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仁宗的温柔盛世——闲话『清平乐』背后的真实历史》
第4节作者:
晴雯撕扇2010
从基本情节来看,这部杂剧确实与纪君祥的《赵氏孤儿》高度相似,就连将婴儿藏入箱盒的办法都是如出一辙。说来也巧,《赵氏孤儿》里携药箱逃亡的程婴是为了“存赵”,《抱妆盒》里的陈琳藏匿婴儿则是为了“救宋”。二者合二为一,或许正是维系着宋朝遗民“存赵救宋”的情结吧。
更为巧合的是,这个通篇全凭杜撰妄拟的桥段,在明宪宗成化年间,竟然真实地发生在深宫大内之中。当时,万贵妃与明宪宗朱见深的“姐弟恋”尽管爱得轰轰烈烈,却没能换来皆大欢喜的爱情结晶。眼瞅着自己年老珠黄,万贵妃愈加妒忌成性、心狠手辣,凡是怀孕的妃嫔、宫女,都被她暗中下了毒手,不是被逼堕胎,便是诞下的婴儿暴病早夭。后来,一位姓纪的女史偶然得到明宪宗的临幸而有了身孕,并在一位太监和一名婢女的暗中庇护之下,终于产得一名男婴,也就是后来的明孝宗朱佑樘。
剧本里的情节竟然成为现实,用今天的话来说,元代那位不知名姓的文人真是堪称“预言帝”!当然,在创作出“四大奇书”的明朝,民间文人也绝非浪得虚名,他们在内心钦佩前人之余,更是掀起了改编再创作的热潮,“借宋事以寓意”,暗讽现实中的宫闱秘闻。也正是在这个时期,元代杂剧中出镜率颇高的包公包青天,被这些民间文人生拉硬拽,搅进了这滩“浑水”。在当时众多的改编作品中,对这个传奇故事的演变具有转折性意义的,是一部题为《新刊全相说唱足本仁宗认母传》(简称《仁宗认母传》)的弹词。
从题目可以看出,这是一部供民间艺人说唱的剧本。与过往的演绎不同,包公在这部剧中成了核心人物,而《抱妆盒》里的“八大王”、太监陈琳、宫女寇承御都被删掉了,故事的基本情节也与《抱妆盒》截然不同。
在《仁宗认母传》中,李妃产下皇子的同时,刘皇后也产下一个公主,名叫郭槐的太监暗中将两个婴儿调了包。李妃遭到刘皇后的陷害,幽居于冷宫,后来流落到桑林镇,不幸双目失明。正是在这个桑林镇,李妃偶遇铁面无私的包公,陈诉自己的冤情。包公善察明断,经过三审郭槐,终于揭开了这桩陈年旧案的真相,并促成李妃、宋仁宗母子相认。刘皇后原本要被处死,但李妃于心不忍,出面为这个昔年的夙敌求情,与她一笑泯恩仇。
稍晚一些时候,这个故事又被收录到《龙图公案》、《百家公案》等公案小说中,情节上的变化并不算大,只是刘皇后的结局略有不同,她最终还是被丈二白丝帕绞死了。
看到这里,您或许会问:故事里险遭不测的太子一直都在,明察善断的包公也半道被添加进来,最令人感到惊悚的狸猫又在哪儿呢?事实上,一直到清兵入关、崇祯自缢,这只血淋淋的狸猫依然没有出现。大约道光年间,在民间文人李雨堂创作的《万花楼演义》中,才出现了“狸猫换太子”的情节设定。
在《万花楼演义》中,陈琳、寇承御、“八大王”这几个一度消失的人物得以回归,故事的基本脉络是这样的:在宋真宗亲征契丹期间,李妃产下皇子,刘皇后在同一天生下公主,却对外谎称生的是皇子。几个月之后,刘皇后盛情邀请李妃前往昭阳宫游玩,趁着这个空当,太监郭槐受刘皇后的暗中指使,用一只死狸猫调了包。当晚,刘皇后命宫女寇承御将郭槐抱回来的皇子扔到金水池溺死。寇承御于心不忍,与到此采摘鲜花的太监陈琳商议一番之后,将皇子装到花盒中,由陈琳带出宫去,交给八王收养。后来,包公在陈桥偶遇逃出皇宫、双目失明的李妃,经过一番缜密的调查,终于将真相大白于天下。最终,李妃回到宫中,双目复明,郭槐被处死,刘皇后则以三尺红绫畏罪自缢。
