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神匠》
第40节

作者: 牧大李
收藏本书TXT下载
  江涛一挥手,大队人马立即向这边奔来。

  他向二位大人比划比划,二人立马就懂,三人哈哈大笑,就此拍板。
  “大人,筒车图纸带来了吗?”
  “快,展开图纸!”
  两位军曹动作麻利,将筒车图纸就地铺展在江涛面前。
  小时候,父亲常带着他去黄河边玩。他对这玩意儿可感兴趣了,打破砂锅问到底,恁是弄清楚了它的工作原理。对于它的每个部件如何打造,他在心里反复琢磨过无数遍,后来还做成了模型。
  谁曾想,这东西放在大唐,却成了高科技。
  江涛看看筒车图纸,又眯着一只眼瞄瞄河岸,十分肯定地说:
  “二位大人,方才在下目测,这筒车得有丈八高才行啊!”

  “丈八,那得多高,能造出来吗?”
  守捉大人也觉得要打造这个庞然大物困难重重。
  “刚公子,这能造出来吗?”县令大人不禁心生疑虑。
  “只要有足够的木材,比这大的都能造!”
  江涛的话让两位大人盯着他打量了好一阵子。也许他们心想,眼前这位年纪轻轻的后生,是不是有点狂妄?
  “公子,军中无戏言,尔敢立军令状乎?”

  “敢,这有什么不敢的呢!”
  江涛的回答又一次让县令大人着实吃了一惊,小眼睛睁得滚圆滚圆。
  眼前这个稚嫩的后生,胆子也够大的!
  大家都明白,立下了军令状,白纸黑字红手印,就等于将脑袋悬在了裤腰带。
  这两日,江涛的主要任务是反复实地测量,然后按照比例尺准确绘制施工图纸,全盘考虑,预算所需木料以及工时工费。

  夜里,他一个人躺在县衙客房的小榻上,回想着昨日里见到允儿的情形。
  “刚大哥回来了,红缎子买上了么?”
  “呶,你瞧瞧这缎子咋样?”
  江涛变魔术般地拿出一匹蜀锦,徐徐铺展。红艳艳的锦缎丝滑柔顺,水波一样荡漾,允儿不禁用手去摩挲,心里乐开了花。
  江涛爱怜地瞅着眼前这个人儿,她的眉目好生清秀。少女光洁的面庞,映着鲜艳的红缎子,令他心潮澎湃。
  “允儿,你猜刚大哥还带来了啥宝贝?”
  “我猜,是石榴裙呗!”
  “嗯,还有呢?”
  “还有,嗯——,猜不着咧。”
  “呶,你瞧这是啥?”
  江涛把一个一尺来长的黄杨木函在允儿眼前一晃。
  “是啥宝贝盒子?”
  江涛小心翼翼地抽开木函盖子,原来里边是两张薄薄的写满字的纸。
  纤纤素手,展笺一读,原来是婚书!白纸黑字,一式两份,还有一方红红的拓印,是县衙的公章。
  还有县令大人的亲笔签字!
  “允儿,这算不算宝贝哩?”
  “嗯!”

  允儿点点头,她有些羞涩,可难掩内心的喜悦之情,“那,我们的事啥时候办哩?”
  “这事我比你还急,可急又有啥用呢。这不,眼下县令给我下了死命令,打造完大筒车方可自由,婚期还得拖延一两个月哩。”
  “刚大哥你说啥?还要拖?一两个月,肚子里的娃能成么?”
  允儿急了。
  江涛说这事自己不说没人晓得,反正俩娃都是自己人,等干完大事赚了钱,咱红红火火风风光光把自己“娶”进郑家的门。解释来解释去,总算做通了允儿的工作。
  可老伯大娘那边咋说呢?允儿通情达理起来还真不一般,她说二老的工作交给自己保准搞定,刚大哥只要一心一意干好大事情。
  允儿有心眼,又能干,这段时间盐坊的事又全得靠她操心。
  江涛心想,允儿真是个好姑娘,真难为她了。
  恍惚之中,他抱着允儿跨上枣红马,优哉游哉徜徉在黄河边。他看到了徐徐转动的大筒车,将河水源源不断舀上来倒入水渠。
  河岸边的千亩良田间,清波荡漾,麦苗欢腾。

