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师傅,你发现没有,这座桥上下行钢结构不一样,也许当时在设计时,只考虑桥梁整体美观了,没有考虑到电气化铁路,也没考虑接触网悬挂方式,你看,若上下行全部采用支柱悬挂方式,它的桥墩是斜行的,不太垂直铁路,那么组立的支柱就不会垂直铁路,这样就会影响后续的支持装置安装和固定线索,这样就会及其严重影响弓网关系呀。”
孟主管听了,又回头再次仔细看了看这座桥的钢结构,他也不得不佩服夏部长的精细和敏锐的观察力。他低下头思索良久,方才指着那座
钢结构桥说道:
“夏部长,你这个技术问题提的好,也分析的很透彻,可是你看这是座近百年的老桥,我估计火车通过时速度不会太快,估计在60kmh以内。”
说到这,孟主管又指了指不远处的钢结构对夏部长继续说道:
“你看,钢轨上方的钢结构梁刚好垂直铁路,我们可以在此上面想想办法可好!”
夏部长听了孟主管的建议,连忙跑到钢结构处,向上看了看,正如孟主管所说,他大喜过望,激动的拉着孟主管的手,连声赞道:
“孟师傅,您这个建议好,我可以采用在钢结构上安装悬挂底座,这样就可以解决这个技术问题了。”
夏部长说到这,吩咐白玉传带着测量人员再次复核钢结构悬挂点距相邻附近的跨距比是否超出设计要求,经白玉传他们认真测量比对后,发现跨距比符合设计要求,夏部长看了看测量数据,长长出了口气,又抬头看了看高悬在钢轨上方的钢结构,接着对孟主管补充道:
“为增加其稳定性,我建议采用吊柱腕臂型悬挂方式,您看可以吗?”
“这个建议好,但是由于钢结构表面有角度,并不垂直与钢轨,这就增加了厂家生产吊柱的难度咱们安装时也会有很大困难。不过,得问问老胡和小王,看他有啥好的建议。”孟主管说着,向不远处的胡队和王文才摆手示意他们过来,把现场情况简单向他们做了技术方面的分析。
胡队抬起头看看钢结构,看来用作业车施工是不行的,用梯车作业高度也不够,只有靠人工安装,可这么高,有几个工人可以攀登上去,并且要在上面连续作业一个多小时呢,这的确是个问题,正在胡队静心思索时,白玉传在旁边搭腔道:
“胡队,咱们有海叔呀,有彝族同胞弟兄呀!俺估计他们能行。”
“他们攀高可以,但是对接触网安装不熟练呢?”王文才把心里的疑问提了出来。
胡队听了,大手一挥,斩钉截铁地说道:
“就他们了,从中挑选四个年轻力壮,头脑机灵的,先回去对他们进行封闭性培训训练,到时候安装还来得及。”
夏部长听了,也很高兴,他对大家伙说道:
“此次调查很成功,不但技术方案初步定稿,现场安装实施方案也讨论了。”
最后,夏部长又让白玉传带着相机,把现场照片多拍几张,准备回去再细细研究……
现场调查回来后,夏部长没有回指挥部,又马不停蹄的直接来到队部会议室,组织大家进行编制方案讨论会。大家纷纷发言,各抒己见,整个开了一下午的会,就这夏部长还是不太放心,吃了晚饭,又召集大伙来到王文才的施工沙堆模拟演练操作平台,打算把结合现场调查情况,形成的实施方案初稿,在此平台上模拟演练一下,效验一下方案是否可行。
通过模拟演练,该套方案编制实施基本可行,但是孟主管在一旁担忧的提出自己的疑问:
“实际上该套方案的最大技术难题是解决吊柱底板与刚架构连接的平直度,我们知道钢结构下表面与钢轨存在着一个偏差,我们得通过现场测量,计算出这个偏角是多少,然后在自己制作一个浓缩磨具,现场试装一下,若可行,就万事大吉了。”
大家听了孟主管的一席话,纷纷鼓掌以表示同意和敬佩之意。
随后,夏部长给部署下阶段的工作任务,他吩咐道:
“现场测量由孟主管亲自负责,作业队配合;根据港铁公司要求,5日内施工方案初稿编制完成;七日内将施工方案翻译成英语,此件事由白玉传负责。”
第二日,胡队长特意安排彝族大叔海来木呷带着名善于攀登的彝族弟兄,跟着孟主管和白玉传到罗湖桥上去测量,此次测量,孟主管特意带了一把角度仪,来到现场,孟主管先在地面上把如何使用角度仪,示范给他们看,那两位弟兄很快就熟练掌握了此项测量技术。
孟主管安排海来木呷和白玉传分别在两端负责瞭望火车,设好防护后,利用行车间隙,开始了此次测量任务。
随即,只见他们戴好安全帽,扎好安全带后,顺着钢结构框架的斜撑,开始了攀爬桥上的钢框架,他们敏捷的动作、矫健的身影犹如美猴王再世,在高空中攀爬自如,很快就完成测量任务。
孟主管安排白玉传照相馆里把照片加急冲洗出来后,拿着测量数据和现场拍摄的罗湖桥上钢结构照片,去找物资专家吕主任。让他帮忙给加工个模具,以便用于现场复核校验用。
吕主任听了孟主管的描述,仔细看了看现场照片,二话没说,坐在桌子旁,埋下头来,开始绘制加工图了,半个小时不到,一张加工图就画好了。孟主管看了图纸后非常满意,他接着又问道:
“老吕,我明天就要吊柱摸具,你能做好了吗?”
吕主任听了,看了孟主管一眼,笑着说道:
“你呀,若不是遇到啥技术难题,你会找我呀,我知道你每次一找我,都是很棘手的,放心吧,马上好!”
白玉传听了吕主任的口头禅,忍不住在旁边笑了起来。
在回队部的路上,白玉传一脸担忧的对孟主管说道:
“时间这么紧,咱要的吊柱可是带角度的呀,主任他都明天加工好吗?
孟主管看了一眼白玉传,笑道:
“都是老伙计了,那一次在关键时刻,都不会掉链子的,放心吧,明天早上你就听好吧。”
第二天来到料库一看,还真如孟主管说的一模一样,吊柱模型静静地躺在那儿,孟主管拿着角度仪,弯下身来仔细复测这个吕主任连夜加工的模具,看其角度是否符合技术要求,就这此时,只听身后传来一阵善意的责问声:
“老孟,你呀,今天咋还不放心了,亲自效验我加工的东西了。”
孟主管直起腰来,对着吕主任说道:
“不错、不错,角度真合适,真有你的,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完成了,并且精度很高呀,这下,你可给罗湖桥电气化铁路工程改造,立下了头功!”
吕主任听了,又是那句口头禅:
“有事,你找我,马上好!”
白玉传看着由于熬夜工作的吕主任,他疲惫的身躯,布满血丝的眼睛,心里不由得一阵心酸。他哽咽着对吕主任说道:
“马主任,您辛苦了,赶快去休息休息吧!”吕主任听了,摇了摇头,坚定的说道:
“大传(zhuan),现在到了施工最关键的时候,哪里有时间休息呀,大家都在没日没夜的干,我们做物资的,哪敢一可懈怠呀!”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