墅边的冬青和灌木丛奔跑,在雨后的花丛里抓蜗牛。牛伊万发现别墅门廊晒内有一位慈眉善目的老太太每天都坐在那里晒太阳,她非常喜欢孩子,只要看见孩子老太太脸上的皱纹便笑成了花,还经常给女儿吃她自己亲手烤制的点心。
女儿路过门口看到老太太就停下脚步,老太太对着女儿点点头就往屋里跑,女儿说:“等一下老奶奶,给我回家拿蛋糕去了”
。果然老太太拿着一块看着像枣糕一样的点心出来递给牛艺芸说道:“快吃吧,吃完了再多拿一些。”
牛伊万通常是不敢让孩子随便吃外人给的东西,看到老太太目光里充满了慈爱,神态与妻子奶奶十分的相似。嘴上便道谢说道:“谢谢您,最近我经常看到孩子拿着点心回家,还有些奇怪是从哪里拿的,不用太多孩子吃不完就浪费了。”
“你们亚洲人总是这么客气,随时欢迎小姑娘来找我玩儿。”老太太说话有些吞音,需要边听边猜语句的意思。虽然听着比较费劲,对牛伊万来说却是提高听力的好方法,每次见面都会聊上一会儿,谈的主题基本每次都是相同的,不断的重复之中句子脱口而出。
一来二去牛伊万夫妇通过女儿和老太太成为了朋友,偶然发现了老太太手臂上有一串数字,如同刺青而又好像是伤疤。老太太看出了牛伊万眼里的疑问,便拉开袖子指了指自己的手臂,开始诉说自己年轻时的事情。
“我们家是从欧洲来纽约的……”
聊了好几次牛伊万才知道了全部的故事:老太太是来自捷克的犹太人,二战的时候全家被纳粹抓进了集中营,如同所有进入集中营的人一样,在手臂上被烙烫了编号,这个编号一辈子也无法洗刷掉,成为了终身痛苦记忆的根源。
老太太邀请牛伊万也坐在门廊的椅子上,脸色低沉下来说道:“我当时还只是一个10岁的小姑娘,家人都在集中营被杀。当历尽苦难熬到被苏联红军解放,又被地下组织安排翻山越岭徒步向西。带着伤痛和眼泪来到美国,定居在纽约森林小丘。在美国接受教育长大成人,建立了自己的家庭,最终子孙繁茂。”
“这就是活生生的移民奋斗史!”,牛伊万脱口而出自由女神像基座上《新的巨人》其中的几句话。老太太激动的站起来,指着自己的别墅说:“这就是我的家,全世界最好的地方,一辈子也不再离开这里”。从此老太太有了中文名字,捷克奶奶。
一天牛伊万被楼下嘈杂声音吵醒,看到窗外一个摄制组正在捷克奶奶家门口在拍电影,据说正在拍一部移民生活在纽约的故事。牛伊万想在纽约拍这样的电影必定素材极其丰富。
日期:2019-10-22 07:06:19
《纽约咳》第6章 森林小丘与雷哥公园
《纽约咳》第6章 森林小丘与雷哥公园
“走进去看看,马路对面的书店清仓打折,咱们去买一些回家练习阅读能力。”
牛伊万带着妻子女儿在家附近的奥斯丁街上探访健身房中,看到了书店挂出搬家打折的招牌。进入书店挑来拣去看到密密麻麻的纯英文,牛伊万翻开了几本便放弃了几分钟前想要练习阅读能力的想法。
书店内顾客们还挺多,边挑选书边聊着天,似乎都认识彼此,手上捧着书。卖书的小伙子说道:“书店马上要改成超市,所有的书和文具一律7折,大家抓紧最后的机会。”
一位老先生对着牛伊万感慨道: “是呀,这么多年了,终究还是要关门了。难得在这里看到你们这样的一家人,我们从年轻时就在这里看书聊天。现在大家都到网上买书了,这里撑不下去了,世事艰难呀!”
听到如此一番话牛伊万觉得必须买几本书,否则都有些不好意思空着手出去。妻子给女儿拿了几本儿童书,自己则选了一本《森林小丘与雷哥公园》的画册离开了书店。
晚上临睡前翻开画册,牛伊万觉得选对了书,海量有的老照片配合着简练的文字说明,不用查字典便一目了然。草草的翻了整本的画册后,更加觉得在纽约选对了落脚点。
于是对着妻子展开一番诉说:“森林小丘花园是美国第一个花园别墅社区,也是美国最古老的社区之一。居民主要以英国人后裔为主。100多年前大英帝国还是全盛期,英国人的后裔在新大陆建起了都铎风格的花园别墅群,其中大部分百年老宅都属于文物。”
妻子听完后回应道:“咱们是住在森林小丘花园对面的公寓区内,贵族范儿的花园别墅似乎和咱们没啥关系吧。”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