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席话说完,我顿感浑身轻松,因为不管前途怎样,我觉自己都较好地完成了一次求职过程,这也为我增添了更多信心和勇气,还有应对技巧。
人事经理果然态度比以前好了许多,她开始很客气地跟我说话,并约我见他们负责工程师的副总。我能预感到八字有了一撇,但我当时已从侧面打听到这家公司的状况:主要团队的负责人带着工程师集体跳槽到竞争对手那里,公司一时出现用人荒,同时因效益不佳,不得不裁撤其他部门职位和员工薪水,导致怨声载道,公司危机四伏。所以它们原定招收几个应届生进入初级职位的计划也搁浅了。由此判断,这位人事经理一开始很可能是在跟我打哈哈,直到看见我那还算不错的计划书,她才另眼相看,算是给了我起死回生的机会。但这样的公司能进吗?权且先当个救命稻草吧。
于是我推说最近要先回母校一趟,如果时间来得及,不如过年后再谈。她倒是答应了,估计她也在想,年后也许还有更合适的人选,毕竟我是没有经验的新人。
机会真的只留给有准备之人
虽然IT公司的求职经历并不令人满意,我还是从中学到不少经验,胆子也更大了。这次经历让我感到不能总像商品一样被用人单位挑来挑去,我也要考察一下用人单位的诚意。于是在节前我给自己有意向又参加过笔试的单位打了电话,咨询他们相关结果。
这里我想说明的是,过去我们很多同学都不去或者不敢去直接联系应聘单位,以至于一颗心悬着,很长时间等不到下文。其实打电话是很正常的行为,在西方发达国家,用人单位甚至应主动向应聘者发去函件或电话通知其应聘结果,即使不录用也会给予确认通知。
而我打去电话的几家单位均态度较好,大概因为都是较为正规的国企或外企吧。就是这一通电话打过去,让我又发现了两个机会。一个是一家股份制商业银行,我曾在2008年年底参加他们的一面和笔试,之后三个月无任何消息,我当时以为基本没戏了,谁知一给他们人事部打电话,那边工作人员便解释说,因他们负责招聘的团队最近出现人事调动,所以要到节后才能安排终面,这位工作人员还连声致歉,并跟我核实了姓名和联系电话,说一有消息,会马上通知我。
还有一家是个能源行业的外企,HR很诚实地告诉我他们公司因经济危机原因,去年年底进行的招聘工作都中止了,但大约在今年年中他们有可能在市场销售方面有空缺,让我留意他们公司的网站,或到时打电话问询一下。
我感到很欣慰,至少两家用人单位都没有拒绝我,即使他们都是一种托词,我起码看到了一线生机。
果然春节假期一过,我便在回京的路上接到那家银行人事部的面试通知。这多少出乎我意料,就在接到通知那一刻,我有了一种志在必得的感觉。尽管这家银行并非我当初求职首选,可我对它的情况也有一定了解,其发展前景较好,又有一定经营特色,同时他们招收的硕士生主要任客户经理,适于未来我在市场开发方面发挥特长。于是我对这次面试格外重视,在家里预想了各种可能的问题,并认真分析了自己的优劣势。这点也要感谢那家IT公司,他们在我出其不意的情况下“逼”我发掘出自己的特长,并有效填补了欠缺之处。这招我也复制到这家银行的面试中。
面试那天,当我穿着当初在证券公司实习时的标准银行装出现在面试现场时,其阵势还是让我吃惊不小。虽比一面时少了不少人,却仍有数百人等候在面试区,而这仅是五天面试中的一天而已。但我很快镇定下来,对我来说,在这里的一举一动都是一种考察。感谢那家证券公司对我进行的训练,使我养成基本的银行工作人员礼仪,虽然我个头不高,在一众高大帅气的男生中很不起眼,但我得体的仪表和举止应该为自己加分不少。
等待面试时,就听一些同校生在议论考题,这大概就是在北京念书的优势吧,他们至少可以“串题”。而听着他们的窃窃私语,我一点不觉得自卑,更不想去打听考题,对于我来说,任何题都难不倒我,只有我自己能难倒自己。
带着这种自信,我走进了面试室。我抽到的是集体面试题,一共五位男生分成一组,三名本科,两名硕士,听到这样的分组,我觉稍有些放松,以我的经验,这样的分组明显让硕士生占了便宜。因自扩招以后,本科生的总体水平如何,与硕士生的差距有多大,想必各位都应心知肚明吧。
面试官提出的是个情景面试题,让我们五位同学扮作银行信用卡推销团队,用10分钟时间讨论针对某大公司制定推销信用卡产品的计划,并从中选出team leader,后由团队各成员叙述各自工作职责。
听到这题时,我更加成竹在胸,这其实是我在证券公司做第三方存管推销及为IT公司写team leader工作计划书的综合。这一刻,我真的意识到一句话:“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之人”于是在我们讨论的10分钟里,我理所当然成了这个临时团队的team leader,加之我的经验比其他同学更多一些,年龄稍长一些,我也很好地调动起大家参与讨论的积极性。
在向面试官陈述我们团队的推广计划时,我尽量选择银行术语并注意自己的职业化举止,我能看到五位面试官脸上满意的笑容。
在我陈述完成后,还没容其他同学开口,各面试官便不由自主向我提问。一位我后来得知是支行行长的男士直截了当问道:“你在西北上学啊?特地来北京找工作?”
这问话正中我下怀,我早就在家里打好腹稿,于是我言简意赅地解释了我来京求职的想法。没想到,这一石激起千层浪,众面试官十分好奇我居然能不惜租房找工作,“你不怕找不到工作还得回西北吗?”实践证明,搞人事工作的还是普遍具有同情心的,他们不约而同为我的生计担心起来。
于是我开始利用他们的同情心为自己加分:“我是抱着破釜沉舟的心来北京找工作的,三年前我就来过,后来失败了,我用三年的时间`曲线救国`,仍不改当年的初衷,因为我不想让自己后悔一辈子。即使再次失败,我也尽了全力,也认了。”说到这儿,我忍了再忍,没有脱口而出:“请你们给我一次机会吧”这样的话。因为我觉得这话一说出口,我前面的叙述就像在演戏,像背台词一样了。其实我也是这么想的,尽了全力,即使失败,我也认了。
“那你是不是一定要解决北京户口才行?”一位面试官问道。
我潜意识里感到这是一种考验,早前我就打听过,像这种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尽管进京指标不多,但若你坚持下来,还是极有可能解决户口问题的,但银行方面当然不希望应届生上来就要求解决户口,因此即使我再渴求这个户口,我也要表现得坦然一些:“如果有幸进入贵行,我当然希望能解决户口问题了,但我更看重这个工作平台,它比户口更重要。”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