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415年的时候,寇谦之声称见到了太上老君李耳,太上老君授予其天师之位,授予他辟谷轻身之术,并赐给他《云中音诵新科之诫》二十卷,命其“清整道教”。寇谦之对道教进行了改革,减轻了信徒的财物负担,健全了道教的组织结构。对道教教义也进行了改革,把儒家的礼法、佛教的“因果报应”等引入了道教。
公元423年,寇谦之又称见到了仙人李谱文(据说是李耳玄孙),授予其《录图真经》六十卷及召唤鬼神之法,命其辅佐北方“太平真君”。 李谱文又授予他《天宫静轮之法》,其中有几篇是李谱文亲笔书写。
公元423年十二月,寇谦之认为火候已到,他走下了嵩山,来到了北魏都城平城。寇谦之向太武帝拓跋焘呈献了道术,出乎寇谦之意料的是,拓跋焘对他并不感冒,但拓跋焘也没有亏待他,给了找了地方安身,供给他吃穿用度。
寇谦之经过一段时间沉思,认为要像让皇帝接受他的思想,必须要找个人游说才行。于是他找到了拓跋焘的红人、白马公崔浩。崔浩出身大家族清河崔氏,据史学大师陈寅恪先生考证,清河崔氏世奉天师道。加之寇谦之出身于秦雍大族,和崔浩有相近的门第出身,所以崔浩对寇谦之也有天然的好感。两个人在一起谈论,谈天说地,谈古论今。更多的时候,寇谦之充当听众角色,听崔浩讲古今兴衰的道理,从听到晚,态度严整,没有丝毫倦容,寇谦之把崔浩称为当时的皋陶(上古时期的政治家)。
因为崔浩为人比较正直,收到朝臣的排斥和诋毁,拓跋焘命其暂时闲居在家,保留待遇,拓跋焘每当遇到难题的时候,就召崔浩咨询对策。崔浩赋闲在家,他准备修炼服药养生之法,寇谦之就给了他本《神中录图新经》,让其修炼,崔浩拜寇谦之为师。
崔浩还上书拓跋焘说:“臣听说古代圣王承受天命,必有祥瑞出现。《河图》《洛书》都是借由虫兽显现(《周易》:“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没有文字载明。不像今天,人神直接面对,笔迹整洁清晰,文辞深秒,无与伦比。哪里能因为世俗的偏见而忽略上天的眷顾!臣私下感到恐惧不安。”
拓跋焘看到崔浩的书信,非常高兴,他赞同崔浩之言,应该承接天命。于是,拓跋焘派使者携带玉帛、猪牛羊等前往嵩山祭祀,把寇谦之的弟子迎接到了平城,表示尊崇天师,弘扬道法,并向天下宣布。拓跋焘命在平城东南、桑乾河(桑干河)西设立了天师道场,坛高达五层,拨付道士一百二十个人的衣食用度。每月教徒聚会的时候,再拨付数千人的饮食。
公元440年六月二十一日,皇孙拓跋浚诞生,拓跋焘大喜,大赦。因为《录图真经》真经上有“辅佐北方太平真君”的语句,拓跋焘把年号改为“太平真君”。
寇谦之进而对拓跋焘说:“今天陛下以‘真君’( 在道教神仙体系中拥有非常高名望者被尊称为真君)统治天下,建‘静轮天宫’之法,亘古未有。陛下应该登坛接受符书,以彰显圣德。”
拓跋焘欣然接受。
公元442年正月七日,拓跋焘乘坐法驾,登上道坛,接受符箓,把旗帜全部改为青色。自此,北魏新帝登基,接受符箓成为了制度。
寇谦之又上奏拓跋焘,请求再道坛东北设立静轮宫,宫要修建的足够高,身处其中不闻鸡犬之声,缩短和天界的距离,用来上接天神。崔浩也从旁相劝,拓跋焘答应。这是一项浩大工程,无论人力物力都耗费数万,多年才能建成。
太子拓跋晃对此颇有微词,他劝拓跋焘道:“人神不同道,卑高名分已定,不能互相混淆,是自然之理。今天我们耗费库银,疲惫百姓,并没有多大用处。如果真如寇谦之所说,我们也不必这么大动干戈,不如利用城东山的万仞之高,在上面修建比较容易。”
拓跋焘不以为然道:“你懂什么,就按寇天师说的做!”
