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我到大唐》
第46节

作者: 黄自在
收藏本书TXT下载
  “陛下,这都是臣该做的,不用给赏赐的!”冯元一咧嘴,露出了标准的八颗大白牙说道。
  说实在的他还真不稀罕什么绢帛千匹,只是那定远将军倒是蛮让他欢喜的。虽然都是散官,但那也是有级别的,宣节校尉不过是正八品,到了定远将军可是正五品,活脱脱的一个大的跳跃啊。
  可见三郎陛下是真高兴了。
  “这都是你该得的!”三郎陛下笑着说道,心里想着,就喜欢你这么实诚的孩子。
  “冯将军,你献上的这曲辕犁当得起陛下的赏赐,赶紧谢恩吧!”一旁的户部尚书韦虚心小声提醒道。
  “臣谢陛下封赏!”冯元一躬身一拜。

  “定远将军,朕问你,你与太子打算给瀍谷灾民送这新式的曲辕犁吗?”三郎陛下问道。
  “回陛下,是的,曲辕犁臣与太子已经在督造了,就在侯府食邑冯家庄!”冯元一回道。
  “哦,那你们准备打造多少张呢?”三郎陛下继续问道。
  “陛下,臣与太子商量了,这曲辕犁早一天送到灾民手中,就能早一天恢复生产!只是量少了又起不到作用,商量之后,臣与太子打算在十天之内打造三千张曲辕犁,然后立即送往灾区!”冯元一缓缓说道。
  “十天,三千张?”三郎陛下觉得有些意外,一是他没想到太子与冯元一要打造那么多,而且是在十天之内,要做到这个怕是不会太容易啊。
  “冯将军,十天要打造三千张这样的曲辕犁,那得耗费多少人力呢?”户部尚书韦虚心直接问道。
  “其实也还好!”
  冯元一看到三郎陛下也投来了询问的眼神,然后说道,“臣把冯家庄十里八乡的铁匠和木匠都集中了起来,给工钱,铁匠三十人,木匠百人!”
  “铁匠三十人,木匠百人,这不对吧?十天如何能够完成三千张曲辕犁?”说话的是工部尚书韩休,对于打造器物,他这个工部尚书最是清楚,这才有了疑惑。
  曲辕犁的出现,在大唐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作为三郎陛下亲自交代,户部尚书积极拥趸,作为利国利民的新技术新工艺,工部办事效率极高,很快就把曲辕犁的样式数据制成了文告,发送全国。

  从大唐中央向下传播,很快全国各地都得到曲辕犁的信息,特别是南方地区,水田密布,对于耕犁的依赖极大,新式的曲辕犁一经出现,顿时就引起了农人们的欢呼。
  一时间,全国各地都是高唱“天子圣明,陛下万岁”的声音,更有许多人抱着新式的曲辕犁放声痛哭,而曲辕犁的影响还在随着大唐工部文告的传送,不断扩大。
  冯元一也因此收了一大波的眼泪,脑袋里的空投进度条看着就蹭蹭蹭的长……
  “已经90,估计过不了两日就能满格了!”内视着脑袋里的进度条,冯元一缓缓说道。
  时间到了八日后,冯家庄那边就传来了好消息,三千张曲辕犁提前两天完成,得知这个消息后,冯元一是第一时间通知了太子,与之一道去见了三郎陛下。
  宣政殿偏殿。
  “真是没有想到,八日时间,你们竟然打造了三千张曲辕犁!”三郎陛下得了两人汇报,很是震惊了一番。

  “父皇,这都是元一那流水线作业,标准化生产带来的好处,父皇,您是没有看到匠人们按照这个方式打造曲辕犁时是什么样的场景,那一环衔接着一环,看起来就像是舞蹈一般,孩儿看着都觉得美妙极了!”太子李嗣谦带着笑脸说道。
  “是了,朕记着当日你说过流水线作业,标准化生产!”三郎陛下点了点头。
  “陛下,臣与太子商量了,想尽快把这三千张曲辕犁送往瀍谷灾民手中,有了这三千张曲辕犁,那些被洪水淹没过的田地,很快就可以复耕了!”冯元一说道。
  “准了,太子此事你办的很不错,能够想到帮助恢复生产来解决赈灾问题,朕很欣慰!”三郎陛下难得的露出了对太子的赞许之意。
  “都是父皇教育之功,儿臣只是跟在父皇身边久了,就明白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道理!赈济灾民与其给衣给粮,不如帮着他们尽快解决种粮问题!给衣给粮是解决眼前问题,恢复生产却是解决长远问题,同时不至于引起祸乱!”太子李嗣谦心中激动,这是自己十几年来,为数不多的被父皇夸赞自己了。
  “是啊,陛下,太子可是聪明着呢,这次制作出曲辕犁还有上次的活字印刷术可都是太子出谋划策的结果!”冯元一看三郎陛下心情不错,就顺带抬了个轿子。
  “嗯。”三郎陛下点了点头,心中满意。
  “好了,你们下去吧!”三郎陛下端起了茶杯,抿了口茶,又要继续批复奏章了。
  “儿臣告退!”
  “臣告退!”
  两人退出了宣政殿偏殿,太子李嗣谦对于冯元一能时常在父皇边上帮着说好话,心中很是感激。要知道三郎陛下儿子不少,即便是他现在身为太子,但是这个位置也不一定就坐的稳,特别是现在父皇正值壮年,未来的变数太大,想要坐稳太子的这个位置,除了要让父皇喜欢之外,还有有让父皇认可的能力。
  对于现在的李嗣谦来说,年纪不过十四五岁,对于朝政之事却是不好参与过多,但是对于这种研制活字印刷术,发明个曲辕犁,这
  虽然姚崇已经不在宰相之位,但是三郎陛下却是每遇大事都会询问姚崇,而且要求姚崇每五日上朝一次,可见其重视。
  姚崇生了三个儿子,老大姚彝因病死于开元四年,老二姚异老三姚弈在外就职,姚崇身边没了什么亲人,虽然住在京城,却是孤家寡人一般,所以主动跑来的李瑶却是意外的成为了他的朋友。
  太子李嗣谦与冯元一今日穿着便装,到了姚府的时候,直接告知李嗣谦与冯元一到访,门房进门通报,不等门房出来,李瑶直接跑了出来迎接。
  “二哥,元一,你们怎么来了?”李瑶诧异,但脸上却是带着欣喜。
  “阿瑶,你果然在这!”冯元一笑道。
  “这不是听说姚公一直想见见元一,正好今日得空,就一起看拜访姚公了!”李嗣谦说道。
  “走走走,里边说话,姚公听说你们来了,可高兴了!”李瑶说道。

  姚府宅子其实不大,两进两出的院落,在长安算不得多起眼,但是作为皇城墙根下的崇仁坊,却是寸土寸金,这里住的都是王公贵族权贵人家,不是有钱就能住的,在这里有个两进两出的宅子那也是花费不小的,不过好在这是三郎陛下送的,不然以姚崇的薪水,却是买不起这样的宅子的。
  府中没有女眷,老伴也去了多年,姚公一直没有续弦,眼下府中只是前些时候儿子们实在是有些不放心年事已高父亲,这才安排了一个远方的侄子来照看姚公。
  李瑶在前头带路,边走边说着姚府的情况,正因为没有女眷,所以也就少了顾忌,带着冯元一个李嗣谦径直去了后宅厅堂,姚崇已经是等得有些不耐烦了。
  “年轻人怎么进个门还这么慢啊!”不等冯元一与李嗣谦说话,姚崇直接表达了不瞒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