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我到大唐》
第47节

作者: 黄自在
收藏本书TXT下载
  或许是因为《姚元之文集》已经阳版付梓,自己的心愿已了的缘故,自从文集出版,送出去了后,姚崇是完全解放了天性,变的有时候就跟个小孩子一样。
  “嗣谦见过姚公!”李肆谦抱拳一拜,今日他穿便装,执晚辈礼。
  “冯元一见过姚公!”冯元一也是抱拳。
  对于太子,姚崇只是报以微笑回应,到也没有什么特殊的,必经他已经不要在朝堂沉浮了。只是面对冯元一,老姚公就不淡定了。

  “你就是新丰侯家的冯元一?哈哈哈,老父与你神交已久啊!”姚崇顿时就开心的大笑了起来,同时眼神是直直的盯着冯元一,就像在研究什么心爱的宝贝一般。
  姚崇的反应,着实让冯元一尴尬不已,被他这么盯着,冯元一脸皮薄,直接是脸红了起来。
  “姚公,您这么盯着小子看,小子会不好意思的!”冯元一故作扭捏。
  “哈哈哈,你小子有意思!”姚崇笑道。
  “姚公,我们可是一口气走过来的,现在口干舌燥,茶水也不给喝吗?”李肆谦说道。
  “哎呀,你看老夫这脑袋!”姚崇一拍脑门,说道。
  几人各自落在,倒也没有什么拘谨,姚崇一副老小孩的性子,冯元一从现在的姚崇身上,感受不到一丝的曾今大唐宰相老大的气息,反而更多的感受到的是一个突破了自我,活出了精彩的老者。
  “老夫早就想感谢你们了,没有你们,老夫这文集,只怕是此生都无法阳版付梓了!”姚崇拿着一本《姚元之文集》神色突然是变的肃然了起来。

  “姚公客气了!”李嗣谦说道。
  “好了,不说这个了,冯小子,老夫问你,你那《西厢记》什么时候更新啊?”姚崇重从新坐回了位子,转而问道。
  “啊?”冯元一是一愣,他是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姚崇会问这个。
  “啊什么啊,老夫见你《西厢记》写的不错,怎么尽忙着别的事去了,还没写后续故事?”姚崇有些怒了。
  “写了,写了,只是姚公您什么时候也喜欢看那种故事了?”冯元一稀奇的看着姚崇。
  “怎么就不能看了?老夫闲来无事,就看看不成吗?”姚崇说道。
  “成,成,能得姚公肯定,小子荣幸之至!”冯元一咧嘴,露出标准的八颗大白牙,一脸的纯善。
  “这还差不多,新书刊印好了,记得差人送到府上来!”姚崇发号施令道。
  “小子得令!”冯元一乐于应承。

  “你小子,真不知道脑袋是怎么想的,又是美食,又是新印刷术,还能做出曲辕犁,竟然还能写小说,真是奇哉怪哉!”姚崇念叨。
  “这有什么奇怪的,小子平日见人三教九流,什么人都能说上话,看书也是杂七杂八,什么书都愿意看,这听的多看的多想的也多了,那自然就能作出一些别人做不出来的东西了!”冯元一一脸傲然,心中想着:哥就是大唐的一个bug,脑袋里装着的东西是你们想象不到的。
  “也是,也只有这样才能解释,不然老夫还真是好奇,你脑袋是不是跟寻常人不一样!”姚崇说的煞有介事。
  “嘿嘿,姚公,小子这脑瓜子里不但有《西厢记》还有很多其他的故事想法,回头会慢慢写出来,有兴趣小子以后都给你看啊?”冯元一说道。
  “真的?那就送来,老夫喜欢的很!”姚崇一听,顿时就更来劲了。
  “姚公觉着神仙美食的餐食如何?”冯元一突然问道。
  “妙不可言啊,说你小子是易牙在世也不为过!”姚崇说道。
  “谢谢夸赞,姚公,如果有机会能让您每日吃上神仙美食,又能有看不完的小说不故事,还能有人陪您聊天说话,这样的日子您想不想?”冯元一诱惑一般的问道。
  “有这么好的事?你小子是不是打了什么坏主意?”姚崇警惕。
  “那能,小子可是善良人家,哪能有什么坏主意!只是小子心中有个想法还在酝酿,等回头有了进展,小子再告诉姚公!”冯元一笑了笑说道。

  “也好,如果真的如你小子说的那般,有美食有小说故事,还能有人陪着聊天,你就是把老夫卖了,老夫也认了!”姚崇哈哈一笑,说道,虽然是初次见面,但是他觉得冯元一很对自己胃口。
  “一言为定!”冯元一伸出了手掌。姚崇见状也伸出了手掌两人来了个击掌明誓。
  冯元一高兴,这段时间他一直在为云居书院的事操心,想着该请谁来主持书院,今日见了姚崇,觉得与这老家伙挺对脾气,“姚崇该是个合适的山长人选!”
  冯元一看了看自己这幅身躯,过了今年才到十六岁,做些一些旁枝末节没关系,可说到办书院,没个大人物来镇场面可不成,老小孩姚崇最是合适了。
  自己办了神仙美食,又做了云居书坊,已经让不少人眼红了,现在又要介入到书院,怕是世家大族没有说话,山东的那些孔圣人的徒子徒孙们都要说话了,毕竟自己手中掌握着活字印刷术,他么是想要却没得到,怎么还会容忍自己在掺和一脚教育呢?
  古代中国一直就是一个农业立国的时代,士农工商,撇开统治阶级,农业已经是被放到了最重要的位置了,可虽然如此,但是限于当时的生产力和生产技术,粮食的亩产却低的可怜。
  据《唐要会》卷记载,开元十八年的时候,平均亩产一石,换成今天的单位来说,大概就是100斤多一点点,而现今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随随便便亩产也能达到1000斤,可见当时的生产力是如何的低下了。
  可是整个国家的运转,最主要的赋税来源就是土地,就是这可怜的亩产百斤,所以即便现在是开元八年,号称难得的盛世,可老百姓的生活却并不如何如意。
  一日两顿,是普通百姓的常态,而且多数时候都是稀的,能吃上一顿干饭的家庭都不多,所以说盛世之下百姓的生活却依然是苦的,只不过,对于百姓而言,相比战乱朝不保夕,这样的盛世已经是求之不得了。
  普通百姓不但是吃不饱饭,而且每日所食不过粗茶淡饭,几乎一年到头难得见到荤食,所以身体素质差,长得面黄肌瘦就不难理解了,再加上战乱不止的话,平均寿命就断的可怜了。
  相比其他的百姓来说,冯家庄庄户们的日子就好过多了,得益于冯元一的照顾,他们除了田地间的收入之外,还有其他的很多来源,有了钱之后,庄户们开始每日两顿,能保证一顿有干饭了,一些条件更好的还能偶尔切些肉食,甚至在冯元一的带领下,已经有人开始一日三顿了。

  在相对充足的营养之下,冯家庄已经看不到几个面黄肌肉的人了,特别是冯家庄的小孩儿们,甚至有的都出现了婴儿肥了,面对这样的生活,他们是满意的。
  只是,他们满意,冯元一却是不满意。
  来到大唐,享受了大唐百姓创造的财富,身为后来者,总是要为百姓做些事情的,除了做个曲辕犁,改进一下生产工具,冯元一最想的还是提供一些亩产高的作为,比如说土豆。
  因为他知道,限于大唐这个时代,不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提高生产力,提高土地的肥力,让粮食的亩产达到千斤,但是提供一些亩产高的作物还是可以的。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