《万花楼演义》出炉之后,一位名叫石玉昆的说书艺人杂糅《龙图公案》和《万花楼演义》,编创出了题为《龙图耳录》的说唱本。至光绪年间,石玉昆以《龙图耳录》为蓝本创作的长篇公案小说——《三侠五义》问世刊印,前19回讲述的便是“狸猫换太子”。就故事情节而言,石玉昆的这部小说改编不大,但《万花楼演义》里的那只死狸猫,在《三侠五义》里被剥掉了皮毛,惊悚之感顿时跃然纸上。
至此,“狸猫换太子”的传奇故事完全定型,并经过多种曲艺剧目的演绎而家喻户晓、长盛不衰。
日期:2020-05-05 18:26:12
从《抱妆盒》到《三侠五义》,“狸猫换太子”的故事本身已经很传奇,演变的过程则又是一部传奇了。不过,这桩传奇故事诞生之初,便与真实的历史情节大相径庭了,而且到后来越创作越是离谱。在《三侠五义》刊印十年之后,一位名叫俞樾的文人看不下去了,认为这些“白家老妪之谈”实在是混淆视听,于是“援据史传,订正俗说”,改写了《三侠五义》的开篇第一回,并更名为《七侠五义》。俞樾对历史人物负责的精神可嘉,怎奈大众的心理往往是猎奇而非求实,这桩传奇故事早已是深入人心,他的努力并不怎么奏效。
其实大家的心里都很清楚,文学创作终归是文学创作,聊作消遣而已,就像《三国演义》可能会“带偏”后人对三国的认知,却永远无法改变三国本来的历史。“狸猫换太子”的故事虽然离奇而荒诞,但至少有一点是符合史实的:宋仁宗赵祯,确实是刘娥从他的生母那里抱过来,并据为己有的。
宋仁宗的生母姓李,但她得到宋真宗临幸的时候,既不是美人,更不是妃嫔,直至诞下赵祯,她也仅仅是一个没有名分的御侍宫女。根据《宋史》的记载,李氏初入宫中的时候,身份是服侍在刘娥身边的宫女,因为“壮重寡言”,引起了宋真宗的注意,安排她负责侍候就寝(“以为司寝”)。至于寡言少语的李氏为什么能得到宋真宗的赏识,官修的《宋史》没有给出合理的解释,倒是一部并不起眼的笔记《挥麈后录》,给出了与《宋史》截然相反的说法。
根据《挥麈后录》的记载,宋真宗有一天来到刘娥的居所,李氏端出一盆水,服侍他净手。宋真宗略瞟了一眼,见李氏“肤色玉耀”,不禁欣喜异常,便主动跟她闲扯了几句。虽说李氏姿色平平,在这深宫大内毫不起眼,但她颇有心计,自然不会错过这个大好时机。顺着宋真宗的话,李氏煞有介事地瞎编说,自己昨天晚上做了一个离奇的梦,梦见一位身披羽衣的仙士从空中落下,并表明“来为汝子”之意。
不得不承认,这个地位低微的李氏还真是不简单,看似无心的一句话,竟点中了宋真宗的两处“死穴”。第一,宋真宗这个人特别迷信,就吃天人感应、祥瑞异象这一套,后来热衷于什么“天书”,朝野被搞得乌烟瘴气。第二,到目前为止,宋真宗膝下的五位皇子,竟然没有一个能存活下来,这也成了他难以释怀的一块心病。万般无奈之下,宋真宗还将四弟赵元份(时封雍王)家的老三赵允让“以绿车旄节迎养于禁中”,以备不时之需。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