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蜀史说》
第44节

作者: cdnwpu2019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9-12-20 11:58:28
  公元前1450年至前1440年间,平原西边的僚人、讫人等异族部落游群不断侵扰大邑崇州温江一带,自南北上的僰人也时常在平原南部滋扰平原先民,这些异族见成都平原物产丰富,生活有着,羡慕异常,但因语言和习性的差异无法融入,时常行滋扰侵犯之举。由于异族不服管束,行事无度且时常滋扰侵犯,恼怒的铉鸓立即组织神王卫队给予严厉回击,但这些异族游群受到打击后立马作鸟兽散循入深山老林。尽管如此,异族游群也尝到了神王卫队箭矢的厉害,不到万不得已是不敢来平原的。时间一长,成都平原上就形成了抢得到就抢,抢不到就挨揍,揍完就往山里跑的拉锯局面。成都平原周边的异族驱而复来,隐患根本无法根除,这样的情形对各大氏族有了很大的刺激。时间就这样悠悠的过去了十几年,中途虽然也偶有提及,但巨大的物资需求,各族意见不一,终究没有实质性结论。

  公元前1439年,时间来到距离上次提议更换祭物彰以显王威已过去了十四年。铉鸓再次召集大族长于三星堆石室商议。这次铉鸓直接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声色俱厉曰:“吾地群狼环伺,不驱,为其所伤,驱之,复回。王地不堪其扰,当强神王卫士,以驱群狼”
  此时各大族长不再议论纷纷,皆默然。
  良久,夏氏族长姒弇怅然曰:“怀璧无罪,奈何匹夫也!”
  众族长听后皆颔首,以表认同,组卫队驱群狼,议成。
  铉鸓瞧得众人神色,沉吟曰:“然,何以振神威?”
  在场的诸位族长各抒己见,不一而论,柏氏族长柏敄轻咳一声曰:“诸位且听老朽一言。吾等饥食五谷,渴饮江水,取食牲畜,受恩于天地,当感天地之恩也。吾辈居江水之畔,相扶相依同气连理。震神威之物,当上引天下接地,形守望顾扶持,以示吾辈之诚,之意也。”
  夏氏族长姒弇,微笑颔首曰:“柏祖所言在理”。
  古羌族长姜旃也是频频颔首。

  玄嚣族长樊坤曰:“吾地有桑,果以食,叶养蚕,干制弓,枯为柴。先祖种桑养蚕,以有今日也。吾辈衣食用度,当念祖恩桑惠矣。桑生于地,叶接于阳,吾辈居中也。”
  杜壵捻须,深以为然,曰:“桑为吾地之基,实也。然,五谷生阳神赐,神鸟鸣阳神出。神鸟,阳神之使也。吾辈得蚕桑之惠,阳神恩赐,神使眷顾,当念其恩!”
  铉鸓点头,道:“吾地确受蚕桑之惠,阳神之赐也”。
  古羌族长姜旃轻咳了一下,抚须曰:“桑蚕之惠阳神之恩,实也。然,勿忘同族连理之情也。若无相扶相依,又怎度时艰?”
  众族长皆是向古羌族长姜旃拱手。终定,祭之物当具上承天下接地之意,体现平原众族同气连理之情,感阳神之天恩,承桑木之恩惠,意神鸟之阳使。能集这么多特征于一体的唯有一物,树也。
  日期:2019-12-21 19:38:55