日期:2019-10-24 17:40:42
第五章祭拜石庙
公元443年三月二十二日,距离平城远达四千五百多里的乌洛侯国(准确的说叫部落,今大兴安岭东麓)派使者来到了平城,禀告拓跋焘说,北魏祖先居住的石庙还依然存在,就在乌洛侯国的西北方。
拓跋鲜卑属于东胡的一部分,在这里我们讲一下东胡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商代,在我国今河北省北部内蒙古东部,生活着一些少数民族,史称东胡,当时东胡很强大,匈奴人每年都要给东胡进贡。东胡对中原政权的入侵也令地处北部的燕国很是苦恼,战国时期燕国将领秦开卧底东胡,摸清了东胡的底细后逃回燕国,于公元前300年,带兵攻打东胡,东胡一直退却到一千多里外的今西辽河上游(今内蒙古通辽市)一带。秦开效法赵国,动员军民修建成西起造阳(今河北张家口)东到襄平(今辽宁辽阳)的长达两千多公里的燕国北长城,防其侵扰。
匈奴冒顿单于鸣镝弑父自立后,逐渐强大。冒顿单于带兵攻击东胡,东胡被击垮,分裂。退居乌桓山(今大兴安岭南端)的称为乌桓,退居鲜卑山(鲜卑山先不可考,大概在大兴安岭北部)的为鲜卑,此外还有有柔然、库莫奚、契丹、室韦、蒙古。鲜卑又分化出慕容、宇文、段部、拓跋、乞伏、秃发、吐谷浑各部。
其中的一支退保大鲜卑山,称为“拓跋”鲜卑。“拓跋”这个姓氏的来源,有两种说法,一是拓拔族自己的说法,拓拔族是皇帝的后代,皇帝以土德王,他们的习俗称土为托,把首领叫做跋,所以以“托跋”作为姓氏,后来称“拓跋”。二是有史学家认为“鲜卑父匈奴母”的后裔称为“拓跋”。
拓跋部落到了拓跋毛称“可汗”(北方少数民族,只匈奴的首领称‘单于’,其它民族称‘可汗’,以后还要讲到柔然‘可汗’等。)的时候,他们部落的势力才开始强大,统治了三十六个封国,九十九个部落。之后他们不断南迁,部族繁育的越来越多,实力也在不断壮大,直至占领了广大的中原地带。
拓跋鲜卑中代代相传一个传说,说他们起先居住在北方寒冷荒凉的地带,他们的祖先开凿山上石头,建立了祭庙。不过已经年代久远,北魏朝中已经没有人能说出石庙的具体位置。
这次乌洛侯使者报告了石庙的具体位置,并说石庙高七十尺,深九十步。拓跋焘闻听大喜,他感慨涕零,立即派中书侍郎李敞携带贵重物品,前去石庙祭拜。李敞来到了距离平城四千多里的石庙之中,祭拜完毕后,李敞在石壁上刻下祝文后返回。
时间到了1980年,中国考古学家在今大兴安岭北段、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鄂伦春自治旗阿里河镇发现了嘎仙洞,里面的刻石祝文,与史书记载一致,证明了拓跋鲜卑先祖曾经在这里生活,也证实了大鲜卑山的存在。
日期:2019-10-27 16:50:53
第六章 拓跋焘征柔然
公元443年四月,拓跋焘带领大队人马到阴山巡视,九月三日,到达了瀚海沙漠南端。再往北,就是柔然汗国的领地,拓跋焘有了突袭柔然的想法。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