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有圣君,下必有直臣,他们之所以勇于进言,那是因为他们相信,皇上圣明。”王承恩奉承道。
“李待问曾多次上奏,为民请命,如增修堤堰,赈济蝗灾,水灾地区,减免一半辽饷,取消穷县赋税,李待问到任后,更是大力整顿漕运,此人刚直无畏,甚为难得呀。”
崇祯颇为欣慰的说道。
“皇上,臣实在不愿意扫您的兴,今日李侍郎言明边饷、辽饷一事,实是因为边饷、辽饷一项对于老百姓来说是额外负担,对大明实在没有好处,在外肥了贪官的私囊,在内贪财的昏官视为生财之道。
今日一事,李待郎恐怕得罪了不少人哪。”
王承恩有些扭捏的说了一些话。
“你这话是什么意思?”崇祯听了立马疑心大起,不解的追问了起来。
“禀皇上,今日早朝时分,锦衣卫八百里密报,派去调查山西承宣布政使司振灾银粮失窃一案的锦衣卫回来了,他不仅查到了银粮的去处,还查到了山西豪商、官员、边军,私通鞑靼、建奴的密信。
其内人员名单,牵连甚广,不仅有山西各地官员,还有江南各地的官员和边关武将。
除此之外,还有山西豪商借银与各个官员贿赂魏阉的账本。”
崇祯听闻此事,脸色大变,噌的一声站起,厉声说道:“拿给朕看。”
“臣已经带来了。”
“快拿进来。”
王承恩一挥手,他手下的太监抬了一大箱信件进来。
这都是东厂搜集而来的,
这时候王承恩掌管东厂,东厂底下有三十六镇,八个码头,东厂下属的密探、杀手、卧底共约万人以上。
这些人化身为各种身份,分布于大明朝各处。
但凡三品以上官员都在东厂的监视之下,自然包括以萌荫百户出仕的太子太傅左都督锦衣卫执掌者骆养性。
当李若琏将密信送回锦衣卫的时候,王承恩就第一时间拿到了密信,他将那些密信与东厂所搜集的密信放在一起抬了过来。
崇祯颤抖着手轻轻抚摸着箱子,他不敢打开看一眼。
“皇上,您看看吧,这些书信,从天启元年至今,共计四千六百一十二封书信,涉及朝廷内外,七品以上官员,五百余人。”
王承恩有些忐忑的上报了数据,然后躬身等待崇祯的指示。
“朕呢?”崇祯的意思,他登基之后有多少书信。
王承恩会意,从箱子里拿出来一个小匣子。
这就是是李若琏带回来的那一个。
崇祯接过小匣子,还是不愿意打开,他有些不能接受。
“朕万万没有想到,朕的满朝臣子,竟然都是妖魔鬼怪。
在朕面前一个个自诩为清流,转过身就自甘堕落,更有甚者与魏阉同流合污,他们怎敢如此对朕?”
朱由检登基之前,就极为痛恨魏忠贤,那是因为天启年前,魏忠贤就把持朝政,朱由检当时还是信王,他每日过的谨小慎微,胆战心惊,生怕被魏忠贤抓住把柄,要了他的性命。
现在连带那些曾经贿赂魏忠贤的人他也一并恨上了。
“来人。”崇祯怒了,他要把魏党一流全部剪除,一个不流。
“臣在。”
“传命锦衣卫,依书信名单,立刻将这些人逮捕入狱。”
崇祯怒火中烧,不管不顾的就下了命令。
“皇上,不可啊。”王承恩大惊失色,立马双膝跪地阻拦起来。
“有何不可?”崇祯见王承恩阻止,面现不悦之色。
“皇上,如果把这些朝臣都抓了,朝政怎么办啊?更不要说其中涉及九边九镇大大小小,上百武将,如果把他们都抓了,边关怎么办啊?
如果这四五百人全部下狱,群臣必当惶惶度日,若是群臣起乱那可如何是好?”
崇祯其实知道他不能这么做,他只是气不过而已。
此刻的崇祯冷静下来,有些无奈的挥了挥手,示意传令官下去。
“朕恨不能诛杀这些国贼呀,祖宗的江山啊,祖宗的江山啊,朕能保住吗?”
崇祯悲痛的双手指天,痛哭流涕。
“皇上,臣也痛恨这些国贼呀,但是这些臣子情有可原呐。”王承恩跪伏崇祯的脚真切的说道。
“噢?那你细细说与朕听。”
崇祯其实是一个能接纳进言的皇帝,只不过这满朝文武,各怀鬼胎,只会互相攻讦。
他们虽然能说会道,口生莲花,但在经世济国上,全是纸上谈兵的书生,哪怕有人能提出很好的谋略,也会被这些人否决,因为只要于国有利的谋略都会动了他们的利益。
“先帝重用魏阉,这才使魏阉权倾朝野,自称九千岁,臣子们无奈,只能被迫与其周旋。
究其根本,还是先帝不够圣明。”
“放肆!!”
王承恩说到先帝朱由校,朱由检哥哥的时候,崇祯脸色一变,呵斥起王承恩来。
但是,他又知道,王承恩说的是对的。
如果朱由校足够圣明,又怎么会重用魏忠贤这种大奸,又怎么会使朝政大乱,这些臣子们也不必贿赂交好魏忠贤。
“人心善恶难测,此等人是忠是奸,朕实难分辨。”崇祯抱着密匣坐在椅子上,冷冷的说道。
“皇上,时过境迁了,自从您登基以来,臣子们不用再谄媚奸佞。
臣,斗胆建言,将这些密信全都当为过眼云烟,一把火烧了,不再追究。”
崇祯被王承恩的这个马屁拍的极为舒服,面露满意之色。
事实上,他也需要一个台阶,而王承恩给了他一个称心的台阶。
“呵呵...嘿嘿...哈哈哈...朕不会再追究此事,但是,朕不会忘记这些谄媚奸佞之臣。”崇祯状若疯魔的傻笑了一阵,又从椅子上站起来。
走到书房的窗口。
“朕,要以此为把柄,鞭策他们为朕所用。”
“皇上英明。”
“朕当徐徐图之,以振朝纲。”
崇祯每说一句,王承恩就奉承一句,崇祯虽然是帝王,可他而今也不过是一个年过十七的少年人。
听到这些拍马屁的话,还是感到心情舒畅。
“魏阉是过去的事,那就说说朕的事儿吧。”崇祯举了举手里的匣子,示意王承恩解释一下,他登基以来又发生了哪些腐坏之事。
王承恩从自己的袖子里,拿出一卷密信,双手承上交到了崇祯手里。
崇祯津津有味的看了起来。
他当信王的时候,孤苦伶仃无人过问,而今进入宫中,在这深宫大院里,更是少有什么可供消遣之物。
而王承恩的密信,总能让他看到一些别人不为人知的东西,所以崇祯每次都会问问王承恩,有没有什么有趣的轶事。
这封密信里,详细记录了李若琏到达山西之后,一路所作所为。
直到寿阳县城黑虎寨这里,崇祯的脸色开始变的不大好看起来。
这是因为今日早朝,王在晋刚刚陈述过贼匪之祸,寿阳就出了贼匪,还出了王则之这么个贼匪。
当他看到密谍誊抄下来李若琏留给王则之那封信的时候,眼睛一亮,再次炯炯有神的看了起来。
李若琏如果在这里一定会震惊,因为连他都不知道,皇帝什么时候在他身边安插了卧底。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