  军马场里,骏马奔腾,纵横驰骋。
  南山岔的山坡上,到处都开着紫花还有黄花的苜蓿,允儿咯咯地笑着……
  半夜惊醒,原来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征调劳力开垦屯田的告示贴到了十里八乡。
  我大唐高祖武德年间定“租庸调法”,“租”为田租,“庸”为身庸,“调”为户调。
  简而言之:

  每丁纳租粟二石;调则随乡土所产,每年交纳绫(或绢、絁)二丈、绵三两,不产丝绵的地方,则纳布二丈五尺,麻三斤;丁役二十日,若不役则收其庸,每日折绢三尺。如果政府额外加役,十五天免调,三十天租调皆免,正役和加役总数最多不能超过五十天。
  此事由县尉果大人负总责,县衙三班抽调差役,入户办理。里正传保长,保长传邻长,挨家挨户登记出工人丁。
  七日之内,千余名攒劲劳力,以行伍之制简易收编。五人为伍,五伍为两,四两为卒,两卒有余。
  大伙儿扛橛头,荷铁锹,背背篓,推推车,开赴金城西郊。安营扎寨,垦荒屯田。
  郑家没有另外抽调男丁,因为不光里正张有年,就连县衙三班,谁人不知谁人不晓,刚木匠是胡县令的贵客,正在执行一项重大计划。
  按照江涛的建议,守捉与县令的人马兵分两路,同时开工。县令大人负责监督自己打造筒车车体,守捉大人带领军曹预先开凿架设筒车的水渠。
  五日之后,打造超级筒车所需木料,悉数运抵县衙木工坊。
  江涛从数十名木匠中精心挑选了十二个。吉日良辰一到,他们就紧张有序地忙碌了起来。日出前而作,日落后而息。
  拉尺子,绷墨线,扯大锯,抡大锛,光下料就用了足足三日。
  备足了大料,接下来是刨磨雕凿的“细木匠”活计了。各位匠人大眼瞪小眼,眼瞅着这位年轻的后生有啥本事。

  江涛一边娴熟地操作着各种木工家把,一边给大伙讲解要领,他说木匠要练就“单眼看世界,一线吊乾坤”的眼力。
  一榫一卯,一轴一承,江涛都预先在纸上绘图设计,反复计算,然后才锯砍刨刮,开凿砸楔。
  凿一凿,摇三摇;先凿后跟越凿越深,先凿后掩越凿越浅;大刨子找平,小刨子找光……口诀一句接着一句。
  各位匠人最初等着看刚木匠的笑话,可瞧着瞧着,他们发现自己给刚木匠打下手都不一定合格哩!

  当巨大的筒车轮子屹立于他们眼前时,他们不禁对这位年轻的刚木匠佩服得五体投地。
  筒车轮子被暂时固定在个大三脚架上,足有两丈高。左右各三十六总计七十二根粗细匀称笔挺的松木长椽从中心轴承向四周辐射,形成强有力的支撑,支撑着大轮子的外围。
  县令天天都来视察。这日,当他看到眼前摩天大轮屹立起来时,激动得不知如何是好。他立马派人去请守捉大人参观,守捉大人也被惊呆了。
  木匠们满心欢喜地准备领赏,没想到刚木匠说,麻烦的活还在后头。
  箍木桶的活看似简单,实则最能考验木匠的本事。
  十二个木匠,江涛给他们每人分配三个木桶,限三日完工。他们个个目瞪口呆,做了半辈子木匠,箍桶的活还头一次做。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