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眸成都三千年》
第23节

作者: 盗帅点蚊香
收藏本书TXT下载

  或许,我们相信,公元前一世纪凯撒大帝在罗马剧场穿的那件华丽的丝绸长袍,正是通过漫长的西南丝绸之路,由成都辗转而至罗马帝国。
  日期:2020-07-07 10:44:32
  “补125楼内容.....”
  张骞后来回到长安后,便把这条重要的信息告诉了汉武帝,引起了汉武帝的高度重视,身毒无疑也成了这时候朝廷上下议论纷纷的焦点。自此,中原王朝官员们终于第一次知道这个世界上还存在着一个叫身毒的国家,这个国家还是自己西南方的邻国。而且,很可能在张骞出使西域之前的秦朝或更早的古蜀,西南方向便早已有了一条自蜀地进入身毒、大夏及其他西域诸国的民间贸易商道。
  张骞继续向汉武帝建言:“陛下,以臣之见,大夏发现有蜀地的商品,说明大夏距离蜀地不远。从目前的信息来看,如从中路的羌道进入大夏,那里路途非常险恶,羌人也会敌视;如果从北路进入大夏,则容易被匈奴截断;如果从蜀地过去,则是一条最佳道路,而且那个方向少有盗寇。”

  对于张骞的话,具有高度战略眼光和不乏想象力的汉武帝非常认可和赞赏。西域的身毒、大夏、安息皆属于大国,北面还有大月氏、康居等国。汉朝的商品在西域诸国价格及利润都很高,通过凿通西南的蜀身毒道作为官道,不但可以让汉朝获取巨大的利润,还可以进一步扩大大汉在西南的疆域势力;此外也可以加强与西域诸国的关系,解除北方匈奴对汉朝的威胁。
  于是汉武帝下定决心不惜一切代价,打通从西南通往大夏的官道,由官方参与商业贸易活动,以获取最大的战略利益及经济价值。
  日期:2020-07-07 10:48:04
  ——补130楼之后内容————
  秦末汉初,全国战乱不休,巴蜀独安,保证了蜀地工商业持续稳定发展,巴蜀也成为了楚汉争霸时期刘邦后方的重要物资基地。

  公元前119年,汉武帝为筹集军费,开始将盐、铁产业收归国营,以临邛卓氏、郑陈氏为代表的铁器等私营产业受到一定打击,但并没有影响铁器等产品通过民间贸易方式流通至西南夷及滇越地区,以丝绸、邛杖、茶叶、陶瓷为代表的商品贸易仍然在西南丝绸之路得到继续发展。
  武帝元鼎二年(公元前115年),成都在原秦城的基础上重筑成都城垣。城立外郭,辟城门18座,并新修市肆。
  此外,又在城外一个叫“笮桥南岸”(今成都西较场外锦江南岸地区)的地方建了锦官城,即一家专事蜀锦生产与管理的国有工厂。诗人杜甫笔下的“花簇锦官城”也由此而来。后来,从事蜀锦生产的工人居住的地方则为今日著名的文化古街“锦里”。“锦工织锦,濯其中则鲜明,濯他江则不好,故命曰锦里也”,所谓“贝锦斐成,濯色江波”,就是描写当时纺织生产的盛况,濯锦江(即锦江,一说浣花溪)也因此而得名。唐代,一生从未到过成都的诗人刘禹锡,也抑制不住对成都的热爱与向往,凭借丰富的想象力描绘了一副锦江山水画,其在诗《浪淘沙》中云:

  濯锦江边两岸花,春风吹浪正淘沙。
  女郎剪下鸳鸯锦,将向中流匹晚霞。
  日期:2020-07-08 09:46:37
  第四节部分类容被系统无故隐藏,申诉和补发无果。

