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我到大唐》
第23节

作者: 黄自在
收藏本书TXT下载
  “姚公出书,在朝堂影响较大,父皇知晓了是我们改进了印刷术的事,所以……”太子有些欲言又止,李瑶李琚哥俩也是低了头。
  “所以……陛下要我们献出活字印刷术?”冯元一一看哥仨这表情,立即是明白了过来。
  “没错。”

  太子点了点头,然后继续说道,“父皇觉得活字印刷术对朝廷意义甚大!”
  其实,三郎陛下不说,冯元一也能知晓活字印刷术的意义。对于帝王而言,他要的是绝对的掌控力,朝野内外,他绝对不能容忍有挑战他权威的声音存在。
  可实际的情况却是,朝堂之内他说了算,可是朝堂之外的话语权或者舆论其实是被少数人掌握的,那些少数人是谁,就是那些掌握了知识,掌握了书本的人,大的有世家,小的也有乡绅。
  自始皇帝行封建以来,对于地方的管理,很多时候政府权力始终无法直接穿透到百姓,都需要借助或者依靠地方乡绅的作用,比如说秦朝时的“三老”。这些人在地方有着巨大的影响力,掌握着地方教化的权利,对平头百姓最为了解的也是他们这些人。
  到了唐朝,虽然没有“三老”这种设置,但是“三老”这种角色却是从来就没有消失过,反而是愈演愈烈,到了最后国朝的制度执行,都得依靠这些乡绅们来帮助,没了乡绅们的支持,国朝的政策基本上就执行不下去。
  老百姓是愚昧的,他们目不识丁,对于世家乡绅,他们内心是矛盾的,有着畏惧有着向往,但有一点却是不可回避的,世家乡绅在地方有着巨大的影响力。
  当然,冯元一知道,三郎陛下眼下看到肯定不是那些小乡绅的影响力,他看到的是“五姓七望”,看到的是山东大儒对民间舆论的影响力,所以他想通过活字印刷术来制衡他们。
  铁打的儒家流水的朝代,
  自西汉武帝时,董仲舒把儒家包装成美女送给了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始,历朝历代的统治者都与儒家脱不开干系了,他们需要儒家,但却又要防备儒家。
  儒学已经成为那些世家大族挑战皇权的无上利器,孔夫子的话语成为了天下读书人的信条,而那些大儒世家们掌握了孔夫子话语的解释权利,即便是帝王也要忌惮。
  这就像后世的经常会出现的一样,最终解释权归本公司所有,儒学的最终解释权就在那些世家大族手中。
  三郎陛下就是看到了活字印刷术的作用,所以想要借助它从那些世家大族手中,抢回儒学的最终解释权,或者即便是抢不回,也要最大化的稀释他们的影响力。

  当活字印刷术盛行,著书立说就不存在问题,谁都可以就自己对儒学的理解发表看法,谁都可以著书立说,当天下这样的声音多了,那些世家大族们的声音也就会被影响,甚至淹没。
  所以,冯元一能够想象的到,当三郎陛下得知活字印刷术存在时的心态了。有了活字印刷术,那种儒学对李家朝堂的影响将会在他手中解决,不用像太宗那样被动,也不用像武则天那样大开杀戒,以活字印刷术为载体,逐步稀释,可以兵不血刃。
  而且,冯元一也相信,不
  太子哥仨心满意足的离开了云居书坊,当然走的时候一人带了本《西厢记》,这东西,看了几页他们就有些欲罢不能了。
  送走了太子哥仨,冯元一自己也走了,这边交给老张他没什么不放心的,哼着小曲,走走看看领略一下大唐的繁华,这种日子金不换。

  冯元一一边看着东市繁忙的景象,一边想着即将到来的大单生意——佛道两教。
  李氏唐朝因为政治需要,把自己包装成老子后人,所以高祖时期就下召规定了儒、释、道三家地位——道先,次孔,末后释宗,道教得以在大唐迅速发展。到了武则天称帝之后,为了打压李氏宗族,提高了佛教的地位,以抗衡道家,“自今以后,释家宜在道法之上,缁服处黄冠之前”,于是佛教得以兴盛。
  到了玄宗时期,三郎陛下又是一位虔诚的道教信徒,道教兴盛不言而喻了。
  当然,帝王每做一件事都有着他的考量,无论是尊佛还是尊道,他们都不会非此即彼。李唐王朝虽然尊道,但也不可能看着佛教消失,让道家一家独大,所以即便是再如何的尊崇道家,佛教还是存在并且在发展壮大。

  道佛两教之争,自始至终都没有停息过。
  眼下道教兴盛,佛教处在劣势,但谁又甘心呢?
  儒、释、道三教发展兴盛,除了需要大儒高僧高道个人的影响力来推动外,辅助的各教典籍却是不能少的,限于印刷技术,三教典籍都无法做到随心所欲的印刷,这大大制约了他们的发展,眼下云居书坊给了他们大量印制教义经典,扩大影响力的机会,他们如何会放弃。
  儒家因其特殊性,故而不再佛道之争中,但是李唐王朝下的佛教,却是地位尴尬,现如今云居书坊有这个“十日成书”的能力,佛家的那些个高僧们,如何会放过?
  又是一日春日好,天气渐渐有了热度,小侯爷冯元一看了大半夜的小说,顶着太阳高悬起了床,出了房门伸个懒腰。
  “啊……舒服!”冯元一伸了个懒腰,眯着眼睛看了看天。
  才看了看大唐湛蓝的天空,就听到院子里的绿意盎然的树上,传来了几声喜鹊的叫声。
  “喜鹊叫这是要有喜事了。”冯元一看着两只喜鹊在树上叫的欢快。心情不由得就更好了几分。

  “郎君,您起来了。”红袖刚回院子就看到了站在树底下看喜鹊的冯元一。
  “红袖,郎君见你是越发的漂亮了啊。”冯元一心情不错,看着两边脸蛋红扑扑的,就心生调戏一下她的想法。
  “郎君笑话奴了。”红袖有些慌乱,小心脏扑通扑通的。
  “你看看,这红扑扑的脸蛋,像个熟透了的果子,郎君差点想咬上一口了。”见红袖小慌乱的反应,冯元一乐了。

  “郎君既然想咬……那……那就咬一口吧。”红袖一听郎君想咬一口,心里是扑通跳的更厉害,然后却是眼睛一闭,伸长了脖子,就说道。
  “咳……郎君跟你开玩笑的!”冯元一直接被咽住了,老脸一红,直接破功。
  “哦。”红袖一看郎君反应,紧绷的身体立即一松,只是心里似乎有些莫名的失落。
  “现在什么时辰了?”气氛有些尴尬。冯元一问道。
  “已经午时了,刚过了饭点,侯爷还问郎君来着,只是奴言郎君还未醒。”红袖赶忙回应道。
  “哦,饭点都过啦。”冯元一拍了拍脑袋,起的晚了,脑袋有些沉。

  “花娘已经给郎君准备好饭菜了。”红袖立即补充道。
  “那就端过来吧,某就在院子里吃了。”冯元一一听午时了,过了饭点,肚子立即就饿了。
  “好的,奴这就去。”红袖立即收拾了一下
  东汉永平七年(公元64年),汉明帝刘庄夜宿南宫,梦一个身高六丈,头顶放光的金人自西方而来,在殿庭飞绕。
  次日晨,汉明帝将此梦告诉给大臣们,博士傅毅启奏说“西方有神,称为佛,就像您梦到的那样“。汉明帝听罢大喜,派大臣蔡音、秦景等十余人出使西域,拜求佛经、佛法。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