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稀罕谁第一个去!”
“姑凉息怒,你听我说哦。打这第一桶金还在河滩上时,我就心想着要给一个叫允儿的妹妹买石榴裙,是花样最好看、裙摆最漂亮的那种。你猜为啥?”
“为啥?”
“因为她长得讨人喜欢呗!”
“这才像刚大哥说的话哩。”
江涛说到了允儿的心事,允儿立刻转怒为喜。
江涛坐在门槛上,还没反应过来呢,允儿早已在他的额头上吻了一下,然后一脸绯红地转身就跑。
阿黄也“嗖”一下从江涛身便蹿过,追着允儿去了。
江涛用手指摸了摸额头,对着水缸瞅一瞅。——噢,没有口红,也没有唇膏。
允儿妹妹长得好看,胭脂总该有吧。他想马上给她买一支胭脂,他还突然很想抱抱她。
一哨人马出现在了苦水河边,为头的人骑着一匹枣红马,和江涛的像是双胞胎。
后面紧随四名卫士,头戴幞头,身着皂袍,腰系革带,手握刀柄,左右分列,小跑前进。队伍后面还跟着三辆牛车呢!
保长赶紧叫人给江涛报信。
“别慌,我去看看。记住,千万别让陌生人来这里!”
“刚公子放心,这里比较隐蔽,没有熟人带领,没人能摸过来的。”
江涛一眼就认出了县尉的枣红马。
“刚公子,别来无恙!”
“果大人远道而来,辛苦辛苦!”
“奉县令大人之命,本官前来取盐。顺便嘛,看看新建的盐坊产量如何。”
江涛瞅了瞅空空的牛车,心里纳闷,这县令大人的钱帛呢?莫非县尉……他没敢再往下想。
“噢——,果大人请先到寒舍歇口气,吃杯茶,再视察盐坊不迟。”
“也好,也好。”
县尉果大人坐在炕沿上,双腿垂着,看起来挺不自在的。允儿煮好茶呈上来。果大人瞅了一眼允儿,问江涛道:
“里正张有年有没有再难为公子呢?”
“没,没。”
“我警告过他好几回了,刚公子煮盐的事儿,不许他瞎掺和。谅他没这个贼胆!”
果大人吃了一口茶,皱皱眉头,接着说:
“这次来南山岔,县令大人还特意吩咐本官明察暗访,看有没有张有年私自煮盐贩盐的证据。”
“呃——,自从上次被劫,果大人救了在下,他就再也没提起过煮盐的事哩。”
江涛说着向县尉大人拱拱手,表达谢意。
“哎,小事一桩,何足挂齿?——咱们走啊,看看你的盐坊去!”
“不瞒大人您说,县令大人可是亲口给在下叮嘱过一手交盐一手交钱帛的。嘿嘿,让果大人见笑了。我这刚开始煮盐,盐坊雇劳力的钱可都欠着哩。乡亲们急着买种子,眼巴巴等着这钱呢。”
“呵呵,刚公子是怕本官白拿你的盐不给你钱?多虑啦!是这样的,县令大人说取了盐让公子随本官回县衙,有些事他要和你再谈谈。钱帛嘛,你来了直接到衙门府库里领取就完事!”
“噢,如此也好。——那就请大人到盐坊检查指导!”
“请!”
允儿拽了拽江涛的胳膊肘,江涛给她悄悄安顿了几句什么话。
两匹枣红马并排走过南山岔,后面跟随着带刀士卒,还有三辆牛车。南山岔老老小小,头一次见这样的阵势,都躲得远远在眺望。
二十石白花花的精盐装在细麻布口袋里,满满当当装了二十四麻袋,整整齐齐码在三辆牛车上。
果大人赞不绝口,竖着大拇指道:
“刚公子这次功劳不小,本官一定要奏明县令大人,好好嘉奖嘉奖才是。到时候刚公子可得请本官喝酒喽!”
“那是,那是。”
江涛强颜应承着。
精盐拉走了,一个铜子还没见呢。他心里七上八下,很不踏实。
“刚大哥!”
“噢,郑公子,快上马。和大哥一块去县衙。”
大队人马走过村口时,允儿已装扮成了公子模样。
“大人,二十石精盐已运回,刚公子也到了。
“啊,二十石?你说刚公子的盐坊已经煮了二十石精盐?”
“是的,车子还在门口,请大人过目。”
县令大人捋一捋小胡子,背抄着手,迈着八字步,从三堂公署慢慢踱出,来到了县衙仓房门口。
果大人命衙役打开一袋精盐。县令伸手抓了一把,眼睛凑得很近,像在看捉住的一只虱子。
“嗯,好盐,好盐!二十天三车,后生可畏,后生可畏呐!果大人,愣着干嘛,还不快请刚公子进来!”
“是,大人。”
果大人一路小跑着到了大堂门口。
“ 刚公子,县令大人里头有请。后会有期!”
仆役带路,江涛领着允儿即便来到仓房门口。
“啊呀,刚公子好手艺好能耐,信义为本,君子可交,后生可畏呐!——本官派人送去的十缗钱建盐坊够不够用呢?”
县令大人赞不绝口,一副很热情很关切的样子。
“给那么几串铜钱能建个啥盐坊?倒是我刚大哥贴了不少铜子呢!”
江涛万万没想到允儿在县令面前这么大胆张狂,心想坏事了。他赶忙冲“郑公子”摇头示意。
“本来就这样嘛,你不是说倒贴了两千钱吗?”
允儿我行我素,江涛此刻真后悔将她带上。
“哈哈,这位小公子伶牙俐齿,生得倒好生清俊!”
县令大人并未愠怒,还捋着小胡子笑道。
“大胆郑允儿,县令面前休得放肆!——大人,在下弟子无礼,还请大人海涵!”
允儿睒着眼皮,像是要瞪江涛一眼,却又赶忙面向县令,拱手道:
“小生郑允儿参见县令大人!”
“免礼,免礼,公子生得好生清秀,气质不同凡俗呀!”
江涛看县令并无怪罪之意,便插话道:
“郑公子虽禀赋过人,可依我之见,如若目无尊长,且不趁着年少之时,悬梁刺股,熟读四书五经,勤习诗赋文章,将来也难成我大唐栋梁之材!”
“好,刚公子说的本官赞同!”
县令点点头。允儿听江涛话里有话,憋着一口气,眼珠子滴溜溜转。
“大人,膳食房饭菜准备妥了。”
“两位公子一路颠簸,车马劳顿,本官吩咐膳食房做了几道小菜,咱们尝尝鲜?请!”
县令大人亲自领路,向东来到膳食房旁边的餐厅。匾额上书“五味斋”,门口楹联曰:柴米油盐酱醋茶
除却神仙少不得,孝悌忠信礼义廉无有铜钱可做来。
这是一栋青砖瓦房,小格子窗正对着外面一棵石榴树,显得古朴雅致。
餐厅正中间摆放着一张高腿雕花胡桃木方桌,周围是四个高腿方凳。墙壁上挂着两幅字,一幅斗方上书“克勤克俭”四个真书大字,另一横幅书诸葛亮“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二句。
县令在上席坐定,随后江涛坐在其左,允儿坐席口。县令命人请来果大人落座其右。
允儿从来没见过这么多好吃的,什么清炖兔子、鲤鱼生、蒸羊头、韭菜春饼、杏仁饧粥、胡麻饼等等,五颜六色,热气腾腾。
上菜的竟然是一名胡姬,鬈发碧眼,眉目深邃,唇色檀红,布裙着纱,翩然而至。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