  只能继续发第五节了。请大家谅解!
  第五节 王褒与扬雄,汉赋二渊云
  当“辞宗”司马相如名满天下之时,正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汉武帝时期。汉武帝一生颇具争议。对内尊儒,设太学;由中央收回铸币权;推行重农抑商,实行“平准”和“均输”法控制物价和贫富分化。
  公元前119年前后,汉武帝为了筹集军费,以满足对外扩张,开始对盐、铁等民生物资实行官营制度,决定在蜀郡的武阳(今彭山)、临邛、南安(今乐山)设置铁官,在临邛、南安和巴郡朐忍(云阳)设盐官,由国家进行垄断产销。此外,通过算缗告缗政策,对商人征收财产税、反商人瞒产漏税等强制办法,大力打击富商大贾。此时临邛的铁器大王卓氏、程氏也成为了重点打击对象。至宣帝地节三年(公元前67年),在临邛、浦江凿盐井共20所,专门设立盐铁官,实行盐铁专卖制度。

  汉武帝对外采取积极的扩张政策,驱逐匈奴,凿空西域,开通丝绸之路;南征百越,开辟西南夷。在军事上的好大喜功,穷兵黩武,加上晚年崇信方术,风气奢靡,导致国库空虚,经济濒于崩溃。公元前91年前后,因对外扩张受挫,爆发政治事件“巫蛊之祸”,涉及人数众广,引发了统治危机。
  日期:2020-07-08 09:47:00
  公元前89年,汉武帝对自己的扩张政策深感悔恨,故颁布《轮台诏》,被后人称为《轮台罪己诏》。此后,治国路线由“尚功”调整为“守文”。

  公元前87年,在位54年的汉武帝逝世于五柞宫,享年70岁。同年,年仅7岁的汉昭帝刘弗陵即位。昭帝延续了汉武帝后期的无为政治,与民休养生息,加强北方戍防,于是赋坛相对沉寂了一段时期。
  公元前74年,21岁的汉昭帝去世,17岁的宣帝即位。宣帝期间(公元前74年~前48年),一方面 ,励精图治,清除霍光势力,选贤任能,顺民疾苦,使国家出现史称中兴的景象;另一方面,宣帝重修《武帝故事》,开启了“文艺复兴”,他甚爱文学及音乐,故辞赋之风再次兴起。自此,蜀地自司马相如之后,又出现了两位辞赋大家王褒、扬雄。王褒字子渊,扬雄字子云,故二人并称为“渊云”。

  公元前88年前后,王褒出生于蜀郡资中的一户农家。小时候家境贫寒,主要以农业耕作为生。王褒自小勤奋好学,今天资中县还有他当年洗笔砚处的遗迹桑梓墨池处;县城南还有一处书台山,是他另一个曾经攻书的地方。他自小热爱生活,富有情趣,善于观察生活细节,并将观察结果赋于文章和诗赋。王褒精通六艺(古代指:礼、乐、射、御、书、数),娴熟《楚辞》,尤其崇敬屈原,希望自己有一天能遇到一位明君,一展自己建功立业的抱负,故作有《九怀》。此外,还爱好音乐,精通各种乐器及韵律,这在古代算是一个全才。

  年轻时,王褒为了开阔眼界,游历了西川都江堰玉垒山、青城、峨眉等地,并来到了成都。所到之处,以文会友,谈赋论经,结交了不少朋友。在成都期间,王褒还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这个故事正与他那篇流传千古的《僮约》息息相关。
  王褒向来喜欢到西蜀游历,经常来到温江,还认识了当地一名叫杨惠的寡妇,二人关系交好。风流才子,遇上寂寞寡妇,在外人眼里,看起来自然有那么一点点暧昧的味道。汉宣帝神爵三年(公元前59年)正月,刚刚三十而立的王褒到湔上(今都江堰玉垒山一带)办事,途中再次寓居杨惠家中。杨惠的丈夫生前曾任过大夫(西汉的官职),家里养有一个童仆,名字叫便了。杨惠家里每次缺酒时,王褒便让便了上街买酒。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