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艰苦的谈判,最后屈完代表楚国与各诸侯国订立了互不侵犯盟约。
此行虽然没有在战场上让楚国屈服,但在外交上齐国也算取得了胜利,在历史上第一次破天荒地使楚国表面上低头服软,齐国对诸侯联军也算是有了个交待。盟约签订后,齐桓公带着诸侯联军准备退兵。
在《公羊传。僖公四年》的传文里,对齐桓公南下攻楚并最终和楚国结盟一事进行了大力的表扬。翻译如下:
“为什么说为楚国的屈服表示高兴呢?因为有王的时候楚国最后服从;没有王的时候,楚国就最先反叛,他们是夷狄。中原各国屡次受到侵犯,就是因为南方的夷人和北方的狄人交替为害,中原各国的生存就像还没有断绝的一根线一样。齐桓公拯救中原各国,抵御南夷北狄,终于使楚国屈服,他用这些业绩成就了王的事业。这里说“来”是什么意思?是表示赞成齐桓公成为霸主。在这以前有过这类事情,在这以后也会有这类事情,那么为什么独独在这件事上赞成齐桓公成为霸主呢?因为齐桓公多次尊王攘夷的功绩,都没有比这次使楚国屈服更大的了。”
对于撤军的路线,诸侯联军中的陈国有了想法。大军来时就路过了陈国,作为地主,面对各国大军过境,少不了征召民伕、讨要粮草等事宜,陈国肯定是对诸侯联军不胜其扰。如果撤兵时再原路返回的话,陈国还要再受到一次骚扰。郑国和陈国一样,也是处于往返行军的路线之中。
陈国的大臣辕涛涂认为郑国会和陈国一样不希望联军原路撤回,所以就找到郑国的大臣申侯说:“军队取道陈国和郑国之间,两国供应必然发生困难。如果向东走,向东夷炫耀武力,沿着海道回国,这样就能很好地宣扬齐桓公的煌煌伟业。”
辕涛涂的意思是大军由此地沿淮河而下,由今天河南省的潢川县、安徽省的六安县东至泗县、江苏省的东海县入海北上,再进入山东省的临沂地区回国,可以顺便威胁东方的徐、莒、郯及东方的少数民族东夷等国。
申侯说:“好。我们到时一起去给齐国国君进言。”
辕涛涂就先把这个意见告诉齐桓公,齐桓公一听非常有道理,毫不犹豫的就同意了。
郑国的申侯进见齐桓公,说:“军队在外头久了,如果往东走而遇到敌人,恐怕是不能打硬仗了。如果取道陈国和郑国之间,由两国供给军队的粮食、军鞋等军用物资,这样才比较安全可靠。”
申侯转眼就把陈国的辕涛涂给出卖了。这样的猪队友在历史上有很多。
齐桓公听了申侯的话,想一想更有道理。最起码这样子是很安全的,比陈国那个姓辕的出的主意要好很多,说不定姓辕的还别有用心呢。
齐桓公一高兴,就大慷他人之慨,命令郑国国君郑文公将郑国的一个重要的城邑---虎牢(今河南省荥阳县,历史上著名的虎牢关三英战吕布的地方)赐给申侯作为奖赏。郑国国君心中有气,要奖赏你齐国为什么不拿出东西来,非要让郑国白白地拿出一个城邑出来?可也不敢违背霸主的意思,只好把虎牢封赏给申侯。
封赏完郑国的申侯以后,齐桓公马上把陈国的大臣辕涛涂抓了起来。不但如此,各国联军撤兵后,这年秋季,齐桓公又带领江国、黄国组成三国联军去攻打陈国,这是为了讨伐陈国对齐国的不忠,也有可能辕涛涂的主意就是陈国国君的意思,通过辕涛涂说出口而已。
对齐桓公抓住辕涛涂的事情,在《公羊传。僖公四年》的传文里有不同的说法。翻译如下:
“齐国人拘囚了陈国的袁涛涂。袁涛涂有什么罪呢?他改变了军队的行进路线。他怎样改变了军队的行进路线呢?袁涛涂对齐桓公说:‘国君既然已经使南夷屈服了,为什么不调转军队沿着海边向东而行,使东夷屈服了再回国呢?’齐桓公说:‘好!’于是调转军队,沿着海边向东而行,结果,大部分军队都陷入沼泽地里。齐桓公回过头,把袁涛涂抓了起来。拘捕人的为什么有时称‘侯’,有时称‘人’呢?拘捕人的称‘侯’,是属于方伯的讨伐;拘捕人的称‘人’,就不属于方伯的讨伐。这次拘捕的是有罪的人,为什么不能算方伯的讨伐呢?古代周公东征时,西边的国家就有怨言;西征时,东边的国家就有怨言。这次齐桓公向陈国借道征伐楚国,但是陈国人都不想让军队返回时从自己的国家经过,这是军队纪律不严的缘故。不整顿自己的军队而抓袁涛涂,古代方伯的征伐,就不是这样的。”
按《公羊传》的说法,齐桓公听从了辕涛涂的建议,大军果然东行,结果陷入了沼泽之中,这才想起上了辕涛涂的当,把他抓起来。当然这也是一种说法。
在这一次南下伐楚的行动中,许国国君许穆公死在军中,许国是“男爵”的国家,这次用“侯爵”的礼仪安葬他,这是合于礼法的制度的。
凡是诸侯在朝、会时死去,葬礼加一等;为天子作战而死的,加二等。用天子的礼服入殓。这些制度都是褒奖为王事而死的人。这次伐楚也可以称得上是为周天子而伐,属于王事,故将其葬礼加二等,由男爵升级按侯爵的礼仪规格下葬。
冬天,鲁国也派军队加入了讨伐陈国的战役。鲁国带兵的大臣叫叔孙戴伯(也叫公孙兹),他是公子叔牙的儿子,鲁桓公的孙子,鲁国现国君鲁僖公的叔叔。
陈国求和,齐国最后便把辕涛涂释放回国。
日期:2020-03-03 21:41:31
6.霸业衰落
公元前655年,齐桓公三十一年。
夏天,齐桓公又组织了一次诸侯大会。这次大会还是八个国家参加,和上年伐楚时的国家一样,分别是鲁僖公、宋桓公、陈宣公、卫文公、郑文公、许僖公(上年许穆公)、曹昭公。会议地点在首止(今河南省睢县),这次会议的一个最重要的内容是力挺周天子的太子郑(就是后来的周襄王),为的是安定周朝。周惠王的儿子-----太子郑也参加了会议。
此时的周天子是周惠王二十二年。周惠王在即位之初,娶了陈国的女儿为王后,被称为惠后。她生了两个儿子,大儿子就是太子郑,亦即后来的周襄王。小儿子叫王子带,亦称甘昭公。惠后喜欢小儿子王子带,想把大儿子太子郑废掉,而立小儿子王子带做太子。
这次齐桓公召开诸侯大会就是要以国际舆论阻止周天子这么做,力挺太子郑,给周天子施加国际压力。让太子郑在国际会议上和各国国君认识交朋友,逼迫惠后放弃更换太子郑的想法。
会议召开了三个月,大家在这里充分交流,给太子郑更多的时间,利用这个机会为自己拉到更多的同盟和支持者。
八月,各诸侯国举行结盟仪式。
周天子周惠王对齐桓公的这个做法显然有点不高兴。立哪个儿子为太子,这根本就是周天子内部的事务,用不着别国操心,这就是赤裸裸的干涉周王朝的内政。但周天子空有名号,一切以实力为尊,没有办法直接对付齐国,只好采用其他办法来发泄对齐桓公的不满。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