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带着天竺高僧和白马驮着佛经回到了洛阳,兴建了白马寺,佛教开始在华夏盛起,到大唐开元八年(720年),足足发展了近七百年。
这么多年来,佛教信徒遍布华夏大地,庙宇遍及名川大山,都城长安更是名寺林立,大兴善寺就是其中之一。
历史上大兴善寺由于先后有善无畏、金刚智、不空三位天竺高僧驻锡,在此翻译经文,得以闻名遐迩,更是开创了佛教密宗一派,是故大兴善寺可谓是密宗祖庭。
也正是因为有了“开元三大士”翻译的大量经书存在,大兴善寺对于“十日成书”有着迫切的需求,原本在得知姚崇的文集被云居书坊十天内就印制出来了,大兴善寺的高僧们早已蠢蠢欲动了,只是与其他人一样,苦于找不到云居书坊。
昨日云居书坊开业,八家出书订单之事,早已传开,大兴善寺终于是按捺不住,立即差人来商谈印制佛经之事了。
“玄业大师,这位是新丰侯府的小侯爷也是云居书坊的东家,关于印制佛经之事,您与小侯爷商谈即可!”老张言语诚恳,对待玄业的态度很是恭敬。
生意人,无论佛道,多少总是会信一二的。
“小侯爷所行之事,功德无量啊!”玄业双手合十,缓缓说道。
“与大师佛门普度众生而言,某不过小道尔,不值一提!”冯元一摆了摆手。
“小道大道,非定言。于小侯爷而言乃小道,若对三者或许就是大道了。就说小侯爷这十日成书,于小侯爷而言或许小事一桩,但对那些出书之人而言,却是立言,成三德之大功德。”
玄业缓缓说道却是只字不提印制佛经之事,“你之小道,却是在成就他之大道,亦是功德无量了。积了善因,修了道果,福泽后世了。”
“承言了。”冯元一抱拳。
冯元一心里却是跟明镜似得,玄业和尚这一句话不离因果功德,总是在跟他绕着积德行善,无非就是想告诉他,帮着佛门印制佛经,那是积大功德的事,种善因,他日得善果。
“怎么你还打算让我免费给你印书不成!”
冯元一心中鄙视,口中却是另一番说辞,“是是是,某自小就是善良人家,日行一善是某之行事准则。”
“小侯爷身具慧根,与我佛有缘啊!”玄业继续道。
“是啊是啊,某确实与佛有缘!这不某这云居书坊刚开业,就迎来了大兴善寺这么个大客户!”冯元一笑着说道,你想吃白食,还不需我装个傻吗。
“小侯爷信佛吗?”玄业和尚见冯元一跟他绕弯子,索性单刀直入。
“信,怎么不信!某是虔诚的信徒!”冯元一双手合十,做礼佛状。
“善!”
玄业闻言心中顿时一喜,随即道,“大兴善寺这些年有不少天竺高僧驻锡,译出了不少经书,都是孤本,大兴善寺希望能得小侯爷相助!”
“什么相助不相助的,不知大兴善寺有多少经书需要印制,每部需要刊印多少册?”冯元一笑了笑,说道。
“首批有十部,后续还会有,每部三百册。”玄业和尚觉得眼前这个小侯爷还是很不错的,不像坊间流传的掉进钱眼了,满身铜臭味。
“十部,不多,但是每部三百册是不是有些少了?”冯元一想了想问道。
“如果可以的话,每册五百更好!”一看冯元一这态度,玄业和尚更是心里乐开了花。
“五百册……要不这样,每部一千册,以大兴善寺在佛门的地位,每部千册都算少了!”冯元一认真的说道。
“哎,某总是这么的善良!”
送走了玄业和尚,冯元一叹了口气,喝了口老张送来的热茶,继而把订单递给了老张,“看看,七折十部经书,每部千册!”
“小侯爷威武!”
老张竖了个大拇指,看了看订单,心中很是感慨,还是佛门有钱啊,出手就是十部经书,千册刊印,然后又说道,“小侯爷,太清观有高道到访,已经将他安排在外间了!”
“道门的也来了吗?这是送走佛门,就迎来道门,喜事啊!”冯元一站起身舒展了一下胫骨,笑道。
“小侯爷,太清观不比大兴善寺,他们是皇家供奉玄元皇帝之地,地位非比寻常啊!”老张提醒道,小侯爷人不错,他担心自己这个东家不小心得罪了太清观,那就不好了。
“晓得了,放心吧!”冯元一笑了笑,说道。
生活在李氏大唐,道门的地位始终非比寻常,自称老子后人,追道教老祖老子为玄元皇帝,使得道门受到了皇家各种追捧,道观林立,道士的待遇也是优渥之极,为此也滋生了不少腐败之事。
太清观乃是皇家道观,里面供奉着玄元皇帝,道门地位非比寻常,观主张万福更是一个有着想法的道门高道,在道教史上留有清名。
他游历天下,到了江淮吴蜀,道教的兴盛之地,所至之处,目睹法师传度经戒法箓甚为轻率,斋戒守静亦不尽心遵行。更为严重的是,竞有男女同坛祭礼,或师弟不相对斋,或师弟各自游行,或数师同坛,或不书表章,不分契券。斋醮活动中的种种混乱和不良风气,蔓延滋长,令有识之士情所不忍。
长安、洛阳之供奉道士多来自这些地方,他们沾染家乡斋醮鄙俗,施行于帝都斋坛,有损道教声誉。对此治理整顿,已是刻不容缓!当时长安是道教文化中心,是高道荟萃之地。张万福时五十余岁,入道修持亦四十余载,身为长安太清观大德,显然是道学渊博之士。加之参加编撰《道藏》,熟悉道教典籍,故担当起整理斋醮科仪之重任。
张万福针对道门经戒法箓、法服科戒、斋醮仪式等方面,进行了整理编纂,急需大量印制,进而在道门推广,但是限于雕版印刷的成本和效率,成效一直有限,现如今云居书坊有“十日成书”之能,怎可错过。
事情顺利的出乎预料,太清观身为皇家道观自然是不差钱的,看到了冯元一的报价之后,顿时什么问题就没有了,没办法,太便宜了,冯元一的报价,几乎是原本雕版阳版的三分之一不到。
太清观来人,一口气直接报了十部经书的印制订单,每部千册,但是得知大兴善寺也每部千册之后,又直接改口,换成了每部两千册。
离开的时候,连连夸赞冯元一仗义。
眼见小侯爷眨眼间就做成了两笔大生意,而且是佛门道门,老张是佩服的不行,觉着这才是真正的商贾,以前自己都是小打小闹了,见识了这些再去看同街的那些个书坊的掌柜,顿时就觉得不入流了,跟在小侯爷身边,一种优越感油然而生。
自己虽然做着书坊的生意,但终究是商贾之道,商贾的身份在大唐是无法改变的了,与其自己一人……不如……
“不论道门,还是佛门,都是有钱的主啊,我们书坊做生意,不赚
神仙美食的出现,在大唐上层社会,刮起了一阵美食风潮,人人都在谈论好吃到哭的美食是何等的好吃;云居书坊的出现,让十日成书成为了大唐读书人间交流最多的话题,成为了儒释道宣传各家教义的无上法宝。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