  朋友们,鄙人陋文能得到大家的支持,感谢之至。但不要对三星堆和金沙前辈们太多苛责,没有他们的付出和努力,我们今天也看不到这么多漂亮的文物,器物。历史的研究是十分困难的,解释器物文物没有历史文化背景则难上加难。
  大家齐心协力,群策群力,把心思和智能用在古蜀历史的推究上吧!
  周末是提问时间,大家有什么疑惑或者觉得我说的违和的地方,尽管提问,我尽量回答。下周起继续更新,全部是三星堆器物的来来去去。
  希望专家学者们万万不要藏言,说的不在理的请直接提出来,说的在理的还请打个call,拜谢啦!
  日期:2019-12-23 12:09:36
  柏氏族长杜壵轻咳两声,叹曰:“今日之世乃先祖之累也,可怀先祖乎?”
  夏氏族长姒弇听了一愣,没说话。
  古羌族组姜旃神色肃然,接曰:“然也,先祖披荆以有今日,当怀之。”
  玄嚣族长樊坤凛然曰:“当怀,当敬,当祭”
  铉鸓听大家这么一说,当即表态曰:“先祖之德之行,吾辈当念之,敬之。然,何法?”
  众人有些哑火,鱼凫先祖还有些记忆,但蚕丛、柏氏先祖都仙去几百年了,身高、长相、性情完全不知道啊。一时无话,各大族长都有点蒙。
  过了半晌,还是杜氏族长杜壵出声曰:“蚕丛先祖天眼慧耳,洞悉古今。柏氏之祖,王祖承先祖之志,披肝沥胆成今日之盛,当祭之。”
  古羌族长姜旃颔首曰:“然也,先祖之德行,盛也,无天眼慧耳不足以观今日之盛,当祭!”
  夏氏族长姒弇听后,作为一个后来者,自然是不太知道蚕丛柏灌先祖为何。既然有先见之明,必是慧极之人,于是接曰:“天目观古今,慧耳闻八方,何不以天目、慧耳形之?”
  大家听后似有所感,既然不知身高长相,结合萨玛萨帕之形,那就铸面以祭。纵目青铜面具的理念和寓意就这么诞生了。此次议会只是有了个结论,纵目面具具体的规格尺寸和造型是祭师、祭工们后来实际制作调整出来的。
  此次议会最后决定制作聚各种理念需求于一身的“青铜神桑”和敬怀先祖的“青铜面具”。
  君不见,神桑分上中下三层,主树顶端为人首鸟身的阳神(或曰天帝),中间花蕾中立神鸟子规,神鸟鸣太阳升,乃阳神使者,通天引地;每层有三根枝条,有花蕾和立子规,枝条尽头为实。每层枝条数目为三没有具体指向,当时的青铜铸造技术能在一层做三根枝条已很不错了。枝条上的花蕾和子规则预示鸟鸣阳升寒驱,万物生长,枝条的果实意指丰收,神桑上果实具体数目不得而知,当然是越多越好,果实除了意示丰收,还有开枝散叶生生不息之意。树底部一侧有造型华丽夸张的巨形神鸟附于树干,以示神王承天地之意。古蜀先人崇尚鸟类生物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因素,盆地内万水千山,道路险阻出行艰辛,古蜀先人何尝不希望自己能不受山川河流的阻碍,能像鸟儿一样在天空中自由翱翔,蜀道是真的很难!

  青铜神桑的制作过程可谓是多灾多难,那时还画不出今天这么精确的图纸和尺寸,青铜冶炼工艺也不完善,器师和铜匠主要靠不断积累的经验和尝试来一点点试错和纠错。古蜀时代的长度尺寸标准就是制作青铜器具的时期不断摸索总结出来的。成都平原经过几百年蚕丛柏氏的努力,平原上的古蜀先人身高都有了一定的提高,但各个氏族、部落、游群身高还是有较大差异,比如蚕丛氏、柏灌氏、玄嚣、颛顼后裔的男性身高大约在1.6~1.7米之间,而古蜀土著(濮族)、古羌和古彝等男性的身高则在1.5~1.6米之间。在制定标准长度的时候,一尺的长度制定最终选择了神王白翰身高的十分之一作为标准取整为17cm,一丈为170cm,一寸则为1.7cm。

  因为彼时没有具体长度的概念,器工们专门将一尺的长度制作了类似 “靠尺”或“尺规”的物件,青铜器物有一个物件曰纵目(包含纵目面具的厚度)尺寸就是按照标准的一尺长度来铸造的,因为铸造技艺的限制,最终成型的纵目长度可能有些许误差,但极小,应在0.5cm之内。另外大纵目人面具“祥瑞身尾”(今称夔龙身尾)的高度也是标准的4尺(约68cm)。其他青铜器物在开模铸范的时候大都遵循的一定的尺寸比例,但受屁事青铜制作技艺和工艺水平限制,最终成型的物件的尺寸或有偏差,但大体都与一尺(17cm)存在着近似的倍数关系。据此推测可知,完整的一号青铜神树(建木)通高是二丈五尺(425cm左右),完整的青铜神坛通高是五尺(85cm左右)。这些数据还请考古专家们验证,看是不是这么个情况。

  日期:2019-12-23 12:20:29
  更正,赶着发帖,笔误,应为“彼时”,非“屁事”。
  其他青铜器物在开模铸范的时候大都遵循的一定的尺寸比例,但受彼时青铜制作技艺和工艺水平限制,最终成型的物件的尺寸或有偏差,但大体都与一尺(17cm)存在着近似的倍数关系。据此推测可知,完整的一号青铜神树(建木)通高是二丈五尺(425cm左右),完整的青铜神坛通高是五尺(85cm左右)。这些数据还请考古专家们验证,看是不是这么个情况。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